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赤泥掺拌马尾松叶对芦竹与翠芦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泥是铝土矿提炼氧化铝后排放的强碱性废渣,数量巨大且环境风险大,如何改良及筛选适生植物是其生态修复的关键。该研究通过掺拌不同比例的马尾松叶2%,4%,6%(w/w),分析其对赤泥pH与有机质含量及芦竹与翠芦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拌马尾松叶35 d后,赤泥pH由11.08显著下降至9.70,但随后趋于平稳;随着掺拌比例的增加,赤泥pH呈下降趋势,有机质含量由6.13 g·kg~(-1)显著增至17.52 g·kg~(-1)。芦竹与翠芦莉在纯赤泥上生长2个多月后死亡,但在掺拌4%马尾松叶的赤泥上均能较好地生长。其中,芦竹的生物量及相对生长速率(RGR)与栽培土相比不受影响,但地下/地上生物量比(B/A)显著增加;相反,翠芦莉的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与栽培土相比显著降低,但B/A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氧化铝废渣(赤泥)堆场生态修复的关键是赤泥土壤化。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未采取人工修复措施的赤泥堆场采集具有时间序列特征的赤泥样品,通过测定其理化生化指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研究赤泥的自然成土过程及其微生物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随赤泥泥龄的增加,其物理指标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提升,容重降低;化学指标pH值、电导率、酸中和能力和交换性钠饱和度降低;生化指标有机碳、总氮、有效态磷、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基础呼吸提升,代谢熵降低。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增加,群落结构由产氧光合细菌蓝细菌门、不产氧光合细菌绿菌门和绿弯菌门占据绝对优势转变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占据优势地位,富营养细菌与贫营养细菌丰度比值明显增加。微观形态分析表明,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对赤泥颗粒的吸附、链接、缠绕及包裹形成微生物-赤泥聚合体。在自然堆置过程中赤泥自发地由贫营养的极端生境向土壤生境转变,微生物通过提升营养水平、降低盐碱度、改善质地结构等途径参与赤泥的自然成土过程。  相似文献   
3.
赤泥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赤泥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赤泥给污染环境修复带来突破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风险.目前,在赤泥的重金属环境修复研究中,针对赤泥的修复效果和修复过程研究较多,而对赤泥的钝化机理研究不够深入,赤泥修复的环境安全风险评价才刚起步.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赤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了赤泥在今后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应加强的方向:一是深入赤泥对重金属钝化机制的研究;二是探索有效的赤泥安全评价方法;三是联合赤泥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和微生物)对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污染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4.
自然风化过程对赤泥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锋  李萌  薛生国  邹奇  吴昊  王琼丽 《生态学报》2017,37(4):1174-1183
以华中地区某氧化铝企业赤泥堆场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时间赤泥堆场(1a,10a,20a)0—20 cm样品,采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自然风化过程对赤泥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赤泥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随堆存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重组有机碳约占赤泥总有机碳的97.24%—99.11%,以粗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颗粒有机碳为主。3种堆存时间(1a,10a,20a)赤泥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1—1.85、2.62—2.95、3.52—4.15 g/kg。颗粒有机碳含量在2—1 mm粒级赤泥团聚体中最高,随赤泥粒级减小而降低,其中矿物结合态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最高,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最低。这表明自然风化过程增加了赤泥有机碳组分含量,提高了赤泥中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