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彦长  张惠纯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5):302-307,301
本文着重介绍了Naumann等自80年代以来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别和鉴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其检测方法、实验方案、细菌的红外光谱、方法的重复性及谱图量化、微分指数及其使用分别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根据132例患者冠脉造影(CAG)结果,结合临床诊断进行分组并分别从体表静息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测量得出QT间期离散度(QTd)与QTc间期离散度(QTcd)。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QTd.QTcd.在冠脉正常组(C组)分别是22.7±19.8ms与28.0±15.9ms,冠脉病变组(B组)分别是36.4±16.6ms,41.0±17.5ms,与前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均<0.01)。急性心肌梗塞组(A组)QTc.QTcd.分别是64.8±25.4ms,73.1±29.4ms,与前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均<0.001)。结果显示:不但急性心肌梗塞组QTd增大,而且冠脉病变组QTd也增大。故认为心肌缺血是QTd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可能与缺血产生速度和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阿达玛变换显微图象分析Ⅰ──细胞定量分析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了阿达玛变换多通道成象技术的原理及我们研制的阿达玛变换显微图象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仪器用于细胞定量分析及图象分析的可行性,包括图象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及外界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阿达玛变换显微图象分析是一种灵敏、准确、受外界干扰小、能同时提供分析物图象和定量分析结果的有效的细胞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一种啮齿动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危害严重, 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模型及小波分析方法, 对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1984-2016年HFRS的发生与鼠类、气候和经济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 探讨气候和经济因素对HFRS发生的影响。小波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HFRS暴发史可能分为两个时期, 推测每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主要宿主, 在2002年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可能取代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成为HFRS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广义可加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HFRS的发生与1984-2001年黑线姬鼠密度间存在极显著非线性效应(F2.06,9.02 = 102.415, P < 0.01), 两者间显现为正相关; 与2002-2016年的褐家鼠密度间呈正相关(F1.67,9.02 = 73.929, P < 0.01); HFRS主要宿主的这种变化可能与当地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有关: HFRS的发生与年平均温度存在极显著的非线性效应(F2.93,9.02 = 12.164, P < 0.01), 两者间呈负相关; 同样, HFRS的发生与上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存在显著非线性效应(F1.70,9.02 = 2.917, P < 0.05), 两者间也呈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途径证明了这种转移机制, 发现温度对HFRS发生有显著的直接负向影响以及通过褐家鼠的间接正向影响; GDP对HFRS发生有直接的负向影响。本研究表明HFRS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相关, 两者均能影响HFRS的暴发, 该结论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对HFRS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在多时间尺度上受各种生物物理因子的影响。该研究假设这些因子对水热通量的影响机制具有时间尺度分异性, 通过涡度相关法(EC)于2019年全年对北京松山典型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蒸散发(ET)、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土壤热通量(G)、饱和水汽压差(VPD)、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10 cm深度土壤水分(VWC)等要素进行原位连续监测, 使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日、季节尺度上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能量分配与水汽交换的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 2019年松山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年均波文比(β)为1.53。ET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从第100天开始逐渐增加, 7月达到峰值, 第300天下降到最低水平。ET最大日累计值为5.01 mm·d-1, 年累计值为476.2 mm, 年降水量为503.3 mm。在日尺度上水热通量与VPD间滞后时间最短, 为3.36 h。在季节尺度上与PAR间滞后时间最短, 为8天。季节尺度上PAR通过VPD来对ET造成间接影响, 而对β造成直接影响。该研究发现不同时间尺度上水热通量与环境因子间的时滞关系, 为选择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过程的最佳输入参数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6.
1961-2005年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利用东北地区96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地区近45年来的气候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在2.45-5.72℃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8 ℃/10 a(P<0.01),1988-1989年间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东北地区四季平均气温均呈现增高的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幅最大,气候倾向率达到0.53℃/10 a,夏季气温增幅最小,0.24 ℃/10 a.东北地区年均温和季节均温年代际变化亦呈现明显的增暖趋势,年均温,春季均温和冬季均温均在1981-1990年开始变暖,夏季均温和秋季均温在1991-2000年开始变暖.东北地区气温增暖幅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大兴安岭北部和小兴安岭地区是增温最明显的地区,增暖幅度较小的地区为辽河平原,辽东半岛和长白山南部地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在430.40-678.72 mm之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71 mm/10 a(P>0.05),1981-1990年为降水最多的年代,1982-1983年间发生了降水量由少到多的突变.四季降水量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现增多的趋势,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降水量减少较明显的地区为辽东半岛和长白山南段,降水量增多较明显的地区为大兴安岭北部和松嫩平原.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11a的强显著周期,此外还有24 a和6a尺度的变化周期;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存在16a的强显著周期和6 a的小尺度变化周期.通过以上分析,近45 a东北地区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索氏萃取技术,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和甲醇等5种溶剂对蝉虫草纯粉进行分级萃取,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级萃取物进行分析鉴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萃取物中含有与烯烃类、羧酸类、酯类、醇类和酮类等化合物相关的C-H、C=O、C-O和C=C等官能团。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鉴定出有机小分子化合物34种,以酯类和脂肪酸类为主,多为碳链长度为15-20的长链脂肪酸及对应的酯,其中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28.95%;分别存在于两种或以上萃取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共有11种;仅存于石油醚萃取物中的化合物6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3种,丙酮萃取物中2种,无水乙醇萃取物中6种,甲醇萃取物中6种。在一定极性范围内,利用溶剂的极性梯度变化,可实现蝉虫草中活性物质的按极性梯度分离;采用分级萃取技术可有效分离蝉虫草中部分化学成分。鉴定结果充实了蝉虫草中化合物的种类资源,为蝉虫草中活性物质谱图库的完善、构效关系的建立及蝉虫草产品的利用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心房颤动(AF)患者P波离散度(Pd)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AF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48例。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74)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n=74)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Pd、最大P波时限(Pmax)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9%(66/74),高于对照组的70.27%(52/7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max、P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max、P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AF患者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数字乳房X片中的伪彩色增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中伪彩色理论,讨论了灰度一彩色变换函数,并用合适的线性变换函数对数字乳房X片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与原数字灰度图像相比较,可分辨性明显提高。可以利用这种变换,辅助医疗诊断,从而降低乳房癌的漏诊和误诊率。经验证,经过伪彩色增强后的数字乳房X片病灶区域的可分辨性明显优于原数字图像,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过程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线监测化学组分的浓度对许多生物过程都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探头需耐高温灭菌的要求和生物体系自身的复杂性给许多分析技术的在线监测带来了困难。近几年,随仪器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对生物过程的原位或在线监测日益广泛。本文对红外过程分析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介绍了红外分析的原理、进展及在生物过程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