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火棘(pyracantha)属蔷薇科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至欧洲南部,在我国则主要产于南方各省区,是一种储量十分丰富而尚未开发的野生植物资源。研究表明,火棘果中各种营养成份丰富,其中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V_C、V_B族、V_K、K、Ca、P、Zn、蛋  相似文献   
2.
尽管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已经得到大幅改善,但啤酒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微生物污染,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啤酒纯种酿制是很难实现的。为了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本文系统介绍了啤酒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产工序中的分布,探讨了啤酒环境对抑制啤酒微生物污染的影响,讨论了啤酒微生物对啤酒质量与风味的积极贡献,提出合理控制外源微生物侵染是形成不同啤酒典型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尽管"腐乳的制作"是高中生物学选修教材中相对简单易行的实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失败。从腐乳的种类、营养价值、腐乳制作原理与微生物的种类等方面进行展开,在操作失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改进等方面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速酿豆腐乳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乳是我国传统调味品之一,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其主要原料是大豆(黄豆),大豆的产量很高,我国东北是大豆的主要产区。为了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大豆资源,进一步开发佳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大豆为原料,用微生物发酵制腐乳是极好的方法。腐乳在加工、酿制过程中完全排除了大豆自身存在的抗营养因素弊端,明显提高了大豆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我国各地均有生产腐乳的作坊或厂家,但大都采用传统的发酵方式,即自然接种方式,生产周期一般为1~2个月,且产量小,风味差。本研究采用加大人工接种量的方法,接种8%~20%的FZ4(毛霉属)…  相似文献   
5.
制作腐乳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一项典型应用。腐乳是一种常见的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食用方便,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制作腐乳是一项耗材少、操作简单、容易成功的技术。学生从中不仅能学到一些控制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还能学到一门实用的技术,因此,制作腐乳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实验。下面结合人教版教材谈一谈该实验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6.
火棘饮料酿制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耐热性毛霉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生理特性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河南等地收集、分离的61株霉菌中,筛选得到一株可发酵生产腐乳的耐热性霉菌-H4菌株。经鉴定,H4菌株为毛霉(Mucorsp.)。在35℃条件下,该菌株在豆腐坯上生长、发酵良好,为目前报道的最耐热的腐乳生产用菌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毛霉AS3.2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和高温(37℃)定向筛选,获得2株耐高温毛霉菌株WP-1和WP-2。其中菌株WP-1在40℃下生长良好,菌株WP-2在45℃下仍然生长正常。用它们所酿制的腐乳质量优良,成熟过程缩短,且适合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生产。  相似文献   
9.
真菌豆乳凝固酶的筛选及其凝固豆乳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筛选获得SCE2豆乳凝固酶,在固态发酵时的产酶量为128u/g干麸皮。采用正交试验法对SCE2凝固豆乳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控制凝固温度69℃、自然pH(6.1)、加酶终浓度3u/ml豆乳时,蛋白质凝固率和固形物收率分别高达884%和810%。微生物酶凝固豆乳应用于传统豆腐乳制作使生产周期相对缩短了204%。  相似文献   
10.
对雅致放射毛霉液体培养研究表明,其适宜碳源为饴糖和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黄豆粉和酵母膏,最适培养基含黄豆粉3%、饴糖0.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酵母膏0.1%。适宜液体培养条件是温度28℃,接种量5%,发酵前期通风量1∶0.8,之后将风量调至1∶1.5~1∶2.0,全程不搅拌培养至18h~20h,生物量为每100mL发酵液中菌丝鲜重达30g以上。菌丝体氨基酸含量为46.1mg/100mL。免疫调节作用检验表明,雅致放射毛霉多糖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