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iu Y  Fang JD  Wen T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2,18(2):113-113,114,178
丁香酚是中药丁香油中的主要作用成份,它具有多种复杂的药理作用,尤其在解热降温方面有显著作用.本研究室以往的电生理实验观察到,丁香酚可反转致热原作用下的PO/AH(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说明丁香酚的解热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PO/AH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而实现的.近年来,弓状核在体温调节方面的作用倍受观注.本研究室多年的研究表明,弓状核积极地参与了体温调节活动,因为毁损弓状核后大鼠体温发生明显紊乱.本实验对PO/AH与弓状核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性研究,同时观察家兔发热以及丁香酚解热时在家兔弓状核及PO/AH中PGE2和cAMP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生石膏解热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复制发热模型后,静脉注射生石膏,应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温敏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变化情况.结果:给予致热原后,PO/AH 区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减少(P<0.01 ),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明显增加(P<0.05); 静脉注射生石膏后,可反转致热原对PO/AH区温敏神经元的上述作用,与给药前相比,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明显回升(P<0.01 ),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明显回降(P<0.05).结论:提示生石膏是通过影响致热原作用下PO/AH区温敏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在中枢神经元水平上发挥解热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黄芩甙对发热大鼠下丘脑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和方法:PGE2和cAMP是重要的中枢发热介质。为了探讨PGE2和cAMP是否参与了黄芩甙解热的机制,本实验用内毒素(ET)复制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及对大鼠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甙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翻转ET对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相关分析显示,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的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黄芩甙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和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院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某院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销售金额、DDDs、DDDc、排名比等项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院不同品规的解热镇痛抗炎药31种,季度销售金额突破万元的药品有10种;DDDc≤1元的药品占总品种数的38.7%,1元DDDc10元的药品占比38.7%,DDDc≥10元的药品占22.6%。结论某院解热镇痛抗炎药品配备基本合理,优质药品在临床使用广泛,临床用药宜综合考虑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从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正二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蒙花苷(5)、5,8,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6),其中化合物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UPLC/Q-TOF-MS法,分析野马追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考察野马追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腹腔注射脂多糖(100μg/kg)法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记录灌胃给药后0.5、1、1.5、2、2.5、3、3.5、4、4.5、5、5.5、6、7、8 h大鼠的体温变化,绘制体温曲线;测定8 h大鼠肝组织髓过氧化酶活性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含量。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体温呈明显三相热变化趋势,在造模后4 h出现升温峰值(1.97℃),8 h后体温恢复正常;野马追醇提物显著地降低了大鼠体温峰值;同时有效地抑制了肝组织中髓过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含量。  相似文献   
6.
1 氨基酸规模化发展及产业情况 氨基酸作为生命有机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人和动物的营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种类已由20世纪60年代的50种左右发展到现在的1000余种.从我国的角度看,氨基酸产业在我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氨基酸产业是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解决"三农"问题和就业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全球的角度看,自从20世纪利用发酵法生产谷氨酸成功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展氨基酸发酵的研究与生产,规模及产量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蝉花的人工培养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在马铃薯-蔗糖,Richnrd,Czapek等液体培养基上,室温静培14天,液面形成菌膜,产生大量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深层培养只长菌丝团,未见有分生孢子产生。在一些自然基物上,菌丝体生长繁茂,并形成和寄主体上生长相似的孢梗束。蝉花及其人工培养物,经药理学实验显示出明显的镇痛、镇静和解热等功效。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在34只猫POAH区记录了温敏神经元单位放电,研究中药葛根素和生石膏解热可能的中枢机制。致热原使14例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使11例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注射等量葛根素和生石膏能反转上述作用。致热原及二药对5例温度不敏感神经元放电无影响。结果显示,葛根素和生石膏是影响致热原作用下POAH区温敏神经元的电活动而解热的。二者配伍使用对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比单独使用作用强,提示在中枢水平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知母须根总黄酮(TF)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及其解热作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四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根据拟合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干酵母致热大鼠为动物模型,通过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PGE-2、IL-6、AVP的含量研究其解热作用。知母须根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40 min,液料比为50 m L/g,提取次数2次。解热实验表明知母须根总黄酮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发热大鼠模型体温及血清、下丘脑中TNF-α、PGE-2、IL-6的含量,升高发热大鼠模型血清及下丘脑中AVP的含量。本研究表明知母须根总黄酮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本文可为知母须根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何杰  高永良 《生物磁学》2009,(14):2785-2788
本文以临床上广泛而典型的六种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安乃近和双氯芬酸为例,概括了其理化性质及研究概况,综述了近年来该六种解热镇痛药的制剂学研究新进展,介绍了各类新剂型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该类药物的制剂研发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