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5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孕育对褶纹冠蚌滤食率的影响及鳃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了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孕育蚌、未孕雌蚌和雄蚌的滤食率,并运用组织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实验蚌的鳃结构进行比较观察,以此探讨鳃结构变化对滤食功能的影响。滤食实验结果表明:孕育事件显著降低了雌蚌的滤食率,而未孕雌蚌与雄蚌的滤食率无显著差异。孕育雌蚌内外鳃均由两鳃小瓣愈合而成,每一鳃小瓣由成排的鳃丝组成,在中介区鳃丝之间通过丝间隔连接,在内部侧区则通过瓣间隔相连。雌蚌内鳃的鳃间隔为外鳃的2~3倍,而雄蚌的内外鳃无差异。孕育雌蚌外鳃在初级水管、瓣间隔等出现明显的变化,并出现了二级水管结构,而内鳃未发现显著变化。扫描电镜显示:在褶纹冠蚌鳃丝表面存在3种类型的纤毛(前纤毛、前侧纤毛和侧纤毛),其形态结构和分布各具特点,长径58~85μm椭圆形的鳃小孔成排相间分布于鳃丝之间,而3组实验蚌的内外鳃丝之间无明显差异。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孕育雌蚌鳃丝表皮细胞表面形成突起,显著增加了表面微绒毛的数量,可能有利于雌蚌在孕育期间由于初级水管转化成育儿囊后对呼吸、滤食等功能的补偿,与其他蚌科物种报道类似。综合实验表明,孕育雌蚌外鳃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初级水管的结构改变和二级水管、鳃丝表面褶皱的出现可能是影响孕育雌蚌滤食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蚌科钩介幼虫的比较形态学研究Ⅱ.六个种幼虫的形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真柱矛蚌、剑状矛蚌,洞穴丽蚌、角月丽蚌、三解帆蚌、褶纹完蚌等六种蚌的育作囊的类型和钩介幼虫的形态,应用光镜及扫描电僮对钩介幼虫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 柱矛蚌、剑状矛蚌、三角帆蚌、褶纹冠的育儿囊为外鳃类同生型,洞穴丽蚌、角月丽蚌的育儿囊为外鳃类四生型、钩介幼虫可为二类:真柱矛蚌、剑状矛蚌、褶 纹冠蚌为有钩型,三角帆蚌、油穴丽蚌、角月丽蚌为无钩型。一些细微结构在不同种之间也存在着差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境蚶形无齿蚌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凤月  欧阳珊 《四川动物》2004,23(4):322-324,F003
对不同生境下蚶形无齿蚌壳的形态、育儿囊的类型和结构以及钩介幼虫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蚶形无齿蚌个体大小有很大差异,壳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育儿囊由两片外鳃构成,为外鳃类的同生型,钩介幼虫在育儿囊内呈散乱状态存在;在小同区域,钩介幼虫的大小不同,但其壳高与壳长的比例却是一致的,且不同生境钩介幼虫的超微结构相同,均为有钩型。  相似文献   
4.
珠蚌科六种蚌的钩介幼虫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本文观察了背角无齿蚌、沼纹冠蚌、剑状矛蚌、圆顶珠蚌、刻裂丽蚌和洞穴丽蚌等6种蚌的育儿囊类型;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研究了幼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前4种蚌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同生型,后2种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四生型;6种幼虫均为钩介幼虫,其中前4种为有钩型,后2种为无钩型;6种幼虫的大小、形态有别,并证明种间幼虫的壳钧和壳饰的亚显微形态显然有异。本文还就6种蚌在Simpson分类系统中的地位与按它们的育儿囊和钩介幼虫类型得到的归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impson对6种蚌中3种的分类与归类不妥。本文为研究我国淡水贝类的分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并为建立珠蚌类的自然分类系统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5.
戈良 《化石》2001,10(1):37-37
在非洲和南美洲的湖泊和河流中,生活着一种个头不大的鱼——吴郭鱼,这种鱼有着独特的育儿方式。当雌鱼产下卵,雄鱼给卵受精后,夫妻之一就急忙把卵吸进口中,让它们在自己的嘴里孵化。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鱼,一旦把卵产出就算大功告成,再也不去管它们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