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边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一边是干旱导致的农业减产,无疑使世界粮食危机雪上加霜。水资源正成为世界多数国家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不怕渴”农作物品种成为摆在世界育种学家面前的共同难题,也是节水农业中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长期以来,遗传学家和植物育种学家就一直努力应用常规的遗传育种手段,培育更加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特别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所谓“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3.
野生稻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4.
徐卫华 《昆虫学报》2012,55(12):1424-1425
吕鸿声, 江苏溧阳人, 生于1926年3月, 于2012年8月在北京去世, 享年86岁。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后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从事昆虫生理生化、 病理学等研究, 其中1956年留学苏联攻读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 所长,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昆虫病理室负责人, 并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 《蚕业科学》主编, 《昆虫学报》、 《病毒学报》、 《国际蚕丝学》编委, 首届国际蚕业科学讨论会主席, 国际蚕业科学技术学会筹委会主席等。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在昆虫遗传育种、 生理生化、 病理等多学科领域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突出的成就, 为我国当代著名昆虫学家。  相似文献   
5.
目前,家畜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建系技术还不完善,很多大型家畜都未能建立ESCs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家畜相关研究的开展。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的建立,为迅速、高效的获得家畜多潜能干细胞提供了新方法。家畜iPSCs的建立,将推动家畜发育生物学、异种器官移植、人类疾病模型建立、家畜品种改良等研究。综述了家畜iPSCs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家畜iPSCs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一边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一边是干旱导致的农业减产,无疑使世界粮食危机雪上加霜。水资源正成为世界多数国家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不怕渴”农作物品种成为摆在世界育种学家面前的共同难题,也是节水农业中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陈 桢     
冯永康 《遗传》2009,31(1):1-2
陈桢(字席山)于1894年3月出生在江苏省刊江县瓜洲镇.1909年,靠着父亲筹借的微薄学费,他才在南京汇文学院(金陵大学的前身)小学部和预科读书.通过勤奋努力,1912年进入上海中国公学院大学部预科.1914年考入金陵大学,4年后他作为金陵大学农林科首届毕业生.留校担任育种学助教职务.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属约22种,其中野生稻约有20个种,它是天然的基因库,保存有栽培稻没有或已消失了的遗传基因,并具有特殊优良农艺性状,如抗病性、抗虫性、抗逆性、雄性不育性等。因此,人们开展稻属种间杂交将野生稻优质、抗性基因导人栽培稻内,育成高产、高抗、优异品质的新品种。野生稻研究不仅对水稻良种的培育及生产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为品种的起源、演变及分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对野生稻的考察、搜集和研究,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水稻工作者的重视,随着水稻育种工作的进展,野生稻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及我国的策略(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八十年代初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及逐步发展,生物技术进入了分子水平发展时代。1985年世界上第一株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的成功实验标志着农业生产从此有了一种崭新的育种手段,这种分子生物学育种手段为培育出高产、稳产、优质的作物品种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在 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植物基因工程进展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多种转基因植物,有的已进入中、小规模甚至大规模的大田实验。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双列杂交的Hayma。法对家蚕的产卵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产卵 数均有明显的影响,基因显性作用在同一方向,无母体效应和正反交效应,符合Mather的加性一显性模 型,控制产卵数的遗传基因有4对,广义遗传力为。.855、狭义遗传力为0.173,平均显性度为2.07、具有 超显性现象,显性位点上的基因分布是不对称的,文中还讨论了遗传参数的构成及育种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