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是重要的酮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以本研究室在前期的工作中诱变选育的Yarrowia lipolytica WSH-Z06 C3为出发菌株,高效联产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在摇瓶水平上初步确定了最佳氮源浓度以及接种密度。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在15 L发酵罐上硫胺素浓度以及溶氧控制参数对酮酸联产的影响。结果显示,硫胺素最佳浓度为0.2μg/L,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分别高达24.5、53.7 g/L。与未优化的对照相比,酮酸总产量和丙酮酸总转化率均提高了57.9%。溶氧水平控制在50%,发酵96 h酮酸总产量高达53.2 g/L。通过两阶段溶氧调控,酮酸总产量高达64.7 g/L,比未调控前提高了21.2%。通过硫胺素与溶氧水平的优化,显著提高了酮酸的产量,进一步为酮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用实验室自行筛选的Klebsiella pneumoniae ECU-15,进行了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联产氢气和2,3-丁二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两目标产物随培养条件的改变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且最佳发酵温度为37℃,最佳pH为6.0,最佳初始糖浓度为30 g/L;不同比例葡萄糖/木糖为混合碳源时,均能实现氢气和2,3-丁二醇的联产过程,但随着木糖含量的增加,细胞产量、氢气产量和2,3-丁二醇的产量都有所下降,并且木糖的存在会降低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实验最后以玉米秸秆水解液和同比例模拟合成培养基为底物,初步探明了该菌株利用水解液发酵联产氢气和2,3-丁二醇的可行性,最终氢气产量为0.65 v/v,产氢得率为0.43 mol/mol sugar;2,3-丁二醇产量为5.05 g/L,得率为0.82 mol/mol sugar。  相似文献   
3.
1 研究背景 木糖醇、L-阿拉伯糖是一类具有营养价值的甜味物质,是防龋齿的最好甜味剂,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木糖醇还可制成糖尿病人的甜味剂、营养补充剂和辅助治疗剂,在体内缺少胰岛素影响糖代谢情况下,无需胰岛素促进,木糖醇也能透过细胞膜,被组织吸收利用,供细胞以营养和能量,且不会引起血糖值升高,消除糖尿病人服用后的三多症状,是最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营养性的食糖代替品.  相似文献   
4.
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工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近年来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工业化研究的结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产脂肪酶菌株的选育、脂肪酶发酵工艺优化及放大、脂肪酶固定化方法、酶反应器放大、生物柴油分离精制及副产物甘油综合利用。该脂肪酶假丝酵母Candida sp.99-125在5 m3罐发酵活力不低于8 000 IU/mL,然后将该脂肪酶吸附固定在织物膜上并进行表面改性,用于搅拌罐式反应器生产每吨甲酯的需酶量仅为4.2 kg,产品经分离精制调质后,其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德国生物柴油生产标准。副产物甘油可用于1,3-丙二醇发酵,30 L发酵罐中1,3-丙二醇的产量可达到76.1 g/L。  相似文献   
5.
6.
日本朝日啤酒公司从2001年就开始了生物乙醇制造技术的研发.中期经营计划提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方针,伴随该方针的出台,在公司内部进行了以食·健康·环境为关键词的、能导致将来新业务产生的研究课题的征集活动.当时,作为储备研究课题而采用的课题之一就是生物乙醇.提出建议的是合作研究本部丰笠创造研究所的小原聪主任研究员.他回顾时说:"因为大学在开展生物质的研究,大家都知道搞生物乙醇很难赚到钱.  相似文献   
7.
摇瓶条件下考察不同的盐(NaCl,Na2SO4,KCl,K2SO4)胁迫对产朊假丝酵母发酵联产S-腺苷蛋氨酸(SAM)和谷胱甘肽(GSH)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当浓度的Na+和K+对SAM和GSH合成具有部分促进作用,而Cl-的作用则相反。以Na2SO4为代表,考察分批发酵条件下盐胁迫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酵母细胞生长后期(15 h)添加10 g/L Na2SO4,SAM、GSH以及二者的最大联产量为252.5、285.9和521.9 mg/L,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8%、22.6%和13.9%。最后分别从能量代谢和发酵动力学角度对分批发酵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枯草杆菌 SBS液体发酵联产血栓溶解酶和γ-聚谷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BS)进行联产血栓溶解酶和γ-聚谷氨酸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实验室自行分离的Bacillus subtilis SBS为出发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碳、氮源对血栓溶解酶和γ-聚谷氨酸联产的影响,并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对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在未添加谷氨酸的培养基中合成了γ-聚谷氨酸,表明该菌是非谷氨酸依赖型菌。合成血栓溶解酶的合适碳、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和大豆蛋白胨,合成γ-聚谷氨酸的合适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NH4Cl。【结论】以蔗糖和大豆蛋白胨、NH4Cl分别作为碳源和氮源进行血栓溶解酶和γ-聚谷氨酸的联产。在蔗糖 10 g/L、大豆蛋白胨 20 g/L、NH4Cl 8 g/L时,血栓溶解酶酶活为 265±25 IU/mL,γ-聚谷氨酸产量为1.183±0.015 g/L,均接近了单独合成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能源组日前在生物柴油制备及副产物甘油高附加值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新工艺在获得生物柴油高转化率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副产物甘油,使生物柴油生产链更加完整。该生物能源组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提出生物柴油与乳酸联产的新工艺——以固体硅酸钠为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在5 L发酵罐中,研究pH、搅拌转速和温度等环境条件对产朊假丝酵母CCTCC M209298联产发酵合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谷胱甘肽(GSH)的影响,发现酵母细胞生长、SAM和GSH合成各自需要最适的pH、搅拌转速和培养温度。以SAM和GSH联产量最大化为目标,获得了较为合适的联产发酵条件:pH 5.0,搅拌转速350 r/min,温度30℃。在此环境条件下,结合不低于35%的溶氧体积分数,分批培养产朊假丝酵母24 h,最终SAM和GSH联产产量可达到579.6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