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菊芋茎干再生新皮的组织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茎干剥皮以后,再生新皮中的维管组织往往形成连续一片,但是,草本植物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剥皮后再生新皮中,多具有分散的维管束,这些维管束的发生很不规则,本文对此种草本植物环剥后,新皮再生的各阶段的组织分化,作了比较描述,并讨论了再生过程中薄壁组织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种金花茶叶片横切面显微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承曾  雷沛立   《广西植物》1985,(2):105-106+153
<正> 金花茶是产于我国西南部的珍贵观赏植物,目前医药界正在挖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我们就广西所采的金花茶类共10种,取每种有代表性的叶片中肋1/3—1/2处取一小块,用石蜡法作横切面,经番红亮绿染色制成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作详细观察,列出其异同,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水生植被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本文列出了鄱阳湖98种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名录,叙述了水生植被的分布。鄱阳湖水生植被面积为2262平方公里,占全湖总面积的80.8%。湖中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并可划分为湿生、挺水、浮叶和沉水4个植物带,9个主要植物群丛。并研究了鄱阳湖水生植被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和湖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野芹菜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变化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光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野芹菜(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叶柄外植体胚性细胞的起源与原胚状体的发生。叶柄切段植入 MS 2mg/L2,4-D 0.25 mg/L KT固体培养基后,以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为指标,判明了胚状体发生与紧贴维管束的鞘细胞层密切相关;鞘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层结构的细胞群,它们仍含大液泡及薄层胞质,成片被覆在维管束表面;胚性细胞团即不同步地发生在该多层组织较内层的局部位点上,细胞具大核,胞质稠密,经持续有丝分裂发展成大小不同呈瘤状突起的原胚状体。伴随着鞘细胞的剧烈变化,韧皮部薄壁细胞亦分裂增殖,原有筛管变形衰退,部分新增殖的细胞分化为新筛分子;木质部中,原导管束附近朝向韧皮部一侧的部分薄壁细胞亦进一步分化为孔纹导管。外植体中维管系统的再次分化,显然是与输导功能强化以适应原胚状体发生时对营养物质的大量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5.
《广西植物》1991,(4):323-323
<正> 《广西植物志》记载广西野生及习见栽培的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为四卷出版。由李树刚、梁畴芬两教授编辑,并有王文采、路安民、张宏达、陈德昭、高蕴璋、李秉滔、莫新礼、方鼎、高成芝、陈秀香、毛宗铮、韦裕宗、韦发南等教授、学者参加撰写的本志第一卷已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广西植物志》第一卷收载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木兰科到桃金娘科(按哈钦松系统),共48科、353  相似文献   
6.
利用秆维管束进行中国散生竹类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智慧   《广西植物》1991,11(2):135-140
本文是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散生竹类分类的一次尝试。分类特征采用了竹秆上、中、下三段各类型维管束数,方法上使用了模糊(Fuzzy)直接聚类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经电子计算机运算后,不仅取得了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的分类结果,同时也表明这种方法较之其它一些植物数量分类方法简便易行,此外还讨论了一些中国散生竹类分类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海南植物增补(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继续报道海南岛新记录的植物,计24个新记录种,4个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科,其中指叶瓶蕨在我国是首次发现。本文引用的标本,全部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室(SCBI)。  相似文献   
8.
兰花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兰花蕉花梗的维管束分散排列.子房基部的维管束排成两部分,外方为一轮大维管束环,中央为分散排列的小维管束区。前者的纸管束进入子房壁,后者进入子房的中轴,形成股座纸管束;及至延长都以后,股座维管束逐渐消失.子房壁上的维管束较易识别的有心皮背束、心皮背束伴束和隔膜束.三束心皮背束经延长部最终进入花柱和柱头.心皮背束指心皮背束务与其紧靠的大维管束,三枚心皮背束伴束最终分别进入三枚外轮雄蓝.三枚隔膜束中远轴面的两枚分别进入两校内轮雄蕊,而近轴面的一枚伴随着第六枚雄蓝的缺失最后进入唇瓣中央.子房壁其余的维管束进入延长部后,先向外分出一轮纸管束进入花幕,余下的中央部分排成一轮心形的线管来环.该环远轴面的维管束分为两半分别进入两枚侧生花瓣;近轴面即心形凹陷一侧初为两轮即外轮大的维管束与内轮小的维管束,后排成一轮并与近轴面的隔膜束一同进入唇瓣.兰花蕉的唇瓣既为花瓣成员,又含一枚缺失的雄蓝维管束,与姜目已报道的只来自退化雄蕊的竹芋科的兜状结构和美人蕉科、姜科、闭鞘姜科的唇瓣有明显区别.在旅人蕉科尚未有研究资料的情况下,作者根据已有资料,对姜目雄蕊维管束系统来源和结构进行比较,初步认为在姜目的系统演化上,兰花蕉科与芭蕉料更近.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热消散法在竹子蒸腾耗水测定中的适用性,利用室内离体竹段注水变压法结合野外整株容器称重法对Granier 公式进行了验证和系数校正,同时观察了5 种竹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粉单竹Bambusa chungii、青皮竹B. textilis、茶秆竹Arundinaria amabilis、龙头竹B. vulgaris)的茎秆维管束结构。结果表明,茎秆维管束分布不均,维管束发育程度从竹壁外向内逐渐成熟,输水能力也逐渐增强。液流密度(Fd)和液流指数(K)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0.83,说明热消散探针方法能较好地估算竹类的液流密度。用整株容器称重法对推导出的液流密度公式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液流密度公式与原始Granier 公式中各系数均不同,尤其是α 值。分别采用校正前后公式计算的竹子日蒸腾量差异显著,尤其是一天中液流高峰时段(午间)的差异最大。因此,只要对热消散探针方法准确验证、校正Granier 原始公式系数,TDP 技术是估计竹类植物水分利用的一种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叶脉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系统学意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国内外叶脉网络系统的研究状况,综述了基因、激素对叶脉网络系统发育的调控机理,并剖析了叶脉的功能和系统学意义,分析了光、温度、水和外力破坏等环境因子对叶脉密度、叶脉直径等结构性状的影响。同时,综合考量植物碳投入经济权衡,阐明了叶脉网络系统是在遗传控制基础上由环境与碳投入共同调控建成。最后,对植物叶脉网络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