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本实验以石油化工废水生物处理塔中生物膜为材料,分离得三株苯酚降解菌和一株石油解菌。分别测定了它们对酚的降解和耐受能力、适宜的生长温度、P^H和氯化钠浓度。证明三株酚降解菌不仅可以苯灵唯一碳源,而且可耐受400毫克/升浓度的苯酚。  相似文献   
2.
两种钙藻热解产出的气态和液态烃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至400℃高温和还原条件下分别对仙掌藻和乳节藻两种钙质藻类进行热模拟降解实验,分离获得气态和液态烃类化合物。随着热解温度升高,两种钙藻产烃气量明显上升,其中甲烷与乙烷气的增加最多,同时两种钙藻产出的乙烷与乙烯比值都有规律地增加,但仙掌藻产烃气量高于乳节藻。这表明钙质藻类可能是天然气的一种重要母质来源。虽然这两种钙藻随温度增加热解产出的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但它们的正烷烃分布特征具有相类似的变化。未经热解时它们都以C17为主峰的低碳数正烷烃占优势;当热解温度从200℃增加到400℃时,它们都又表现出以C25或C23为主峰的较高碳数正烷烃占优势的分布特征。这与富含钙藻化石的沉积岩样品中正烷烃的分布特征相一致,说明C25或C23为主峰的较高碳数正烷烃占优势的分布特征可能是钙藻热解有机质的一种判识标志.  相似文献   
3.
南极长城站微生物区系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2~1993年的夏季,对南极中国长城站的陆地进行了微生物区系的现场调查。先后采集各种类型上样多个。其中对有生态意义的25个样进行了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中温培养下每克湿土壤菌量为102~106,用马丁培养基对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计数,每克湿土含菌量为102~104;0℃下分离计数,发现低温下微生物的数量较中温的多,每克湿土壤含菌为103~106。对该地区烃氧化菌进行了特别调查,以长城站为中心东西宽0.4Km,南北长1Km的范围内烃氧化菌发育最为活跃,但距长城站距离越远,烃氧化菌数量越少。  相似文献   
4.
工业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石油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多数油田利用常规方法开采石油,只能采出原始贮量的30%左右,如果运用某些增采技术也只能提高到60%左右。据1988年资料报导,美国原油贮量约690亿m~3,其中约有270亿m~3开采不出来;而且因第一、二次开采程度低,生产  相似文献   
5.
环境中石油烷烃迁移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14C-正十六烷示踪技术,研究了石油烃在土壤水稻系统的传输、累积和分布.结果表明,当土壤中沉积的油量达到180mg·kg-1时,水稻枯萎.插秧前均匀拌入土壤的油量达到300mg·kg-1时,水稻生长发育正常.草甸棕壤稻田土,正十六烷的分配系数Kd为216.其在土壤水稻系统的分布顺序为水稻>水>土壤.按残留量大小排序为水>土壤>水稻.一茬水稻生长期,矿物油损失量是总量的39%.石油污染区,其年径流携带量占土壤可淋溶总量的58%.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春秋迁徙期渤海湾形目鸟类的生境、种类和密度,对各样区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对石油污染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化石燃料”是化石形成的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 《化石》1997,(1):8-11
所谓“化石燃料”即我们常说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天然有机燃料矿产,本文主要针对天然油气的成因作些讨论。关于天然油气成因的两种观点──有机论与无机论之争前两篇文章《石油,来自何方?》、《同源说与石油成因》已作过一些介绍,尤其是以“同源”的观点对“无机论”作了分析和推论。本文是在前两文的基础上对两大成油学说的现有证据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特别是就有机成油机制作些探讨和推论,提出“二源成油说”及其例证分析。一、事实究竟说明了什么1.综合两大学说的证据材料,特别是模拟实验材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构成…  相似文献   
8.
从南京炼油厂的油污土样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无分枝、不运动、不抗酸、能从原油或其制品大量合成胞外多糖的杆菌。在培养过程中,形态无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菌落圆形,微凸起,淡粉至浅桔红色,表面光滑、润泽,边缘整齐。该菌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不液化明胶,石蕊牛奶还原,由葡萄糖氧化产酸,由乳糖不产酸。DNA 中G-C 含量在 SSC 系统中为63.12±2.02克分子%。经鉴定为一新种,由于它具有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把它定名为产粘短杆菌74-230(Brevibacterium viscogenes nvo.sp.74-230)。  相似文献   
9.
植物-固定化菌剂联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凤凰根际土壤中发现的3种优势菌[分枝杆菌(Ⅰ)、产黄纤维单胞菌(Ⅱ)、少动鞘氨醇单胞菌(Ⅲ)]构建的多菌剂体系为供试菌剂,针对大港油田原油污染土壤,将固定化供试菌剂接种于修复植物火凤凰根际,探讨供试菌剂强化火凤凰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 处理ⅠⅢ(有效活菌数为109 cfu·mL-1)和ⅠⅡⅢ(有效活菌数为107 cfu·mL-1)对PAHs的降解有促进作用,PAHs降解率分别为32.2%和41.4%,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处理。此外,处理ⅠⅡⅢ对火凤凰的地下生物量有明显促进作用,比对照处理增加了31.2%。表明由3种优势菌构建的多菌剂ⅠⅡⅢ可以作为火凤凰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强化手段,为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技术提供了新的修复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铁还原菌降解石油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涵  孙珊珊  董浩  承磊  佘跃惠 《微生物学报》2020,60(6):1246-1258
铁还原菌是指能够利用细胞外Fe(III)作为末端电子受体,通过氧化有机物将Fe(III)还原为Fe(II)微生物的总称。铁还原作用广泛存在于土壤、河流、海洋、地表含水层以及高温高压的地下深部油藏。在厌氧或兼性厌氧条件下,Fe(III)还原耦合有机物的降解,对铁、碳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铁还原菌的多样性和铁还原作用机理,综述了铁还原菌在石油烃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还总结了铁还原菌在生物修复中的潜在作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