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1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诊治的36例已排除心源性及食管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胸痛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两次;吗叮林10mg,每日三次治疗8周,观察其疗效并分别于2周,4周,8周记录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抗反流治疗8周后,30例(83.33%)胸痛完全消失,4例(11.11%)明显缓解,2例(5.56%)无效,总有效率达94.44%。胸痛症状在治疗2周后积分下降不明显,而治疗4周,8周后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胃镜检查结合24小时食管动态ph监测,必要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可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对危重胸痛病人的救治,时间就是生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与长宁区、市急救中心紧密合作,从急救120、社区医生、胸痛中心、居民等维度,通过流程标准化、工作信息化、救治协同化、宣教社区化建设,建立了“社区—胸科”一体化的社区联动救治模式,缩短了从病人发生胸痛或前兆,到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S2FMC),提升了救治效果。建议要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布局,减少基层转诊延误时间,优化信息化快速反应力,提升自我保健判断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在胸闷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胸闷胸痛入院治疗的290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根据是否死亡或再入院进行分组,分为死亡组(9例)和非死亡组(281例)及再入院组(67例)和非再入院组(223例)。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血清学指标,并针对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死亡组和再入院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死亡组和未再入院组(P0.05);NT-proBNP是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因素(OR=1.96,95%CI:1.13~3.37),其中年龄校正后,NT-proBNP对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多支病变、支架植入、cTnT、Lp(a)及CK因素调整后,NT-proBNP对因心血管事件死亡均存在促进作用(OR1,P0.05);NT-proBN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1(95%CI:0.510~0.921)。结论:NT-proBNP在胸闷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越高,发生心血管死亡事件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具有胸痛症状的患者中构建冠心病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疑诊冠心病的胸痛患者7981例,分为典型心绞痛组3636例、非典型心绞痛组3420例和非心绞痛性胸痛组92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最终确诊。对相关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组合得出危险积分。研究三组人群最终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正确诊断率。结果:(1)30-49岁至≧70岁典型心绞痛组、非典型心绞痛组、非心绞痛性胸痛组3组男性冠心病比例分别增加26.9%、36.3%及38.4%,3组女性分别33.5%、41.0%及43.3%,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及非心绞痛性胸痛患者比例逐渐增加。(2)青年至老年典型心绞痛组、非典型心绞痛组及非心绞痛性胸痛组3组低危组冠心病发病率分别增加41.6%、增加57.3%及增加39.9%,高危组分别由增加15.8%、增加6.7%及增加33.3%。典型心绞痛组、非典型心绞痛组及非心绞痛性胸痛组3组危险积分由1分至6分冠心病发病率分别增加45.3%、52.6%及54.4%。(3)冠心病预测价值排序:在典型心绞痛分组中,男、女及不考虑性别情况预测值由78.5%至53.0%、64.4%至24.3%及72.5%至39.5%;在非典型心绞痛分组中,男、女及不考虑性别情况预测值由71.8%至37.0%、53.6%至27.8%及64.2%至32.9%;在非心绞痛性胸痛分组中,男、女及不考虑性别情况预测值由64.1%至50.0%、51.4%至35.0%及58.8%至43.2%。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胸痛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同一性别及胸痛特征分组中,同一危险分层及胸痛特征分组中,年龄增加冠心病可能性增加。同一性别及年龄段分组中,中年低危及高危,青年高危情况,胸痛症状越不典型冠心病可能性越小。同一危险积分分组中,胸痛症状越不典型则冠心病可能性越小。同一年龄段及胸痛特征分组中,男性冠心病概率大于女性,高危比低危人群冠心病可能性增加。同一胸痛特征分组中,危险积分得分越?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下午,我正在出诊,进来一位双手护在左胸口的中年女士,她忧心忡忡地说,最近她很痛苦,经常感觉心口处好像有个小兔子在蹦蹦跳,还伴有胸闷、胸痛。她自认为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到医院进行X摄片、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检查,西医说她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她问我:"心脏没有病,为什么还会这么难受?"我解释说:"您这是心脏功能紊乱,按西医说法是心脏植物神经  相似文献   
6.
