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其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我国城市现代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园林规划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城市园林建设作为城市中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意义,有文化环境和景观的一个场所,但是我国当前城市园林的规划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城市园林规划中的植物群落设计缺乏合理。本文对城市园林规划中的植物群落设计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实现城市园林规划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与韧性城市社区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适应性是经常使用的术语,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社区对于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扰动的抵抗或吸收能力,也包括一系列相应的变化能力,这些变化往往为社区带来成长、发展、创新与变革的机会。因此,适应性常被视为社区韧性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已有文献中,对于“什么是韧性城市社区适应性的本质”尚且没有清楚的阐述。旨在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补充这一理论的不足:韧性城市社区适应性的关键特征是什么?社区韧性应如何通过构建适应性来实现?从城市社区目前面临的挑战出发,基于对韧性城市社区本质及关键特征的分析,构建城市社区韧性与适应性概念模型。该模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环境支撑、空间可变、以人为本作为解读城市社区适应性的3个维度,指出:遵循城市社区独特的地脉文脉特征;满足城市社区中变化的环境需求与空间的偏好;尊重居民的权利与建议的城市社区是体现适应性的韧性社区,并以此作为3个原则指导韧性城市社区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方家  刘珺  王德  于长明 《生物信息学》2018,25(11):33-39
本文将“如何通过街道规划设计,营建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研究视角,抽取了6个国外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导则中与“如何规划设计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相关导则编制的逻辑将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和重组。针对中国通过改善街道步行环境建设高品质城市的诉求以及相关导则中缺少对使用者需求关注的现状,提出了将需求调查纳入规划规定环节、从环境特征角度出发进行街道分类与定位、关注地域特征与集约性生态设施的环境营造方法以及提升步行道功能多样性和空间相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龙宇  杜玫  刘玲玉 《生态学报》2023,43(12):5200-5210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发凸显,面对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现状,垂直绿化建设成为重要的城市绿地补充手段,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垂直绿化具有多种生态效益,且其效益发挥受到多因素共同影响。如何统筹协调生态效益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使其综合生态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垂直绿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基于文献综述法归纳了不同生态效益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多效益和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垂直绿化具有缓解城市热岛、建筑节能减排、固碳、净化空气、降噪、截留雨水和支持生物多样性等七种主要生态效益,并受到植被特征、设施结构特征、气象条件、空间格局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基于对效益和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两点规划思路:首先,关注环境需求和效益供给的耦合关系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区域垂直绿化建设布局。其次,关注生态效益间的关系,以区域关键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进行效益权衡并结合考虑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能为规划设计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基于ISO9001标准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从基于ISO9001标准适应性出发,探讨质量管理体系下项目分类,在此基础上剖析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浑善达克沙地榆树(Ulmus pumila)疏林景观,拟建立自然保护区。基于榆树疏林植被图,运用ArcGIS分析榆树疏林斑块数量、面积、破碎化程度,发现该区榆树疏林斑块大小差异较大,小斑块较多,斑块边界割裂严重,破碎化程度高,需要及时加以保护。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生物岛屿地理学设计自然保护区原则,选择疏林斑块集中分布区,作为潜在核心区,运用ArcGIS的缓冲区分析功能,设计不同的宽度,发现斑块边界向外延伸3 km能够连接较多的斑块,而占用较少的非疏林斑块土地面积。同时调查斑块外不同距离样方与疏林斑块的群落相似度,发现1 km以内能够包含大于10%相似度的群落。由此而初步确定的核心区分布在正蓝旗23个嘎查,面积1 531 km2,约占全旗总面积的13%。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绿带承担着城市道路重要的生态环境改善功能,道路绿带的断面布局是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首次将ENVI-met运用于城市道路断面绿带规划设计模拟中,定量研究城市道路绿带断面形式对PM2.5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 1)道路横断面绿化类型对PM2.5分布有显著影响。道路绿化导致机动车道PM2.5浓度增加,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PM2.5浓度减少;2)道路绿化能明显消减人行道PM2.5浓度。从PM2.5的消减面积来看,四板五带式>两板三带式>一板两带式>三板四带式;从PM2.5的消减程度来看,两板三带式>四板五带式> 一板两带式>三板四带式。3)两板三带式、四板五带式绿化消减效果最佳,人行道消减率最大提高了18%。研究证实了道路绿化确能改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颗粒物污染,为绿色基础设施消减PM2.5浓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旅游生态学研究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秀龙    陆林   《生态学报》2008,28(5):2343-2343~2356
从旅游生态学的源起、发生和发展入手,通过大量旅游生态研究文献的分析,总结了旅游生态学4类主要研究方法,即:野外研究法,包括野外描述、野外对比和野外模拟等方法;空间分析研究方法,包括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及"3S"技术的空间分析等方法;生态环境评价研究方法,包括空气质量评价、旅游区生态容量评价和生态安全(风险)评价等方法;旅游生态管理方法,包括旅游地环境质量价值测算、旅游地规划设计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等方法.指出了旅游生态学研究方法存在着难以精确量化和指导性不强等缺限和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心象自然的本质内涵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详细介绍了南宁园博园规划设计所秉承的“心象自然”的创新理念,推行设计总承包的创新模式,以梳理自然条件出发,将自然内化于心,因自然而得“生态、文化、共享”三大策略,再由心外化为景观,借自然而成“三湖六桥十八岭、一阁四馆两中心、八十展园八大景”三大特色格局,最终形成一个自然神奇与人工精巧完美结合的理想山水园林,为南宁铸就了一届独特的园博会。  相似文献   
10.
杨静  成玉宁   《生物信息学》2019,26(10):113-118
遗址公园作为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与考古研究的有效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与发展。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完备的法律保护制度、成熟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文物保护技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罗马图拉真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梳理,从遗址的空间结构和历史时序性上解读遗址时空特性,探讨其在坚持遗址原真性的基础上,如何从遗址保护理念、规划设计策略和实施技术路径3个层面对遗址进行保护与阐释,旨在解析意大利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理念与方法,探讨其对于遗址公园建设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