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正>草场实在不行了,牛羊太多,吃得太厉害,让草根本没时间长出来,那时起,队里决定要赶着牛羊上山了。随着谈话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这个"联户制度"既不只是合用草场联合放牧那么简单,也不是"只针对水源紧张才采取的行动"那么单纯,  相似文献   
2.
烟草根际铁载体产生菌G-229-21T的筛选、鉴定及拮抗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烟草根际筛选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Breda de Hann)Tucker]拮抗菌,探索其拮抗机理.[方法]限铁(2.0 μmol/L FeCl3)蔗糖-天冬酰胺平板对峙法筛选烟草疫霉拮抗菌;刃天青(CAS)法检测其铁载体的产生及其对铁离子的亲和能力.结合形态、生理生化、16s rRNA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及种特异性分子法对其进行鉴定.XAD-2吸附层析法提取其铁载体,分光光度法检测其铁载体类型.不同铁离子浓度下,比较其铁载体对烟草疫霉的抑制作用.[结果]我们筛选到一株限铁条件下烟草疫霉拮抗菌G-229-21T,该菌产生高亲和力铁载体,被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mediterranea.该菌产生的羧酸型铁载体,在低铁条件下(0.16μmol/L~10μmol/L,FeCl3)对烟草疫霉的抑制率达92.3%以上,而在富铁条件下(100 μmol/L FeCl3)抑制率仅为2.0%.[结论]首次报道P. mediterranea G-229-21T产生高亲和力羧酸型铁载体,该铁载体在低铁条件下对烟草疫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种鼠尾草属植物根、茎、叶中脂溶性成分的分布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说明4种鼠尾草属植物脂溶性成分在根、茎、叶中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了组织化学定位和HPLC图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鼠尾草属植物不同部位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鼠尾草属植物的根、茎、叶中脂溶性成分的分布有差异,根中脂溶性成分分布于周皮,茎、叶中脂溶性成分分布于表皮.丹参和白花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鼠尾草和药用鼠尾草根中仅含丹参酮ⅡA,不含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茎、叶中的脂溶性成分不是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二氢丹参酮Ⅰ.脂溶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随品种和引种地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这一结果明确了脂溶性成分在4种鼠尾草属植物不同部位的确切分布,为准确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荣丽  李守剑  李贤伟  张健  王鹏 《生态学报》2011,31(1):137-144
由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可以在土壤全碳变化之前反映土壤因管理措施和环境引起的微小的变化,又直接参与土壤微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对土壤碳平衡和土壤化学、土壤肥力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探讨了4种退耕还林模式--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复合模式、扁穗牛鞭草草地、柳杉(Cryptameria fortunei)人工林、光皮桦人工林细根(草根)分解过程中的C动态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式细根(草根)中的C表现为净释放,其质量残留率符合单指数模型(P<0.01)。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易氧化碳(ROC)、总有机碳(TOC)都大于其他3种模式。4种模式下的SMBC对土壤TOC的贡献分别是1.2%-3.3%、0.7%-1.5%、0.8%-2.2%、0.5%-0.8%;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的ROC/TOC大于其他3种模式模式;各模式土壤ROC含量与土壤T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以上结果显示,与其他人工林相比,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土壤有机碳活性大、易转化,土壤总有机碳的高低决定了易氧化碳的丰缺。  相似文献   
5.
首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茜草根中1,3,6-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的含量.色谱柱为Purospher star RP C18色谱(2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四氢呋喃(65:34.7:0.3),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为25℃.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0~0.16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5%,RSD为2.0%(n=6).该方法测定1,3,6-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含量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从二色补血草cDNA文库中分离出1个硫氧还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基因全长1138bp,其中,5’非翻译(UTR)区128bp,3'非翻译区212bp,开放阅读框(ORF)全长798bp,编码265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28.58kDa,理论等电点(pI)为9.68。BlastP分析表明二色补血草Trx与拟南芥Trx序列同源性为52%,与葡萄7h序列同源性为76%,从11个物种的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可以看出Trx氨基酸序列保守性较高。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低温、NaCl和PEG胁迫不同时间后的基因在二色补血草中表达模式的结果表明,NaCl能诱导Trx基因在二色补血草叶中表达,胁迫24h后达到高峰,而聚乙二醇和低温处理则抑制Trx在二色补血草根和叶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杨树细根及草根的生产力与周转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对北方杨树人工林0-40cm土层中杨树细根和草根(≤2mm)年生物量、分解量、死亡量、生长量和周转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杨树细根的年生物量为2.062t.hm^-2,死根生物量为0.746t.hm^-2,分解量为0.158t.hm^2,生长量为2.351t.hm^-2,周转率为每年1.14次,活草根的年生物量、死根生物量、分解量、生长量和周转率分别0.501、0.035、0.023、0.691t.hm^-2和1.38,同时给出了杨树细根干重损失随分解时间变化的方程:1nx/x0=0.9515e^-0.0014t。  相似文献   
8.
鱼腥草内生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鱼腥草中内生菌的分布规律,便于有目的筛选有益菌株,对湖南农业大学附近一农户栽培鱼腥草不同器官中内生菌的数量分布及细菌的一般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鱼腥草根、茎、叶中都存在大量内生菌,总的数量趋势是根大于茎,茎大于叶.,同时各器官中细菌数大于放线菌数,放线菌数大于真菌数(叶中真菌数大于放线菌数).各器官中的内生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芽胞杆菌为主,其中茎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 探讨了四川洪雅柳江退耕模式——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复合模式(HN)、扁穗牛鞭草草地模式(NC)、柳杉(Cryptameria fortunei)人工林模式(LS)、光皮桦人工林模式(H)细根(包括草根)分解过程中土壤酶动态。结果表明: 1) HN下的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 LS下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小, 显著低于其他模式(p < 0.05)。2) HN、NC和LS下的土壤脲酶与细根(包括草根)分解速率显著相关, HN的蔗糖酶、NC的酸性磷酸酶、LS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细根(包括草根)分解速率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3) 除H外, 土壤脲酶活性与细根C/N、纤维素绝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5); 除NC外, 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细根纤维素绝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土壤脲酶活性与需氧固氮细菌或与真菌数量显著相关, HN下的土壤蔗糖酶活性与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H与NC下的土壤酸性磷酸酶还分别与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p < 0.05)。以上结果显示: 由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不同生活型植物构成的复合模式有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土壤脲酶活性高低能够反映这几种退耕模式细根(包括草根)分解速率的快慢, 细根(包括草根)的C/N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真菌、需氧固氮细菌、纤维分解菌及细菌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细根与黑麦草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和Mg养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根直径0~1、1~2和0~2 mm及草根的分解速率与时间呈负指数关系,第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76.17%、69.80%、73.44%和79.3%,分解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17、266、24和172 d.细根分解过程中,N和Ca浓度增加,而P、K、Mg浓度下降;草根分解过程中,其养分元素的浓度变化整体上没有规律.细根分解过程中P、K和Mg的养分残留率与其干重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分解前期下降较快,随后下降比较平缓,N和Ca的养分残留率下降则比较平缓,并且养分的分解速率均以P最快,其次是K和Mg,而N和Ca最慢;草根分解过程中N、P、K、Ca和Mg的养分残留率初期下降比较快,随后趋于平缓,并且元素分解速率呈不规则变化,其中Ca分解速率最慢,其它元素的分解速率相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