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引用等效模型,对激光消融过程进行了推导与计算,和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所得公式与实验结果能较好相符,可用于描述紫外激光消融过程。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切割椎间盘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新方法。本文报告20例,共行22个椎间盘切割。术后随访半年~一年,有效率达8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认为经皮穿刺切割椎间盘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治疗腰椎间突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混合痔剥扎术后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2年7月我院行混合痔剥扎术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镇痛,观察组给予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时间为手术开始前2 min至手术结束,右美托咪定使用方法、剂量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0.5 h、1 h、2 h、3 h的疼痛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疗效,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腐肉完全脱落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结果:术前及术后3 h时,两组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 h、1 h、2 h时,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排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术前,两组的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水平升高,胃动素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混合痔剥扎术后患者肠胃功能及术后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72例作为LCH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皮肤水分、经皮水分丢失(Transdermal water loss,TEWL)、油脂水平,同时检测所有入选者的免疫功能、皮肤菌群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CH组的皮肤水分低于对照组(P<0.05),TEWL、油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CH组的乳酸杆菌(L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皮葡萄球菌(Se)、痤疮丙酸杆菌(Pa)、金黄色葡萄球菌(S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LCH组的CD163、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 %、52.8 %,高于对照组的19.4 %和6.9 %(P<0.05)。在LCH组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皮肤水分与乳酸杆菌呈现正相关性(P<0.05),TEWL、油脂与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D163、ki-67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应用可反映患者的皮肤水分与油脂状况,也可间接反映患者的皮肤微生态与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39例患者进行开放手术:腰椎后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给予研究组38例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腰部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白介素-1β(Inter leukin-1β,IL-1β)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腰部功能恢复总优良率92.11%(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腰部功能恢复总优良率66.67%(26/39)(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显著少(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IL-1β、CRP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的IL-1β、CRP水平均比术前显著升高,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且损伤较小,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70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将其分为无心室重构组(n=49)和心室重构组(n=21)。检测患者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室间隔厚度( IVST)]。分析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结果:心室重构组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均高于无心室重构组(P<0.05);LVEDD、IVST、 LVPWT均大于无心室重构组,LVEF低于无心室重构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1、Hcy、NGAL、CysC水平和LVEDD、IVST、 LVPWT均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梗死部位、心律失常情况、单核细胞(MO)、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发病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间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部位为前壁、发生心律失常以及高水平的MO、CK-MB、MMP-1、Hcy、CysC均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MP-1、Hcy、NGAL、CysC表达均与AMI患者PCI术后的心室重构密切相关,检测以上指标水平可对AMI患者PCI术后心室重构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灌注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2018年2月到2020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介入前1 d与介入后1个月进行CT定量与超声检查,随访介入后6个月的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介入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95例患者介入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shortening,FS)高于介入前1 d(P<0.05),介入前后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relaxationtime,IVR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患者介入后1个月的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bloodflow,MBF)、心肌血容量(Myocardialbloodvolume,MBV)高于介入前1d(P<0.05),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低于介入前1 d(P<0.05)。介入后随访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14例,再狭窄率14.7 %,其中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2例;Pearson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介入前1 d的MBF、MBV、TTP与FS、EF都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BF、MBV、TTP、FS、EF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介入后随访再狭窄率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CT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介入前后的应用能有效反映血流灌注改变情况,且与患者的心功能存在相关性,也可有效预测患者介入随访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和总结使用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及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20年6月3年时间内,使用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计112例。统计和比较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2例患者共涉及138个椎体。其中一期穿刺失败率(骨水泥分布不佳)为47个,占34.0%。骨水泥注入3 mL以下者为19个,占13.8%。骨水泥渗漏为36个,占26.1%。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及3月复查, VAS评分和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网袋强化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中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但在具体过程中仍有相关的经验和教训需要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李华哲  张捍军  赵承斌 《生物磁学》2013,(24):4723-4726
摘要目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r)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本文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对0VCF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发展过程、作用机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PKP治疗的OVCF158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103例;患者年龄52--87岁,平均68.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1日、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疼痛(VAs)及功能情况(ODD进行评价,并对以上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出现椎体间隙渗漏,5例渗漏至椎体周缘,2例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无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VAS评分评价,术前(7.60±0.95)分,术后1日(1.00±0.74)分,术后三个月(0.20±0.48)分,术后疼痛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术前(84.94±4-36)%,术后1日(20.47±3.61)%,术后三个月(9.85±3.43m,术后功能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KP术后1日患者疼痛及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较术后1日亦有进一步的改观。术后后续应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及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骨质,预防相邻椎体及其他部位骨质骨折,使疗效更加满意。PKP为治疗OVCF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1年4月,使用我院自行设计椎体内植骨器通过伤椎椎弓根将医用磷酸钙人工骨植骨于伤椎椎体内治疗23例新鲜胸腰椎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6月有部分骨替代,6-8月骨缺损处出现骨硬化带及部分骨组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30%-60%上升到术后88%-95%,末次随访时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