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叶竹节秋海棠微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秋海棠属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变异多样,导致种类的系统放置混乱,近缘种类鉴定困难。利用DNA条形码实现物种快速准确的鉴定技术具有不受形态特征约束的优势,为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研究选择4个DNA条形码候选片段(rbcL,matK,trnH-psbA,ITS)对中国秋海棠属26种136个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rbcL,matK和trnH-psbA种内和种间变异小,对秋海棠属植物的鉴别能力有限:ITS/ITS2种内和种间变异大,在本研究中物种正确鉴定率达到100%/96%,可考虑作为秋海棠属DNA条形码鉴定的候选片段。研究结果支持中国植物条形码研究组建议将核基因ITS/ITS2纳人种子植物DNA条形码核心片段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云南秋海棠属植物属下5个系统分类组的种类及外来园艺品种共109个组合的有性杂交试验,以系统分类组合、园艺分类组合(不同茎的形态类型组合)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秋海棠属植物属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组内、组间的有性杂交,以及不同茎的形态类型的有性杂交均无显著差异,亲和力较强而可育性高,可在云南秋海棠属植物属内进行广泛地远缘杂交; 云南产秋海棠属植物原种与外来园艺品种间的有性杂交亲和性弱而可育性低,需选择花粉粒和胚囊正常发育的外来园艺品种大量杂交,并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克服远缘杂交不育,以期培育新颖奇特的秋海棠属植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蕺叶秋海棠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蕺叶秋海棠(Begoma limprichtu Irmsh)全草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豆甾醇-3-O-β-D-葡萄糖甙-6’-十六烷酸酯(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2),芦丁(3),豆甾醇(4),胡萝卜甙(5)。  相似文献   
5.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传统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海棠属植物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在中国还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被利用。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文献和标本收集整理和研究,共记载了中国产26种秋海棠属植物被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加以利用。在所记载的26种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有24种作药用,8种作食用(蔬菜)或饮料,5种作饲料。3种作饮料的种类在其自然分布地被广泛利用。9种秋海棠作为多种用途加以利用,其中8种既被作为药用、食用和饮料,也被作为饲料加以利用。本研究还表明,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有些种类由于过度采集利用或其它因素已变得稀有或濒危。由此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应成为今后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秋海棠属植物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ISSR标记方法对秋海棠属(Begonia L.)植物33个种的种质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70条引物中筛选出13个多态性引物,并通过POPgen 32软件以UPGMA法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33份秋海棠属植物的遗传距离在0.188 9~0.932 8之间,多态性百分率达到97.54%,Shannon信息指数为0.551 9,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76 0。秋海棠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与现有属下分类学表现较为一致,且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种群优先聚集。  相似文献   
7.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7组52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秋海棠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在属内组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近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大多数种类表皮细胞内具有晶体,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且以不等型为主。叶表皮综合特征,例如表皮细胞形状,表皮毛类型,表皮细胞内晶体的类型和形态,气孔器形态以及与一些种类独有特征的组合,在种间,尤其在近缘种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云南秋海棠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连秋海棠 新种 图 1BegoniamenglianensisY .Y .Qian ,sp .nov.(Sect.PlatycentrumSer.Cathayanae) .Fig .1HabituB .versicolorilrmsch .similis,sedfoliorumlaminissupraglabris,florumstaminatorumtepalis 4 ,capsularumalismajoribusligulatis,2 0~ 2 2mmlongisdiffert.Herbaperennis.Rhizomater…  相似文献   
9.
毛叶秋海棠(Begonia rex Puts.)通常是用叶片进行繁殖。但繁殖系数不高,在短期内要得到大量繁殖植株是有困难的。采用离休叶片进行组织培养,能够做到快速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10.
赵斌  付乃峰  向言词  田代科 《广西植物》2017,37(9):1153-1160
秋海棠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对栽培基质、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宁明银’秋海棠是最近培育出的新品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市场潜力,但其栽培适宜条件还不清楚。为了摸索该品种的最佳栽培基质和光照条件,该研究利用四种光强(遮光45%、60%、75%、90%)和四种无土栽培基质(泥炭∶珍珠岩=1∶1;泥炭∶珍珠岩∶松树皮=1∶1∶1;腐叶土∶珍珠岩∶松树皮=1∶1∶1;玉米秆∶珍珠岩∶松树皮=1∶1∶1)在上海辰山植物园栽培大棚中开展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宁明银’秋海棠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在遮光45%条件下,腐叶土、珍珠岩、松树皮同等比例混合的栽培基质中,‘宁明银’秋海棠的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与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均表现出最大值,且该条件下植株的相对含水量和根冠比最小,相对叶绿素含量也最高。因此,盆栽‘宁明银’秋海棠的最佳无土栽培条件为腐叶土、珍珠岩、松树皮等比例混合栽培基质和45%遮光,利用此条件可指导‘宁明银’秋海棠的商品化盆栽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