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眼子菜属、角果藻属和水麦冬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眼子菜属、角果藻属和水麦冬属1 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在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属的特征,归纳了眼子菜属的花粉类型,并讨论了一些有关分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编写《中国沙漠植物志补编》过程中,发现我国有角果毛茛属植物2种,弯喙角果毛茛,为我国分布新记录,角果毛茛名称有误,应订正。  相似文献   
3.
荒漠植物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蕊  魏岩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3):300-302
对分布于准噶尔荒漠中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果实的形态特征、空间位置、发育特性及散布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角果藜具有地上地下结果性,地上果实和地下果实在颜色、形状、大小、质量、数量、空间位置、成熟期和散布特性上均有显著差异。角果藜地上地下结果性是植物适应荒漠多变环境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增加了物种在荒漠极端环境中成功生存的机率,保证了物种的顺利繁衍。这是首次在藜科植物中发现的地上地下结果性现象。  相似文献   
4.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特长角变异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国西藏东部采集的1个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与云南甘蓝类蔬菜白花芥蓝远缘杂交,人工合成了甘蓝型油菜新材料,从杂种后代中通过系统选育,获得了1个特长角变异系,其主花序中部角果平均长度20cm左右,果身长16~18cm,果喙长3cm左右.从中获得的极端最长角果达31.5cm,果身长26.1cm,果喙长5.4cm.这是迄今芸苔属植物中很少见到的长角果油菜材料.该材料的平均角果长度大约为普通甘蓝型油菜的3倍左右,遗传已基本稳定,定名为川农特长角.本文报导其选育经过和主要特征特性,并对其育种和研究利用价值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植物叶片和角果的碳酸酐酶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种植物为材料,对其叶片、角果的碳酸酐酶活性日变化和相应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不同叶位的叶片和不同长度角果的CA活性和净光合速率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日变化中,油菜和诸葛菜的CA活性与其净光合速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羽衣甘蓝则不明显.但3种植物不同叶位的叶片和不同长度角果的CA活性与净光合速率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无论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叶片,还是生殖器官角果,CA活性的高低对净光合速率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化学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化学催熟剂(敌草快和农达)对生长后期油菜角果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CAT、SOD、POD活性)、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敌草快催熟,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下降,SOD、POD、CAT活性及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提高,导致角果膜脂过氧化,且作用强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农达催熟,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所受影响较小,SOD、POD和CAT活性上升缓慢,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不明显.随着催熟时间的推移,油菜角果保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这可能与催熟剂干扰酶系统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8.
角果藜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特色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7-酮基-β-谷甾醇(1)、β-谷甾醇(2)、豆甾-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正十六碳醇(4)、[24S]豆甾-4-烯-3-酮(5)、173-脱镁叶绿素乙酯(6)、麦黄酮(7)、穆坪马兜铃酰胺(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9)、β-谷甾醇亚油酸酯(10)、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六种藜科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角果藜( Ceratocarpus arenarius)、盐穗木( Halostachys caspica)、里海盐爪爪( Kalidium caspicum) 、叉毛蓬( Petrosimonia sibirica )、盐角草( Salicornia europaea )和小叶碱蓬 ( Suaeda microphylla )等六种新疆藜科植物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黄瓜角斑病菌(P Pseudomonas lachrymarts)、番茄疮痂病菌( Xanthomonas vesicatoria ) 等植物病原细菌以及杨树溃疡病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 )、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等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角果藜、叉毛蓬和盐角草乙醇粗提物表现出一定抗细菌活性,其中以叉毛蓬和盐角草提取物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多数植物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杨树溃疡病菌表现出强的抑制活性。抗真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供试植物的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提示活性成分为极性中等的化合物。角果藜和盐角草乙醇粗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供试真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挖掘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300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甘蓝油菜每角果粒数进行一年两地表型考察,并结合该群体前期开发的201 817个SNPs标记,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此外,对性状显著关联SNP位点两侧100 kb区域内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预测。300份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在两地均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筛选出2份每角果粒数较多的油菜种质资源。基于GLM模型检测到39个与油菜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SNPs,采用MLM分析发现,两地共检测到的3个每角果粒数显著关联SNPs位点均在GLM检测到。8个位点附近找到CIK,ERF022和EDE1等19个拟南芥已报道角果籽粒发育相关的同源基因。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的遗传基础,为研究每角果粒数的调控机制、指导每角果粒数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