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途径留置胃管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科急诊ICU实施留置胃管的机械通气患者38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98例,采用经口留置胃管;对照组189例,采用经鼻留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48h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RICU时间。结果留置胃管48h后观察组的口鼻腔损伤例数较对照组偏高以外,其余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VAP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经口留置胃管VAP发生率低于经鼻留置胃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胃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肠病(FBD)及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病现况。方法:选择参加我院2012年春季体检人员中有睡眠障碍的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消化道症状问卷"调查,并按年龄分层进行比较。结果:共入选377例睡眠障碍患者,老年组确诊为GERD、FBD及FD患者129例(53.53%),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患者(45例,33.06%)(P0.01)。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GERD和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组,而FD及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后者(P均0.01~0.05);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重叠型及GERD+FBD各亚型重叠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组,而单一型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老年睡眠障碍患者GERD、FBD及FD的发生率均较成年人高,且以GERD及功能性便秘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后胃管置入法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患者采取平卧位,保持头部、颈项、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置入胃管之前,先清理口、鼻、气管内分泌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硅胶胃管。操作者量好胃管置入长度后,用液体石蜡充分润滑胃管,左手托住胃管后端,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鼻中隔缓慢插入到合适距离,固定胃管胃管末端连接注射器抽吸,如有胃液抽出,表示已插到胃内。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此种方法。24例病例中,一次性操作成功18例(占75.0%),4例(占16.7%)病例应用此法两次后成功置入胃管,2例(占8.3%)患者应用传统昏迷病人胃插管术三次均未获成功,改用此法后一次即成功。结论:改良胃管置入法操作简单、实用、安全,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梅连  苏海瑕  黄效廷 《蛇志》2014,(3):339-340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患者自行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调查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的70例患者,分析患者自行拔管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自行拔管多发生在中午及夜间,病人舒适的改变、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巡视不及时是造成自行拔管的主要原因。结论为留置胃管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留置胃管的依从性,降低患者自行拔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李智敏  廖明珍 《蛇志》2013,(4):447-448
目的探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住院脑卒中吞咽障碍行间歇口腔胃管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40例患者均主动配合插管,插管时间为7~20天,平均14天;出现肺部感染3例,感染率7.5%。结论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避免留置胃管的各种不适,促进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吴庆荣  蓝珍  莫美珠 《蛇志》2012,24(1):70-71
目的探讨改进早产儿鼻饲胃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6例留置胃管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的交叉固定法,观察组行鼻翼型固定法,观察两组留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导管滑脱、移位、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胃管固定法可降低胃管脱管率,提高患儿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新生儿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洗胃胃管插入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艳梅  江思思 《蛇志》2010,22(4):370-371
目的观察胃管插入不同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68例胎粪吸入患儿按住院日期单双数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试验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发际-剑突"测量法确定胃管插入长度,试验组采用"印堂穴-脐"测量法确定胃管插入长度。观察两组患儿洗胃后的呕吐情况。结果洗胃后两组患儿的呕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儿均无胃出血、窒息发生。结论采用"印堂穴-脐"测量洗胃胃管插入长度优于常规"发际-剑突"测量法,可减少洗胃后呕吐和再次洗胃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胃管注水、胰岛素泵辅助救治高渗性高血糖非酮症昏迷(HHNC)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HHNC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以严重脱水、意识障碍加深为主要临床表现.死亡6例,重残、植物生存17例,恢复良好9例.结论:本组观察胃管注水、胰岛素泵辅助救治对HHNC能获得较高枪救成活率(81.2%),而且能使抢救更加有序、便捷.  相似文献   
9.
洗胃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洗胃的方法、影响洗胃效果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洗胃时间及时机、采用合适的体位、洗胃液、胃管、置管途径、适当延长胃管插入长度,以提高洗胃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赵月香 《蛇志》2014,(2):191-19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1日~11月15日我科置入胃管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3年12月1日~2014年1月15日我科置入胃管患者212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如何降低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降低ICU置入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显著,既减少了患者痛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