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0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72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酸中毒条件下正常大鼠和脓毒性休克大鼠胸主动脉对多巴胺反应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观察对照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大鼠胸主动脉在不同pH条件下的反应性变化。结果:pH值依次降低,对照组及脓毒性休克组离体胸主动脉对多巴胺反应性均下降,在相同pH值条件下脓毒性休克组比对照组离体血管对多巴胺反应性下降更为明显。结论:①环境pH值的下降会导致正常大鼠和脓毒性休克大鼠离体动脉对多巴胺反应性的下降。②在相同的酸性环境中脓毒性休克大鼠的血管对多巴胺刺激的反应性更差,更易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11-I0012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纤维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内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即所谓的EMT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心脏在胚胎发育期间,房室瓣也会发生与之类似的EMT现象。  相似文献   
3.
4.
《生命的化学》2006,26(1):95-95
《微生物基因组》;《混沌生物学》(生命科学交叉系列);《数字创世纪:人工生命的新科学》(生命科学交叉系列);《脑与非线性动力学》(生命科学交叉系列);《中国遗传伦理的争鸣与探索》(生命科学交叉系列);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研究甘薯的胚胎发育及果实的形成。授粉后10—30分钟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2小时花粉管抵达珠孔,5—12小时左右完成双受精。授粉后12小时胚乳核开始第一次有丝分裂;15小时合子开始第一次有丝分裂,18小时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尔后分化成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在适宜温度下21天左右胚胎发育完成。果为蒴果,其内含有1—4粒种子。授粉后3—4天子房开始膨大形成果实,21—30天蒴果与种子成熟。  相似文献   
7.
芦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芦苇种子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叶鞘和叶片不发生脱分化。培养基中最合适的蔗糖浓度为4%。维生素 B 类、肌醇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酵母提取物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效应,将随酵母提取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大。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随培养基中2,4-D 浓度的提高,其平均鲜重明显降低。脱分化培养基中2,4-D 浓度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胚性愈伤组织经30代继代培养依然具有90%的分化频率,只是每块愈伤组织的分化苗数减少。反之,非胚性愈伤组织则完全丧失形态发生的能力。对两类愈伤组织进行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其表面结构有很大差异。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谱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周正锋  顾蕴辉 《生理学报》1987,39(2):123-131
本实验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和箭毒化的雄性大鼠,细胞外记录脊髓胸2节段的交感节前神经元(SPN)单位放电,电刺激同侧颈交感干,逆向激活 SPN,以确定所记录的神经元为交感节前神经元。共分析了80个 SPN 单位放电,其中有自发活动和无自发活动的单位各40个。SPN 轴突传导速度为0.59—3.75m/s。实验观察到电刺激同侧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ventrolateral medulla:RVL)可兴奋多数有自发活动的 SPN(19/25),并可使少数静止SPN 产生诱发反应(4/23),潜伏期为6—115ms。电刺激对侧 RVL 结果类似:多数自发活动的 SPN(6/9)呈兴奋反应,及少数静止 SPN(3/17)产生诱发反应,潜伏期为11—105ms。表明 RVL 对双侧 SPN 有兴奋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丽娟  徐屯 《生理学报》1990,42(6):585-590
本实验观察了视前区(POA)内微量注入阿片样物质对丘脑束旁核(Pf)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影响。结果如下:(1)POA 内微量注射高浓度吗啡(10μg/μl)能显著抑制 Pf 内大部分(20/26)痛兴奋神经元(PEN)的痛诱发放电,其中3个神经元注药后对伤害性刺激转变成抑制反应;POA 内微量注射低浓度吗啡(1μg/μl)也显著抑制 Pf 内大部分(19/23)PEN 的痛诱发放电。(2) POA 内微量注射两种浓度的吗啡,均使大多数痛抑制神经元(PIN,共27/33)的完全抑制时程缩短。上述结果提示,POA 内阿片样物质对 Pf 内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兔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在呼吸节律起源中的作用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从腹侧面暴露家兔延髓,脑内微量注射1%普鲁卡因阻滞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全部动物(n=20)一次注射(0.3—1.0μl)后即能可逆地消除呼吸节律。区域对照显示此区非常局限,范围约1.0×1.0×1.0mm。组织学检查表明为面神经后核内侧区。本文分析了 mNRF的呼吸相关神经元(RRNs)的放电形式。在 mNRF 有较多的呼气(E)神经元和呼气-吸气跨时相(E-IPS)神经元。在阻滞 mNRF 引起呼吸停止期间,观察到低位延髓背侧呼吸群(DRG)和腹侧呼吸群(VRG)尾端区 RRNs 放电的节律性消失,表现连续放电或停止放电。电刺激DRG,VRG 尾端区,只能诱发短串的膈神经放电,而不能产生节律性发放。说明这些区域的RRNs 无自动节律性活动的能力。结果表明,面神经后核内侧区与呼吸节律发生有关,它可能是呼吸节律发生器的一个重要的所在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