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大肠杆菌中合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的分离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脏器微血管对荧光素钠通透性的实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鼠颈动脉注射1%FlNa,荧光显微镜下活体观察肠系膜微血管血流状态及FlNa的渗出情况,并在不同时间点经股动脉采血,测定血浆内Fl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利用组织匀浆测定不同脏器中FlNa的分布,再辅以冰冻切片进行观察。活体观察发现,FlNa注入体内后,经微血管迅速向周围组织渗出,最后汇集于淋巴管,血浆及组织匀浆FlNa浓度的测定表明,Fl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指数衰减,各脏器FlNa的分布极不相同。冰冻切片也显示了同样的分布差别。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所建立的方法可直观、定量地反映FlNa在微血管的通透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各年龄组染色体着丝粒点(Cd)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运用本室改良的Cd-NOR银染技术对80例4个年龄组的正常中国人的Cd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1)正常人随年龄增加,Cd消失的频率、Cd变异及Cd-NOR融合频率也相应增加,特别是Ⅲ、Ⅳ组(中、老年组)增加的频率尤为显著;(2)首次对Cd消失的过程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即Cd消失首先表现为Cd变小, 随着变小程度的加大,最终导致Cd消失;(3)在本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单个Cd的现象,作者认为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一分为二的延迟现象。各年龄组间单Cd出现频率无统计学差异,同一年龄组中,2号染色体和1号染色体上单Cd出现频率显著高于理论值;(4)随年龄增高,Cd各项观察值的增高在男性与女性间未见明显的差异。 Abstract:The Cd variation of human chromosome in four groups of different age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Cd disappearing,size variation and Cd-NOR fusion increased with the age rising,especially in the group of aged people.We suggest that the variation of Cd shows the size changes first,and then disappears completely.We also observed some cells in which a few chromosomes shows only a single Cd in centromeric region.Cd variatio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相似文献   
4.
郭厚良 《植物学报》1989,6(2):127-128
使用荧光素二醋酸酯染色鉴定蓝藻细胞生活力较其他染色方法更可靠。文中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菌物学报》2017,(3):302-310
为了更准确快捷地评价利用酶解法酶解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菌丝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及菌丝细胞壁降解情况,采用活体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对该捕食性真菌菌丝酶解后产生的原生质体进行荧光标记,分别考察了标记浓度、标记时间、孵育温度对原生质体标记效果的影响,并观察CFSE标记后的原生质体再生情况。结果表明CFSE终浓度为10μmol/L,标记时间为15min,孵育温度为36℃,是CFSE标记捕食性真菌原生质体的理想条件,该试验同时表明CFSE不影响原生质体的再生率。CFSE作为一种活细胞示踪荧光探针,可以快速高效地标记捕食性真菌原生质体,该方法为捕食性真菌原生质体制备质量的快速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荧光素及其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发光体内,荧光素作为直接释放光子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递物质在荧光素酶发光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在已知的荧光素种类繁多,不同来源的荧光素在结构、性质与合成上大不相同,荧光素在生物体内的生成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焦点。为了更清楚的认识荧光素在体内的生物合成与起源问题,本文对几种主要荧光素的结构性质和有关其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Neurotoxins and alterations in Ca2+ homeostasi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D), but the role of store-operated Ca2+ entry channel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e neurotoxicity of salsolinol and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 on SH-SY5Y cells and cytoprotection induced by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protein 1 (TRPC1). In the present study, N-methyl-(R)-salsolinol was tested for its cellular toxicity and effects on TRPC1 expression. MTT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b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s, DAPI (4',6-diamidino-2-pheny- lindole),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Annexin-V/propidium iodide,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JC-1 labeling revealed that the three indicated drugs could induce caspase-dependent, mitochondrial-mediated apoptosis. Exposure of SH-SY5Y cells to the indicated drug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apsigargin-mediated Ca2+ influx and TRPC1 expression. Immnnocytochemistry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neurotoxins treatment induced TRPC1 translocation to the cytoplasm.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reatment with neurotoxins may alter Ca2+ homeostasis and induce mitochondrial-mediated caspase-dependent cytotoxicity,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PD.  相似文献   
8.
彩色真菌培养基具有选择性强、分辨率高、易生长、易观察的特点。在真菌培养方面优于其它培养基,其主要作用机理在于应用了化学生物效应促进真菌生长。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迄今尚无有效的疫苗及特异性抗病毒治疗药物.抗HCV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缺乏合适的HCV感染细胞及动物评价模型.转基因细胞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常用的有效手段,因此,在HCV分子生物学进展的基础上,我们以对HCV翻译与复制有明显调控功能的HCV 5′NCR及部分翻译起始区序列为靶标,构建了HCV 5′NCR及部分多聚蛋白起始区序列与荧光素酶基因的融合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获得了HCV 5′NCR转基因细胞HepG2.9706细胞株[1].本文对该细胞的某些特性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该细胞模型进行药物评价.  相似文献   
10.
栀子提取物ZG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细胞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负染技术,借助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栀子提取物ZG作用后,病毒颗粒及其病毒吸附蛋白(virus attach-ment protein,VAP)的变化,考察药物是否直接改变或破坏病毒包膜蛋白的结构,使其失去感染性;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病毒,以肝素钠为参照,借助冷却慢扫描电荷耦合器件荧光成象技术,用Aquacomos软件进行图象分析,以探讨栀子提取物ZG不同加药方式对HSV-1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栀子提取物ZG对HSV-1包膜表面的VAP无直接破坏作用,不影响病毒对Hep-2细胞的感染性;先加入肝素钠再进行病毒吸附及肝素钠病毒同时加入培养细胞这两种用药方式可明显减少细胞表面病毒的吸附量;栀子提取物ZG各种不同加药方式均能阻止HSV-1对Hep-2细胞表面的吸附,使病毒吸附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