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86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9):963
全球氮沉降不仅改变土壤氮和磷的有效性, 同时也改变氮磷比例。氮磷供应量、比例及其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植物种子性状。该研究在内蒙古草原基于沙培盆栽实验种植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设置3个氮磷供应量水平和3个氮磷比例的正交实验来探究氮磷供应量、比例及其交互作用对灰绿藜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氮磷供应量对种子氮浓度、磷浓度和萌发率影响的相对贡献(15%-24%)大于氮磷比例(3%-7%), 而种子大小只受氮磷比例的影响。同时氮磷供应量和比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种子氮浓度和磷浓度。同等氮磷比例情况下, 低量养分供应提高种子氮浓度、磷浓度和萌发率。氮磷比例只有在养分匮乏的环境中才会对种子大小和萌发率产生显著影响。总之, 灰绿藜种子不同性状对氮或磷限制的敏感性不同, 同时种子性状也对养分限制表现出适应性和被动响应。  相似文献   
2.
三倍体漆树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分裂时期,对多花菜豆(Phaseolus coccineus L.)4个品种,菜豆(P.vulgaris L.)5个品种和菜豆变种[P.vulgaris var,baorigineus(Burk.)baudet]的一个收集样品的二价体次级联会(次级配对)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评价观测到的联会程度和预期的随机联会程度之间的偏差统计学方法,发现次级配对的程序是高度显著的,对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加以改进,并使之能够观察压片完整的花粉母细胞,显示出在次级联会的双价体之间发生有形的联结。  相似文献   
5.
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中研究了体细胞胚胎发生,组织学研究表明,愈伤组织是由成熟种子盾片的表皮吸收细胞首先发生的,随后从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象水稻合子胚的结构一样,体细胞胚状体主要由盾片,胚芽稍及胚根组成,在胚状体内可以观察到不同发育时期的原胚,包括大量的单一的胚性细胞、二细胞、四细胞及分化程度不同的原胚以及一些畸形胚状体,从本实验可以初步认为由籼稻体细胞培养而获得的胚状体在结构上也有象合子胚一样的基本结构,并且是单细胞起源的。  相似文献   
6.
李林初   《广西植物》1988,(2):135-141
本文比较了金松(属)和杉科其他各属植物的核型,它的染色体数目(2n=20)和基数(x=10)较低,其核型最为对称。细胞学资料支持金松属从杉科分出另立金松科SciadopityaceaeHayata,它的系统位置则很可能比杉科来得原始。这也得到古植物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林荣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8,(1):89-91+105
用金桔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1.0毫克/升BA和0.l毫克/升I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观察了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培养一周后,在茎组织切口两端开始膨大,细胞增大和开始分裂。培养两周后,开始形成瘤状愈伤组织。在愈伤组织中有形成层状分生组织、维管组织结节和分生细胞团。培养四周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分化形成大量芽原基,同时愈伤组织深层也出现分生细胞团。带节茎段可从切口两端的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亦可从叶腋的潜伏芽直接形成芽。  相似文献   
8.
掘氏疫霉遗传传学研究:I.自交后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9.
痘苗病毒天坛株非必需区与病毒生物学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水蝉  阮力 《病毒学报》1992,8(4):293-302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物分类学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入手,论述了性状加权的哲学基础和生物学意义,对不同学派的观点从理论上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作者本人的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