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蕲蛇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启燕 《蛇志》1998,10(4):29-3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我国常见的周围动静脉慢性闭塞性疾病之一,病变常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管常见。此病主要是由于管腔阻塞引起肢体缺血坏死,致残率较高。我院1993~1996年使用蕲蛇酶系统治疗15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蕲蛇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妹芳  黄敏 《蛇志》2005,17(4):243-24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以肢体动脉炎症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致残率高。我科于2003~2005年10月对3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用蕲蛇酶注射液配合中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宝珠  范淑华  郑光儒 《蛇志》2001,13(4):57-58
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ASO)是四肢中、大动脉的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阻塞、缺血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 。由于动脉内膜粥样改变 ,导致管腔狭窄、闭塞 ,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甚至出现溃疡或坏疽。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临床以下肢发病多见 ,病残率和致死率较高 ,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 ] 。我科自 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下肢 ASO病人 74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74例中 ,男 5 9例 ,女 1 5例 ,年龄 40~86岁 ;单纯左下肢发病 …  相似文献   
4.
王亚利 《蛇志》1997,9(1):25-25
蝮蛇抗栓酶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118例王亚利军委第二炮兵礼士路门诊部北京100820我科1991年4月至1993年4月,经CT扫描确诊为脑血栓患者118例,应用“蝮蛇抗栓酶”(清栓酶)治疗,收到明显疗效,尤其对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有明显促进作用。1资料和方...  相似文献   
5.
精制消栓灵治疗血栓性脉管炎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珍  伍周平 《蛇志》2003,15(3):50-51
我院应用精制消栓灵治疗血栓性脉管炎 1 0例 ,获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初治 ,男 8例 ,女2例 ,年龄 45~ 81岁。其中 3例患者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例纤维蛋白原增高 ( 4 .5~ 7.0 g/L ) ,5例血浆粘度增高 2~ 3.0 m Pa.s,白细胞增高者 4例1 5~ 30× 1 0 9/L。彩超示 :左股静脉血栓 3例 ,双侧髂总静脉血栓 1例 ,右大隐静脉血栓 3例 ,双侧股深浅静脉血栓 2例 ,左上臂深浅静脉血栓 1例。全部病例相应患肢均肿胀、疼痛。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均采用精制消栓灵常规皮试阴性后予 1 1 .2 u加入 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所致肠坏死的临床表现和结局。方法:回顾性总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1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所致肠坏死的病例,评估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腹部CT影像和手术过程。结果:所有病人均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实施肠管切除术并一期吻合术或肠造口术,7例病人恢复良好,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放弃治疗回家后死亡。结论: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临床罕见,术前难以诊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血管造影可以作为NOMI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手段,对于怀疑有肠坏死发生的患者需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产物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动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8例TAO患者截肢后的下肢动脉,13例ASO患者截肢后的下肢动脉,5例因窒息死亡的新生儿主动脉,将三组动脉分别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半定量的测量3组动脉中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动脉组织的HE染色结果均符合其特征。TAO组和ASO组动脉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在TAO和ASO患者动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产物可能参与了TAO和ASO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韩美娟 《蛇志》1995,7(3):11-12
Ⅱ型糖尿病并发闭塞性动脉硬化症65例,其中一期35例、二期14例、三期一级7例、二级5例、三级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静脉滴注抗栓酶。结果临床治愈48例,占73.85%,好转14例占21.53%,无效3例占4.61%。15例双足末稍神经炎症状明显减轻,高血压、高血脂、高粘血症均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股动脉注射蝮蛇抗栓酶等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标  王继 《蛇志》1997,9(4):40-41
6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从股动脉注射药物,观察其疗效。方法采用蝮蛇抗拴酶0.75IU、654-210mg,妥拉苏林25mg、1%普鲁卡因20ml行患侧股动脉注射治疗15天,治疗前后对患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月国动脉、股动脉共276条血管分别用经颅多普勒血流仪(TCD)检查。结果治疗后患肢动脉血流峰值明显增高,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临床表现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郭水英  曾庆玲 《蛇志》1998,10(1):39-39
我们应用蕲蛇酶配伍刺五加和单用蕲蛇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28例,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肢体阻抗血流图和免疫功能检测。以评价两组治疗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8例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42岁。病程:最长31年,最短3个月,其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