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美娟 《生物学通报》1994,29(9):8-10,14
主要阐明现代人颅骨、脊柱、上肢和手、下肢和足的主要特征,指出人的骨骼形态结构较完善、复杂、功能上较坚固、灵活。骨的形态结构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其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9月到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下拟诊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11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诊断,记录影像学特征与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118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98例,无骨折20例,其中腕关节骨折34例,踝关节骨折22例,膝关节骨折15例,肘关节骨折15例,肩关节骨折8例,髋关节骨折4例。在98例确诊的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中,MRI三维重建显示双边征、骨质破坏、充气征、软组织影等比例显著都高于CT (P<0.05)。CT与MRI三维重建诊断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敏感性为89.8 %和99.0 %,特异性为95.0 %和100.0 %,误诊率分别为9.3 %和0.8 %,MRI三维重建诊断的敏感性高于CT ,漏诊率低于CT。结论: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都有很好的价值,特别是MRI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骨折特征,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能减少漏诊率,可作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P-selectin)、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凝血功能指标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发生DVT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DVT组,同期术后未发生DVT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无DVT组,比较两组血清TM、P-selectin、HDL-C、血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M、P-selectin、HDL-C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影响因素。结果:DVT组血清TM、P-selectin、血浆D-D、FIB水平、年龄≥60岁比例高于无DVT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无DVT组(P<0.05)。DVT组血清TM和P-selectin与血浆D-D、FIB呈正相关(P<0.05),血清HDL-C与血浆D-D、FIB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血清TM≥9.50 IU/mL、P-selectin ≥70.00 ng/mL、HDL-C<1.00 mmol/L、血浆D-D≥700.00 μg/L、FIB≥4.00 g/L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患者血清TM、P-selectin较无DVT患者升高,HDL-C较无DVT患者降低,联合检测血清TM、P-selectin、HDL-C和凝血功能指标可能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和总结使用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20年6月3年时间内,使用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计112例。统计和比较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2例患者共涉及138个椎体。其中一期穿刺失败率(骨水泥分布不佳)为47个,占34.0%。骨水泥注入3 mL以下者为19个,占13.8%。骨水泥渗漏为36个,占26.1%。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及3月复查, VAS评分和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中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但在具体过程中仍有相关的经验和教训需要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院内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院内收治的18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存在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1860例患者中共计65例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发生率为3.49%,感染类型主要为骨髓炎占35.38%,肺部感染伴血气胸占23.08%,颌面部创伤后发生颅内感染占18.46%;65株病原菌中包括38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8.46%,23株革兰氏阳性菌,占35.38%,4株真菌,占6.15%;病程、骨折部位、损伤程度及住院时间为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院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术前适应性行为训练配合术后核心肌群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60例拟行PKP术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术前不进行适应性行为训练,术后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术前适应性行为训练配合术后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视觉评分量表(VAS),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缘高度(AH)、后缘高度(PH)、AH/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周、2周的疼痛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周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33%、2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VCF患者应用术前适应性训练联...  相似文献   
7.
膜蛋白是一类结构独特的蛋白质,是细胞执行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根据其在细胞膜上的不同存在方式,主要分为六种类型。本文利用压缩的氨基酸对原始膜蛋白序列进行信息压缩,再对压缩序列进行氨基酸组成和顺序特征的提取,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构建分类模型。通过五叠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六种膜蛋白的分类预测,准确度最高可达98%以上,平均预测准确度在85%以上,可有效实现膜蛋白六种类型的划分,为进一步分析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enke II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内固定冠状面失衡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已确诊为Lenke II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60例,根据术前脊柱柔韧度、risser分级水平、支具支持治疗、椎体融合数、内固定系统选择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对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率进行分析评估,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结果:对术后患者评估比较,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表现为:脊柱柔韧度低、risser分级高、长时间支具佩戴、延长融合椎体范围、先进钉棒系统方案选择均可明显提高术后疗效,降低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率(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通过对患者脊柱柔韧度、risser分级情况评估来判断脊柱成熟度,并在术后积极支具辅助治疗,选用钉棒固定系统并延长融合椎体节段,可明显降低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提高远期随访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交通事故伤中胫腓骨骨折的流行病学分类、特点及救治注意事项。方法:对136例交通事故伤中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交通事故致胫腓骨骨折以多发伤及复合伤多见,经早期彻底清创、恰当的骨折固定、抗生素应用等,治愈77例,截肢2例,伤口浅表感染6例,骨髓炎1例。结论:交通事故伤中胫腓骨骨折大多伤情严重,感染率高,且开放性居多,早期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固手术期系统综合护理对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手术及常规治疗,但观察组围手术期配合综合系统护理,对照组不配合,连续观察至出院并随访6个月,比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疾病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较前好转,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8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明显低于对照组44%(P〈0.05);术后疾病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系统护理有助于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术后恢复,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疾病恢复时间,临床值得应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