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甲型肝炎病毒H2快速复制株在人二倍体细胞中的生长特性,并缩短甲肝病毒的培养周期。将甲型肝炎病毒H2株感染人二倍体细胞(KMB17细胞株),采用高病毒感染复数(MOI)将病毒培养时间从26d缩短至10d后收获病毒,并通过连续传代进行适应研究,建立H2株快速复制毒种库,在不同培养时间检测病毒抗原、感染性滴度,绘制病毒生长曲线,进行传代稳定性验证和病毒形态学的观察。甲肝H2株快速复制病毒株在KMB17细胞上培养10d后收获,连续传代从第5代至第9代,抗原含量均在512~2 048之间,感染性滴度均在8.33 lgCCID50/mL±0.125lgCCID50/mL,H2株快速繁殖至5代病毒和9代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多为成熟的实心颗粒。在5批次的重复试验中,病毒培养至10d、16d、22d时,收获的病毒感染性滴度无显著差异(P>0.005)。筛选后的甲型肝炎病毒H2株的快速复制株缩短了甲肝病毒的培养时间,且保持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的鼠肺适应株,并对适应的分子机理进行研究.方法 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通过在BALB/c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及肺病理改变,来获得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的鼠肺适应株.结果季节性流感H1N1 A/Brisbane/59/2007病毒野生型毒株,经过在小鼠体内进行8次传代后,毒力逐渐增强,从无致病力到致死率达到100%,对鼠肺适应株与野生型毒株进行基因比对,发现适应株HA基因发生了3个有义突变.结论 野生季节性低致病力H1N1流感病毒可经在小鼠中经过多次传代而获得高致病力H1N1鼠肺适应株,HA蛋白89位Thr至Ile的突变对毒力的增强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适合甘蔗汁发酵高产酒精酵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育出适合发酵甘蔗汁生产燃料乙醇的高产酿酒酵母的菌株.方法:以酵母菌株 YS,作为出发菌株,将酶解破壁后获得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通过初筛和复筛进行选育.结果:获得一株高产酒精的酿酒酵母突变株 YSs-1,该突变株发酵甘蔗汁的乙醇含量可达12.6%(V/V),较出发菌株的 11.6%(V/V)提高了 8.6%,其糖的转化率高达 94.5%,高于出发菌株的 87.0%.结论:通过 5 次连续传代培养后其突变株的乙醇产量保持稳定,表明该突变株完全可以用于发酵甘蔗汁生产燃料乙醇.  相似文献   
4.
【背景】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P-8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乳酸菌,探究其短期连续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对评估其加工生产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目的】研究植物乳植杆菌P-8在37℃恒温环境下、MRS培养基中连续传代100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在MRS培养基、37℃恒温环境下将植物乳植杆菌P-8连续传代100代,测定不同代菌株(第0、25、50、75和100代)的菌体形态和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并利用二代、三代测序相结合的技术完成不同代菌株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综合分析其在连续传代100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植物乳植杆菌P-8在连续培养100代过程中,其菌体形态和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均无明显变化。以植物乳植杆菌P-8的原始菌株基因组作为参考,比较分析了不同代菌株的基因组稳定性,发现菌株均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存在,但数量较少(SNP位点<21个)。不同代菌株基因组共线性良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且不同代菌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注释结果无显...  相似文献   
5.
油球藻(Graesiella sp.WBG-1)是一株适合于开放池规模化培养的产油微藻,在室外规模培养过程中常因一种病原真菌(Amoeboaphelidium sp.)的污染严重影响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甚至导致培养失败。本文利用MTT染色法借助光学显微镜对被病原真菌感染的油球藻细胞计数并统计感染率,设置不同温度、光照强度、p H以及通气量等培养条件,研究环境因子对病原真菌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TT染色法简单易行,可用于油球藻规模培养中病原真菌的检测;温度、光照强度、通气量和p H值均能够显著影响病原真菌的感染能力,高温、高光照强度、弱酸性环境和藻液静止等培养条件不利于病原真菌对油球藻的感染;在温度30℃、光强140μmol·m~(-2)·s~(-1)、通气量1.0 L·min~(-1)和p H 9.0±0.5的培养条件下成功建立了病原真菌感染油球藻的连续传代培养。本研究在实验室内模拟油球藻规模培养中被病原真菌感染的全过程,为深入研究该病原真菌对微藻细胞的感染行为及其感染机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连续传代过程中酵母菌的生理性质和细胞壁蛋白的观察与检测, 分析复制衰老过程中酵母菌絮凝变化的原因。【方法】分别采用双向电泳法和红外光谱法对连续传代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壁蛋白进行检测。【结果】随着酵母菌传代次数的增加, 双向电泳图谱上能清晰显示的蛋白质点在增加, 同时, 红外光谱图中在指纹区890.51 cm–1和808.48 cm–1处的吸收峰在减弱。【结论】在连续传代过程中, 酵母菌细胞壁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程度在减弱, 细胞壁表面蛋白质基团发生变化, 可能引起细胞壁表面各种力的变化, 最终导致酵母菌絮凝加强。  相似文献   
7.
