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硬叶栎林的特点与分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2.
自陕西省安康县采到的栎尺蠖感病虫尸上分离到一株病原真菌,经室内生物学测定为簇孢霉属一新种——安康簇孢霉,其致死中量LD_(50)为3.1776×10~9孢子/mg虫体,用3亿孢子/ml悬液与5000倍敌百虫混合防治栎尺蠖,死亡率达83.1%。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冈属花粉形态及其与栎属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研究结果表明,青冈属Cyclobalanopsis与常绿栎类花粉形态特征基本上是一致的, 如花粉的形状和大小,萌发孔的类型以及外壁的结构均很相似。作者支持将青冈属归入栎属, 作为属下等级,即青冈亚属(Subg.Cyclobalanopsis)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4.
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运用植物群落中植物优势种的重要值与相对应子群落的土壤特征值直接相关联的分析方法,对湖北宜昌大老岭的桦(Betula)、栎(Quercus)、栗(Castanea)七个群落类型的三个演替途径的土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土壤中的Ca、pH值减少;离子代换量增加;Na、Mg、NH_4+-N、速效P、速效K、有机质的含量是随着物种的变化而呈不同的趋势。因此,植物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三棱栎群落的区系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三棱区栎群落的野外调查结果,分析了该落的区系成分。热带及亚热带区系成分占很大的比重(占总种数90.25%),其中印度-马来西亚成分占有绝对优势(占41.46%),滇、顷、老、泰、越周边地区的区系成分次之(共占29.27%),与热带非洲有微弱联系,但与热带大洋洲与美洲并无联系。这就在该群落区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有力地支持Kevin C.Nixon和William L.Crepet的论点:三棱栎的独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三纪的栎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7.
蒙古栎种群天然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相似文献   
8.
应用同工酶分析方法,测定北京市东灵山区两个分别代表干旱和湿润生境的辽东栋(QuercusliaotungensisKoiz.)群体的遗传结构。共分析统计了13 个酶系统30 个位点。结果表明:辽东栎群体内部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6.6% ,等位基因平均数为2.25)。两群体遗传结构的相似性程度很高(D= 0.029, GST= 0.048);但在个别位点上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与对小生境的适应有关。对不同年龄段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基因频率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其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9.
森林天然更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森林生态系统动态预测中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引入贝叶斯技术和全局敏感性分析,构建基于竞争、气候和地形3类因子的秦岭松栎林天然更新模型。备选模型形式以泊松(Poisson)模型、负二项(negative binomial,NB)模型、零膨胀泊松(zero-inflated Poisson,ZIP)模型和零膨胀负二项(zero-inflated negative binomial,ZINB)模型为基础。同时,根据模型参数传递的不确定性量化分析结果,阐释影响森林更新小概率事件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 ZINB模型在油松和锐齿栎更新模拟中均优于其他模型。林分总断面积、光截留、坡位和生长季最低温是影响松栎林中油松天然更新的最关键因子;而林分总断面积、坡向与海拔的组合、年均温和最热季节降水量则是影响松栎林中锐齿栎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油松更新模拟中,各类因子对模型输出的不确定性贡献率从小到大依次为: 竞争因子(25%)<气候因子(29%)<地形因子(46%);锐齿栎更新模拟中为: 气候因子(12%)<竞争因子(24%)<地形因子(64%)。油松天然更新数量对生长季最低温和最干季节降水量为正响应,对最干季节均温为负响应;锐齿栎天然更新数量对年均温、生长季最低温和最热季节降水量为正响应,对最干季节均温为负响应。基于贝叶斯技术的ZINB模型可以量化森林更新的影响因子,并解释参数传递的不确定性,是预测森林天然更新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曲豪杰  张涵丹  谭志超  陈光才 《生态学报》2020,40(19):6969-698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研究优新景观树种纳塔栎(Quercus nuttallii)和柳叶栎(Quercus phellos)对湖南郴州Pb、Zn矿区复合污染土壤的适应性和修复潜力。试验设计A、B、E区种植1年生纳塔栎,C、D区种植1年生柳叶栎,1年后测量株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随机采集植物全株及根际土壤,测试植物根际土壤和树木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试验结果:Pb、Zn矿区土壤受到重金属Cd、Pb、Zn和As的复合污染,不同区域的土壤表现出污染异质性,采用单污染指数(Pi)和内梅罗指数(PN)评价不同地块的污染程度,A区尾矿库(PN=20.08)和B区(PN=3.14)为重度复合污染,C区(PN=2.43)为中度复合污染,D区(PN=1.55)和E区(PN=1.07)为轻微污染。纳塔栎和柳叶栎在以上不同污染地块均能正常生长,株高、地径和生物量与复合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及重金属含量呈负相关。其中纳塔栎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在A、B、E区分别为6.27-8.37、3.67-4.38、42.93-52.75,高于C、D区柳叶栎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1.79-2.15、0.89-1.07。B-E区Zn的转运系数(TF)在1.79-2.28之间,A区Zn的转运系数为0.43。结论:纳塔栎和柳叶栎表现出较强的重金属耐性,对Cd具有较高的生物富集能力,对Zn具有较高的转运能力。其中纳塔栎对重金属积累能力较强,可作为亚热带地区铅锌矿区Cd、Pb、Zn、As复合污染土壤的植被恢复及生态修复候选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