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衡量药物开发的预测模型优劣的一个标志是处理无数种“如果”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要分析的是真实的数据。但是最近,原原始数据十分匮乏,但这也激发了创新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肺癌在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位居第一,随着低剂量薄层CT在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更多表现为非完全实性结节的肺腺癌,目前众多研究使CT影像学特征和肺腺癌病理的关系得到更进一步的认知,虽然CT能对部分非完全实性结节做出定性和定位诊断,但仍有部分非完全实性结节诊断困难,PET-CT结合了病灶的代谢信息和精确的定位信息,从而提高对肺部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综合多个文献PET-CT在非完全实性结节中的诊断分期价值较CT无明显提升,却在评估预后和制定合适手术方案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就PET-CT在SSN中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4.
初期采脂对马尾松木材构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天相   《广西植物》1987,(1):29-38+89
广东省韶关林场采用标准的采脂工艺,在其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了两年的初期采脂试验。 在这些马尾松的采脂树的采脂盘上,主要呈现泌脂和木材增生,而在其下方距离0.5m的影响盘上。仅有一些创伤轴向树脂道和树脂囊。创伤树脂道使其邻近的轴向管胞的形状不规则,又与树轴倾斜近45°。 从山中试验区不同的松树林分,在其对照盘(对照树的)、影响盘上,自髓向外每隔一个生长轮的离析材料;另在采脂盘上密切邻近采脂面两侧,自圆盘周围向内各选4轮材料;分别测定轴向管胞的长度,得知这些30(20)年生的马尾松树仍在幼态期间,其管胞长度一般是增加的;至于采脂面两侧的管胞却显出不同程度的减短,其中一些管胞呈现种种不规则形状。  相似文献   
5.
6.
何天相   《广西植物》1985,(3):185-187
<正> 材料与方法 供切片用的木材标本由梁健英先生(K0658A)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其平均直径为2.35厘米。于横切面上,从髓向外连续选取木样2个;依照一般方法,完成本材显微研究制片。  相似文献   
7.
十种金花茶叶片横切面显微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承曾  雷沛立   《广西植物》1985,(2):105-106+153
<正> 金花茶是产于我国西南部的珍贵观赏植物,目前医药界正在挖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我们就广西所采的金花茶类共10种,取每种有代表性的叶片中肋1/3—1/2处取一小块,用石蜡法作横切面,经番红亮绿染色制成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作详细观察,列出其异同,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两种预测DNA顺序上的启动子位置的计算机识别方法,方法1是基于启动子部位单核苷酸的分布不均一性,方法2是基于启动子部位二核苷酸的分布不均一性。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推测了质粒pBR322DNA上启动子的位置,从而验证了化学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帽状动物壳体 lathamellids 类化石包括 Lathamella caeca*, Lathamella sp. nov. 以及 Lathamella symmetrica sp. nov. 三种,目前仅发现于四川峨嵋麦地坪下寒武统麦地坪组上段地层,它们皆以磷质内核方式保存.通过内核化石表面所复制的原始壳体微细构造印痕的研究表明,易漏螺类壳体为双层结构:内层——纤晶层,外层——棱柱层;其壳体原始成分可能为文石质.据上述现象推断,lathamellids 并非为磷质无绞纲腕足类,相反,而与软体动物更为接近,但其在壳腔内具—纵向中突,主要位于壳顶附近,很难与已知的任何一类软体动物直接对比,可能为一类独特的、已经绝灭了的软体动物的1个早期分支.  相似文献   
10.
青南、藏北中侏罗世缅甸贝内部构造的研究及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缅甸贝内部构造及解剖学特征的研究和对比,对该属进行了修订和整理.发现过去置于该属中的90余种实际上包括了现在理解的9个以上属的内容.经与相近属内部和外部特征的比较,对缅甸贝的起源和演化做了初步研究.提出该属在晚 Bajocian 期起源于 Formosarhynchia,早 Bathonian 期得到了爆发性的发展和辐射,并在中、晚 Bathonian 期朝3个方向演化.通过对该属时空分布、共生生物、群落结构、伴生沉积岩及介壳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综合分析,认为 Burmirhynchia-Holcothyris 群落主要生活于近岸浅水、含盐度偏低、水深可能小于 30m 的低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