根虫瘟霉转寄主过程中毒力相关胞外蛋白酶系的诱导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亮  徐均焕 《菌物学报》2004,23(2):226-232
根虫瘟霉Zoophthoraradicans是寄主范围较广的专性昆虫病原真菌。在该菌胞外蛋白酶系与毒力变化关系的研究中,不同寄主来源的根虫瘟霉菌株产胞外蛋白酶水平与其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的毒力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但转寄主各代菌株随毒力逐步上升产胞外蛋白酶水平也有所增加,两者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经活性电泳检测显示,ARSEF1342原始菌株(R0)有分子量分别为148kD,153kD和162kD的三条蛋白酶条带,但转寄主传代菌株(R1~R4)的148kD蛋白酶条带突然消失,而153kD蛋白酶条带则随转寄主传代数增加逐步趋于明显,相关性分析发现153kD和148kD与毒力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表明根虫瘟霉菌株在转寄主过程中逐渐增加了对新寄主具有较高基质特异性的胞外蛋白酶的诱导表达,从而使转寄主菌株更适应对新寄主的入侵及致病。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粉纹夜蛾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 (TnSNPV)在同源细胞连续传代及测定病毒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TnSNPV病毒的分子量为 115.8kbp。感染细胞 8小时后病毒开始复制 ,4 0h达到最大量。在整个传代期间 ,芽生病毒 (BV)对Tn 5B1 4细胞一直有很强的侵染力 ,大约可保持在 5.0logT CID50 /mL的侵染力。但随着传递代数的增加 ,多角体产量及对幼虫的侵染力明显下降 ;电镜观察结果发现 ,来自传代早期 (10代前 )的病毒克隆产生正常的多角体 ,内含大量的病毒粒子 ,而来自传代后期(15代以后 )的病毒克隆多为无粒子的多角体 ;内切酶分析和DNA杂交结果表明 ,分离的病毒克隆株与野生型病毒的基因组同源 ,通过连续传代后 ,发生某些DNA片段的缺失。因此 ,这些特性的改变是导致对幼虫毒力下降和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野生型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SeMNPV)US1分离株 (SeUS1 )通过空斑法纯化 ,PCR、长片段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筛选和鉴定 ,获得一株基因型较为均一且具完整基因组的克隆株 ,命名为Se 4。Se 4在其宿主细胞系Se3 0 1中无稀释连续传代至 1 0代 ,各代被感染细胞中的病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发现在第 7代时病毒基因组中出现了一条新增的 3 .5kb片段 ,随着代数的增加 ,该片段的摩尔量逐渐增加 ,在第 1 0代时已成为超摩尔带 ,推测该片段为SeMNPVDNA复制的顺式作用元件。序列分析表明 ,该片段覆盖了SeMNPV 81 0 1 4~ 845 3 8nt共 3 5 2 5bp的序列 ,包含被预测为杆状病毒的DNA复制原点的non hr区域以及一些SeMNPV特有的ORF。研究结果为核多角体病毒II组的non hr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提供了体外实验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卵巢移植在胰腺癌转基因小鼠模型保种传代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显微手术将SV40T阳性转基因小鼠的卵巢原位移植给相同背景品系去除卵巢的正常FVB雌鼠体内。移植后与正常FVB雄鼠配种,后代以PCR检测确定阳性,统计后代发病情况。并对移植受体鼠进行卵巢的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实验中移植用供体鼠19只。成功移植给32只受体。其中有21只移植受体怀孕产子,得到后代159只,存活96只,PCR检测阳性34只,阳性率约为25.4%。结论卵巢移植可被用于转基因小鼠的传代繁殖保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