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
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轻度慢性活动性肝炎(MCAH)、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SCAH)、小结节肝硬变(MINC)、大结节肝硬变(MANC)、癌周肝硬变(PC)和肝细胞癌(HCC)及正常对照共67例样本的肝细胞或癌细胞DN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MCAH、SCAH和MANC多倍体化受抑制,显示细胞分化能力下降,可能与肝癌的发生相关;(2)HCC均为异倍体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并处于较低的分化状态;(3)PC倍体分布和双核细胞率介于其他非癌病变和HCC之间,细胞分化受抑制且有向异倍体发展趋势,具有癌前病变性质;(4)MINC明显多倍体化,为分化性的再生修复病变而与肝癌发生无关。因此肝细胞DNA含量的定量分析对于了解肝细胞的增生状态,以及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60例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与B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活动性肝硬变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与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和速度比浊法检测60例活动性肝硬变患者的血清APOAI、APOB水平,并与其他肝脏生化试验进行比较。结果:活动肝硬变代偿性与失代偿性两组APOAI,APOB均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P<0.05)。活动性肝硬变患者的APOAI与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呈负相关性(P<0.01,P<0.01,与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纤维蛋白原(FIB)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P<0.01,P<0.05)。APOX仅与FIB呈显著相关性(P<0.05),好转组与死亡组两组APOAI有显著性差异(P<0.05),APOB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APOAI,APOB水平有助于判断肝硬变的严重程度,且APOAI比APOB更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4.
一些卫生规划人说,乙型肝炎属可能消灭的疾病之列。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组织完善的肝炎预防计划以征服这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病能导致一些合并症,如肝硬变、肝癌,以及死亡。必须更广泛地,甚至是普遍的使用现有的乙型肝炎疫苗,至少在世界感染率高的居民中应该这样。这是美国传染病防治基金会(NFIP)主持的、1989年11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艾滋和乙型肝炎会议”的明确意见之一。  相似文献   
5.
肝硬变中丙型肝炎病毒C33c抗原及HBxAg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抗HCVC33c抗原2B6株单克隆抗体和抗HBxAg多克隆抗体。以ABC法对86例肝硬变组织进行HCV及HBV相关抗原定位研究,HCVC33c抗原及HBxAg在肝硬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7%及62.8%,C33c抗原和HBxAg阳性占所检病例88.4%,二者同时阳性为51.2%,HCVC33c抗原位于肝硬变组织的肝细胞胞桨内,充满整个胞桨,细胞核及胸膜未见阳性;阳性细胞呈弥温、局灶及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6.
原位杂交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HCVRNA的原位杂交检出率,我们应用地高辛标记HCV5'非编码区cDNA作探针,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对96N肝硬变,102例肝细胞肝癌进行了HCVRNA检测,并结合不同年份标本中HCVRNA的检出率,探讨HCVRNA在肝脏的分布及其丢失问题.结果显示HCVRNA定位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胞浆内,肝脏其它细胞未见明确阳性杂交信号。HCVRNA杂交阳性细胞呈灶状和弥漫分布,正常对照、替代、空白对照为阴性,在不同年份肝硬变及肝细胞肝癌中两两比较表明新近包埋蜡块组织较陈旧蜡块组织HCV RNA检出率明显高。本文结果证实HCVRNA存在于肝细胞和癌细胞的胞浆内,未见肝内其它细胞阳性,还发现HCVRNA在肝硬变、肝细胞癌中的检出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其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表明HCVRNA在蜡块中存在明显的降解,应尽可能选用近期标本、为临床分析HCV感染,HCV与肝硬变、肝细胞肝癌的关系提供更客观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及相关病变的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肝炎、肝硬变与肝细胞癌的关系,利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64例肝炎、肝硬变、癌旁肝硬变、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进行了十三项参数的形态定量研究。结果:大多数参数随病变的发展而呈规律性变化,癌旁肝硬变的多数参数介于不伴肝癌的肝硬变与肝细胞癌之间。提示:(1)慢活肝、肝硬变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2)癌旁肝硬变不同于不伴肝癌的肝硬变,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更密切。利用逐步判别分析选择出六项参数建立判别函数方程,回代正确率为98.2%。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鼠抗蛋白激酶底物p36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p36在54例肝硬变,79例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HBV、HCV感染情况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p36在肝硬变及肝细胞肝癌中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浆内,在胞浆内弥漫分布,阳性细胞呈灶状或弥漫分布,部分病例癌周肝细胞信号较癌组织为强,p36在肝硬变、肝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8.8%(48/54)及82.3(65/79),HBxAg在两种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0.4%及76%,HCV核心抗原在两种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80%及78.5%;三者同时阳性分别为55.5%及58.2%;p36、HBxAg同时阳性分别为68.5%及64.5%;p36、核心抗原同时阳性分别为74.1%及70.8%,我们的结果提示,肝硬变、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36存在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与HBV、HC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