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64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成武  崔彪  汪宙峰  谢亮  陈雅靓 《生态学报》2022,42(9):3794-3805
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濒危动植物而划分的特定区域,在涵养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省有自然保护区166处,类型丰富多样,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对象涵盖珍稀动植物,保护功能涉及物种、水源和生态环境,与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共同维系着中国西南地区,乃至青藏高原东缘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1963-2018年间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以集聚为主,呈现集聚-随机-集聚的变化特征,且前期变化幅度大,后期变化幅度小,总体发展明显分为1963-1998年的单核形成与发展阶段和1998-2018年的双核阶段;②四川省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区域,其均衡度类型在时间上表现出由"差距悬殊"到"差距较大"的演变特征;③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重心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基本稳定在阿坝州南部。标准差椭圆的长短半轴和面积均变化强烈,总体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空间分布由南-北向演变为东北-西南向;④自然保护区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高密度区域分布在地势适中、气候温和、河流众多、土壤肥沃、人口稀少的阿坝州南部与东部地区。未来,四川省生态功能建设应该立足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的特点、分布状况,对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少的川西北、川东北和川南部分地区进行优化布局,以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功能建设。同时,探索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模式,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苯二酚显色法测定唾液酸含量的影响因素,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的唾液酸含量测定方法,分析单糖和二糖、载体蛋白质、不同溶液及化学试剂对该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比较加热时间、加入有机相后的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选用的不同单糖和二糖中,蔗糖对试验的影响最大,低中高浓度时吸光值分别为0.065、0.196、0.420;其次是核糖,3种浓度的吸光值分别为0.037、0.113、0.187;高浓度的半乳糖、葡萄糖和乳糖的吸光值在0.02左右,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低浓度时对试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N-乙酰甘露糖胺在低中高浓度时对结果均无影响。破伤风类毒素、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A、小牛血清白蛋白、白喉类毒素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在500μg/m L质量浓度时吸光值均在0.008以下。选用的不同溶液对试验均无影响。选用的化学试剂中乙醇、低浓度的碳二亚胺以及己二酰肼对试验结果均无干扰,丙酮和脱氧胆酸钠均会对试验造成较大影响。反应液的吸光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吸光值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第一小时内吸光值下降9%左右。结论在质控过程中,这些外源物质及操作过程对唾液酸含量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应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执行操作。  相似文献   
3.
云南呈贡梁王山现代花粉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通过对云南呈贡梁王山5块表土分析,初步研究了主要植物花粉的百分含量与其植物覆盖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校正系数R值表示。按照R值的大小,分为两组:R>1属于超代表性,包括有松、桤木、马桑、蒿和部分蕨类植物;R<1属于低代表性,包括有油杉、栲和石栎、滇青冈、栎、铁仔。在分析松粉分布特征基础上,认为昆明地区西风急流对松粉的传播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
泥鳅精子入卵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扫描电镜下,泥鳅成熟卵卵膜孔外围呈现完整的左涡旋状结构,受精时精子是顺着涡旋的流线进入卵膜孔。涡旋纹理接近对数螺线。本文分析了真骨鱼类的受精因素,除已知的化学因素外,还存在物理因素。也讨论了泥鳅成熟卵卵膜孔形态形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石料开发与获取是石器生产操作链的重要环节,也是史前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能够反映史前人类的资源开发策略、环境认知与适应能力、移动模式和交流贸易网络等。相比于旧大陆西侧,东亚地区的燧石和黑曜岩等优质石料产地相对稀缺,中国许多旧石器考古遗址的石器原料主要来自遗址周边质量欠佳的脉石英、石英岩和一般燧石等,而相关的旧石器时代石料开发策略系统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对中国目前已开展的旧石器时代石料开发策略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和总结发现,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末段,中国境内史前人类的石料开发策略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主要体现在石料类型组成、产地选取和开发方式三个方面,可能主要受到史前人类流动性变化、石器技术演变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综合而言,开展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石料开发策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境内史前人类的行为模式和交流迁徙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动物群落是构成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声景作为野生动物重要的生态信息,掌握其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合集2005–2022年收录的67篇研究文献为对象,综合梳理与分析了城市绿地动物声景的时空模式及其驱动因素。城市绿地动物声景在空间上表现出环境空间梯度和植被空间结构的差异,动物声音多样性随海拔、纬度、城市化程度的降低以及植被类型和高度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时间尺度呈现出昼夜、季节和年度变化差异,表现为鸟类在黎明和黄昏合唱、昆虫和两栖动物在夜间鸣叫以及季节性和年度性发声规律等。影响城市动物声景模式的因素主要包括植被、环境、人为干扰和动物自身驱动等。动物声景作为当前声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面临大时空尺度演变规律研究不足、动物声景分析有限等挑战,建议未来着重开展多时空尺度变化规律研究、创新动物声景分析方法、定量解析影响因素及其响应机制、建立全球动物声景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n=48)和后外侧入路组(n=48)。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直接前方入路组下床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后外侧入路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而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术后锻炼时间<3 h/d、合并骨质疏松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短期内优势明显,表现为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有利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体质量指数≥24 kg/m2、术后锻炼时间<3 h/d、合并骨质疏松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在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四川省骨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15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石膏固定)和研究组(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例数分别为77例和75例。对比两组优良率、临床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和X线相关影像学指标。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研究组腕关节功能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背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均扩大,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增加,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年龄、性别、骨质疏松、功能锻炼、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骨折端稳定性、受伤能量、利手情况有关(P<0.05),而与体质量指数、就诊时间、基础疾病、骨折类型、固定时间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女、骨质疏松、无功能锻炼、掌倾角偏小、桡骨高度偏短、骨折端不稳定、受伤能量为高能量、利手是影响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可有效改善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减少骨折愈合及疼痛缓解时间。此外,患者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还受到性别、骨质疏松、功能锻炼、掌倾角、桡骨高度、骨折端稳定性、受伤能量、利手情况的影响,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影响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预后的重要因素,但在其发生率以及治疗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将通过回顾性的病例研究对NS患者中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是否需要早期干预等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内科2014年1-12月诊断为原发性NS患者,并同时收集患者基本临床信息,血栓检查结果以及NS相关血液及尿液检查结果等在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血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讨论NS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措施。结果:NS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发生率均为15.4%,两种血栓同时发生的概率为9.6%。NS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与D-二聚体、血浆白蛋白、病程、病理类型呈明显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与D-二聚体、血浆白蛋白、病程、病理类型呈显著相关,膜性肾病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最高。如NS患者合并高危因素,建议定期筛查,综合评估后预防性抗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