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旱、盐胁迫对不同海拔、生长年限和贮藏时间的药用大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采自陕西汉中镇巴县的药用大黄种子为研究对象,纯净水(CK)为对照组,置于用以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的不同渗透势水平(-0.3和-0.5 MPa)的PEG和NaCl处理下,每日记录种子萌发个数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低和高海拔的种子,中海拔1650 m处采集的种子萌发率更高,且海拔1650和1300 m处的种子对干旱和盐胁迫的耐受力强;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干旱胁迫对药用大黄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极其显著,在-0.5 MPa PEG处理下所有幼苗均死亡;不同海拔、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贮藏期的种子内源赤霉素含量无明显差异,而赤霉素浸种后种子活力和内源赤霉素浓度显著升高;室温贮藏1年的大黄种子发芽率、活力、耐盐性显著低于新采集的种子,而3年生植株种子发芽率、活力、耐盐性均高于2年生且耐旱性更强。综上可知,药用大黄种子不适宜长期室温贮藏,中海拔以及轻度盐胁迫有助于药用大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且3年生药用大黄种子质量高于2年生。  相似文献   
2.
采后香蕉果实中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巴西香蕉为试材,研究了果实中主要多胺类型,以及随贮期延长,果皮和果肉中精胺,亚精胺和腐胺3种多胺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巴西香蕉果实中含有精胺,亚精胺和腐胺3种类型。随着贮期延长,精胺,亚精胺含量有所下降或基本保持不变,而腐胺则有所增加,这种变化在果皮,果肉中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葡萄贮期脱落酸(ABA)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葡萄贮期脱落酸 ( ABA)的变化 ,结果表明 :葡萄贮期 ABA含量呈抛物线形变化 ,有明显的高峰出现 ,低温 ( 0± 0 .5℃ )贮藏具有推迟 ABA峰期和降低峰值的作用 ,经用 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 2种化学药品对葡萄果穗处理试验 ,三碘苯甲酸 ( TIBA)对 ABA的形成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吲哚 - 3-乙酸 ( IAA)、赤霉素 ( GA3)、萘乙酸 ( NAA)和 6-苄基氨基嘌呤 ( 6- BA)对 ABA的形成也具有拮抗作用 ,矮壮素 ( CCC)、比久 ( B9)、乙烯利 ( CEPA)和外源脱落酸对 ABA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中药材贮藏期昆虫名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91年在湖北省17年市县的中药材贮藏期昆虫进行了调查,共鉴定也123种昆虫螨,隶属于2纲10目49科。其中害虫96种,天敌27种。国内新纪录8种(右上角标记**),湖北省新纪录17种(右上角标记*)。并对123种昆虫的分布及寄主分别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5.
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月霞 《生态学报》2011,31(2):483-490
以2种成熟度不同的红枣(Zizyphus jujuba Mill.)为试验材料在入库前采用保鲜剂处理,未采用保鲜剂处理的红枣为试验对照,研究红枣不同贮藏时期果面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种群中,细菌是优势类群,占微生物总数80%以上,真菌较少;采摘期红枣果面上就携带微生物,真菌优势菌株属于链格孢(Alternaria),其次为镰刀菌(Fusarium)和木霉(Trichoderma),贮藏期优势菌株属于链格孢(Alternaria)、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镰刀菌(Fusarium),曲霉(Aspergillus)、毛霉(Mucor)和根霉(Rhizopus)次之。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种群动态失衡是导致贮藏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成熟度较高的红枣果面微生物总数、真菌和细菌的数量明显高于成熟度较低的红枣,使用保鲜剂后有效地降低了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的多样性,贮藏时间越长红枣果面微生物的多样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番荔枝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简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后番荔枝在整个后熟过程中有明显的呼吸高峰。PPD活性极弱,POD、SOD活性在贮 期上升,在果实尚未软化时急剧下降;CAT活性在采后一直是呈下降趋势肉细胞膜透性在采后初期变化缓慢,软果后急剧上长,与果肉组织PH值密切相关(r=0.9015)。  相似文献   
7.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串番茄果实硬度、果肉硬度和有机酸含量均下降,糖酸比升高,风味由酸变甜,但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普通番茄。贮藏前、中期,两种番茄果实的还原糖含量变化较一致;贮藏末期,普通番茄的还原糖含量急剧下降,而串番茄则略有回升。不同品种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Vc)含量变化差异较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普通番茄及串番茄品种‘ST03’的Vc含量变化幅度较小,而串番茄品种‘ST02’和‘ST04’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萝卜贮藏期可溶性蛋白及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4个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品种为试标,研究了贮藏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AGE蛋白图谱、酯酶和淀粉酶的同工酶谱。试验结果表明,在贮藏期蛋白浓度随贮存时间延长而下降,PAGE蛋白谱带显示不仅有品种之间蛋白种类的差异而且有贮藏期不同阶段的差异,淀粉酶同工酶谱显示随贮藏时间延长,酶活性下降,同工酶谱带增加,酯酶在贮藏过程中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然后再升高的变化,同工酶谱带贮藏中  相似文献   
9.
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olog方法就是微生物在利用碳源过程中产生的自由电子, 与四唑盐染料发生还原显色反应, 颜色的深浅可以反映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采用Biolog方法, 研究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对FF和ECO微孔板上碳源的利用情况, 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羧酸类、吐温类、碳水化合物、酯类、氨基酸类及胺类碳源是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群落在FF和ECO微孔板上利用的主要碳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红枣果面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情况差异较大, 用保鲜剂处理过的红枣果面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远远低于未处理的红枣果面微生物, 而且贮藏时间越长, 果面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越高。利用ECO微孔板上31种碳源作PCA, 第一主成分特征值的贡献率为78.54%, 第二主成分特征值的贡献率为19.06%。  相似文献   
10.
沙月霞 《微生物学报》2009,49(10):1317-1322
摘要:【目的】了解果品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信息,为红枣贮藏期贮藏病害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希望为果品果面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Biolog方法研究了红枣贮藏期果品果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多样性。【结果】红枣在不同贮藏时间内果面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差异很大,贮藏时间越长微生物越丰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程度越高;采用保鲜剂处理后红枣果面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AWCD 均显著低于未作任何处理的红枣果面微生物。四种不同处理的红枣果面微生物的特征碳源主要有六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