李弘  周冬娜  周于蓝 《蛇志》2017,(3):280-282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的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以胸痛为主诉到我院就诊的非外伤性胸痛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为非绿色通道中的胸痛患者,实验组为绿色通道中的胸痛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应激反应问卷(SRQ)评估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估患者应对方式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急诊胸痛患者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SRQ评分中,实验组患者行为反应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反应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Q评分中,实验组患者屈服维度、回避维度及面对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胸痛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二者成正相关(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关系紧密,绿色通道中的胸痛患者应激反应和应对方式优于非绿色通道胸痛患者,绿色通道有助于急诊胸痛患者缓解应激反应,改善应对方式,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的病因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49例临床拟诊冠心病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胸痛的临床诊断提供思路.结果:最后诊断:急性心梗死1例(2.04%);冠心病心绞痛10例(20.45%);高血压病12例(24.49%);心律失常8例(16.33%);糖尿病6例(12.24%);X综合症7例(14.29%);急性胆囊炎2例(4.08%);急性胰腺炎2例(4.08%);反流性食管炎1例(2.04%);颈椎病2例(4.08%).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并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痛,要考虑心外病变、非冠心病性器质性心脏病和X综合症等众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有胸痛症状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有胸痛症状疑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83例患者,纳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大致正常的患者,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大致正常者与冠状动脉造影存在异常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等,并统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大致正常者的确定诊断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存在异常的1192例患者的相比,冠脉造影大致正常组中无危险因素者占20.1%,单一高危因素者占50.5%,显著高于冠脉造影异常组,而多重高危因素者占28.6%,显著低于冠脉造影异常组(P<0.05)。9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患者中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心律失常分别占45例(49.5%)及12例(13.2%)。结论:临床上很多疑诊为冠心病的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这部分患者与冠状动脉异常的患者相比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少,胸痛由其他原因引起,所以对这部分患者应强调应用无创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具有胸痛症状的患者中构建冠心病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疑诊冠心痛的胸痛患者7981例,分为典型心绞痛组3636例、非典型心绞痛组3420例和非心绞痛性胸痛组92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最终确诊.对相关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组合得出危险积分.研究三组人群最终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正确诊断率结果:(1 )30-49岁至≥70岁典型心绞痛组、非典型心绞痛组、非心绞痛性胸痛组3组男性冠心病比例分别增加26.9%、36.3%及38.4%,3组女性分别33.5%、41.0%及43.3%,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及非心绞痛性胸痛患者比例逐渐增加.(2)青年至老年典型心绞痛组、非典型心绞痛组及非心绞痛性胸痛组3组低危组冠心病发病率分别增加41.6%、增加57.3%及增加39.9%,高危组分别由增加15.8%、增加6.7%及增加33.3%.典型心绞痛组、非典型心绞痛组及非心绞痛性胸痛组3组危险积分由1分至6分冠心病发病率分别增加45.3%、52.6%及54.4%.(3)冠心痛预测价值排序:在典型心绞痛分组中,男、女及不考虑性别情况预测值由78.5%至53.0%、64.4%至24.3%及72.5%至39.5%;在非典型心绞痛分组中,男、女及不考虑性别情况预测值由71.8%至37.0%、53.6%至27.8%及64.2%至32.9%;在非心绞痛性胸痛分组中,男、女及不考虑性别情况预测值由64.1%至50.0%、51.4%至35.0%及58.8%至43.2%.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胸痛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同一性别及胸痛特征分组中,同一危险分层及胸痛特征分组中,年龄增加冠心病可能性增加.同一性别及年龄段分组中,中年低危及高危,青年高危情况,胸痛症状越不典型冠心病可能性越小.同一危险积分分组中,胸痛症状越不典型则冠心病可能性越小.同一年龄段及胸痛特征分组中,男性冠心病概率大于女性,高危比低危人群冠心病可能性增加.同一胸痛特征分组中,危险积分得分越高冠心病可能性越大,年龄越小危险因素作用越突出.同一胸痛特征及异常心电图分组中,男性冠心病概率大于女性.24h动态心电图预测价值逐渐增大.同一性别及异常心电图分组中,胸痛症状越不典型,心电图预测价值越小.性别、年龄、胸痛症状、危险因素是冠心病的预测指标.简单观察的临床指标和冠心病发病率之间规律性明显,该模型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改良HEART评分法对急诊胸痛患者分层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97例,根据疾病分为心源性胸痛组(n=132)和非心源性胸痛组(n=65),所有患者均行改良HEART评分和传统HEART评分,并根据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比较患者去向,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EART评分对危险分层和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心源性胸痛组改良HEART评分和常规HEART评分均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两组改良HEART评分和常规HEAR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HEART评分低危者100%未住院,中危62.71%住院,高危住院、入ICU的构成比例为73.17%、36.59%;HEART评分低危11.11%住院,中危住院、入ICU的构成比例为57.38%、6.56%,高危住院、入ICU的构成比例为68.57%、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HEART评分用于对心源性胸痛患者分层的AUC值为0.916,敏感度为0.883,明显高于HEART评分的0.831和0.765。结论:改良HEART评分法可提高急诊胸痛患者分层的准确性,对指导患者去向和治疗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