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源农药在苹果蠹蛾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蠹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对我国苹果优势产区构成了巨大威胁。长期依赖化学防治使该虫抗性问题变得十分严峻。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以环境友好的生物源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已成为当前苹果蠹蛾防治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生物源农药,如寄生蜂、不育昆虫、颗粒体病毒、病原线虫、Bt、病原真菌、微孢子虫、性信息素、斑蝥素、多杀菌素等,在苹果蠹蛾防治中的最新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讨论了生物源农药凭借其种类多、来源广且在用药时期上选择性强等特点,在该虫综合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苹果蠹蛾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严重危害苹果生产的外来有害生物。该虫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首次报道,目前是我国一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主产区的水果生产安全。苹果蠹蛾以幼虫钻蛀到果实内部为害,防治难度高,对其主要采用化学农药、交配干扰和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进行防治。由于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苹果蠹蛾已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昆虫生长调节剂、阿维菌素和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等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苹果蠹蛾抗药性现状和抗药性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分析了其对几种农药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国外苹果蠹蛾防治和抗药性相关研究,以及其在我国发生与防治的现状,提出该虫抗药性治理策略,即及时对我国疫区苹果蠹蛾的抗药性现状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注意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并结合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对该虫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省高台县通过对三角胶粘式和水盆式这2种类型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诱捕器的田间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在诱捕效率上存在的明显差异。在苹果蠹蛾密度较低的条件下,三角胶粘式诱捕器平均日诱捕量为2.50只,比水盆式诱捕器高出近2.84倍,最早监测到成虫的时间也比水盆式诱捕器提前3~4d,因此,三角胶粘式诱捕器具有更高的监测效率。结果还显示地面植被的遮盖极大地降低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严重时会使诱捕器对密度较低的苹果蠹蛾种群的监测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4.
甘肃、新疆、内蒙苹果蠹蛾成虫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我国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2005年至2010年,本研究在甘肃、新疆及内蒙古的不同区县选取了16个果园,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其中的苹果蠹蛾成虫发生规律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西北地区每年发生2.5个世代;在正常气候条件下,3个成虫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上旬、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但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果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化学防治、迷向防治等防治措施对苹果蠹蛾成虫捕获量的影响较大,因此生活史研究为主的监测并不适合在上述果园中开展。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未对苹果蠹蛾的季节动态进行准确的预测,需要对苹果蠹蛾除成虫外的其他虫态的季节性变化进行详细研究,并建议选择3个以上的果园进行监测,综合各个果园的监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苹果蠹蛾幼虫爬行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收集苹果和梨树上的蛀果模拟自然落果,研究了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脱果幼虫的爬行特性。结果发现,58.91%的幼虫钻出蛀果进行了爬行,而41.09%滞留于果堆内部;在进行爬行的幼虫中,50%的幼虫爬行距离在0~1m之间,95%的幼虫爬行距离在0~7m之间,这意味着在实际防治过程中,落果周围0到7m的范围都需要做防治处理,而0~1m的范围需要重点防治;幼虫在果堆放置后的0~25d持续脱果,表明当果园内有落果时需要马上及时清理;幼虫结茧的高度大部分在50cm以下,在实际防治过程中,树干缚带诱杀幼虫时应将诱集带设置在距地面0~0.5m的主干上,以保证落果幼虫也可以被诱集带捕获。  相似文献   
6.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 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和甘肃以西局部地区, 但一直保持向我国东部扩张的趋势。在国际上,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和迷向防治苹果蠹蛾已经成为一种切实可行并广泛应用的害虫管理技术。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成分鉴定、人工合成和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以期为我国苹果蠹蛾的防控策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虫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了苹果蠹蛾10个地理种群(新疆伊犁、吐鲁番、和田、石河子、奎屯、哈密、库尔勒、阿拉尔、喀什、和甘肃张掖)感染Wolbachia的状况,并对阿拉尔种群体内的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苹果蠹蛾10个地理种群全部感染了tWolbachia,利用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阿拉尔种群体内扩增出了617 bp的Wolbachia的ws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KC832324),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苹果蠹蛾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Dor亚群,与锤角细蜂亲缘关系较近。【结论】苹果蠹蛾体内普遍感染了Wolbachia,属于A群Dor亚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克隆苹果蠹蛾气味结合蛋白CpomOBP20基因cDNA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和表达谱,旨在更好地了解OBP基因在苹果蠹蛾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为该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RT-PCR法扩增苹果蠹蛾气味结合蛋白CpomOBP20基因cDNA序列,并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基于qPCR技术分析CpomOBP20基因在苹果蠹蛾4龄幼虫不同组织(头、血淋巴、表皮、脂肪体、中肠、马氏管和唾液腺)以及雌雄成虫不同末端组织(头、触角、下唇须、喙、足和翅)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分子对接研究了CpomOBP20与3种保幼激素的结合能力。[结果] 苹果蠹蛾气味结合蛋白CpomOBP20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459 bp,共编码152个氨基酸,等电点为6.30,蛋白分子质量为16.264 ku,N末端具有2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蛋白质序列中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属于Classical OBP。序列分析表明,CpomOBP20的氨基酸序列与小菜蛾OBP (XP_011557123.1)的一致性最高,在亲缘关系上更加接近。qPCR结果表明,CpomOBP20基因在苹果蠹蛾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4龄幼虫的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在雌雄成虫表达量最高的分别是翅和足,其次是头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pomOBP20与3种保幼激素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可能参与保幼激素的结合与转运。[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CpomOBP20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组成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并推测CpomOBP20的作用可能不仅局限于嗅觉识别,在非嗅觉器官中也可能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为今后更深入地探究气味结合蛋白在苹果蠹蛾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2005年在黑龙江省东宁县部分果园中发现苹果蠹蛾的危害,由于当地果树管理粗放、果农认识不足等,最初该虫扩散较快,至2007年东宁县苹果蠹蛾发生面积已超过400 hm~2。苹果蠹蛾在黑龙江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时间较长,不利于化学防治。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表明,以刮老翘皮、束物诱杀、挂杀虫灯、用性诱剂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甘肃苹果蠹蛾的发生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苹果蠹蛾是果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1987年入侵甘肃敦煌,2005年苹果蠹蛾在河西地区严重发生。各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控与监测工作,并对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甘肃苹果蠹蛾的发生历史、为害与防控现状及其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全国苹果蠹蛾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