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改进现有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荧光PCR法并开发出新的试剂盒,将其与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进行对比,验证该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手术确诊的14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盲法分别使用直接测序法、ARMS法和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比较新试剂盒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不一致时采用三种方法分别重复检验一次。结果:三种方法检测成功率均为100%,新试剂盒与直接测序法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75.9%(107/141),在直接测序法测得的96例突变阳性中,92例在新试剂盒检测中得到验证(95.8%)。而直接测序法显示突变阴性的45例中,新试剂盒检测发现了23例突变阳性,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x2=40.745,P0.05)。与直接测序法进行比较,新试剂盒检测EGFR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8%、48.9%,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4.6%,检测准确度为80.9%。以ARMS检测法为金标准,新试剂盒测得结果完全一致的比率达84.4%(119/141),两者的一致性比较好(K=0.749,P0.0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86.4%。结论:改进后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试剂盒在技术上较好地控制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该检测方法较直接测序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现有的ARMS法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培养与直接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书  张秀霞 《遗传》1990,12(4):34-35,36
  相似文献   
3.
细胞缝隙连接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细胞间直接通讯的结构基础──缝隙连接的分布、结构、通讯方式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锌指基因是一种造血调节基因,编码锌指结构蛋白,主要在髓细胞中表达,促进髓细胞分化,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维甲酸治疗中,促使病情缓解。本文报道了我们从基因分子上研究锌指基因作用中,探索并建立了单向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特定单链DNA,直接测序的新方法。它能产生质和量均佳的单链DNA,无需纯化即可直接用于测序,使复杂的测序研究简便易行,可在2,3天内完成。这种单向PCR扩增特定单链DNA直接测序的方法,经对锌指基因的cDNA测序,得到验证。此法不仅适用于疾病研究中的DNA测序,还可制各单链DNA探针,更利于基因结构组成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是典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也是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组成。大气中约74%的甲烷由产甲烷古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互营产生,种间电子传递(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IET)是微生物菌群降低热力学能垒、实现互营产甲烷的核心过程。IET可分为间接种间电子传递(mediated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MIET)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DIET)两种类型,其中MIET依赖氢气、甲酸等载体完成电子的远距离传输,而DIET则依赖导电菌毛、细胞色素c等膜蛋白,通过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实现电子传递。本文将从IET的研究历程出发,从电子传递机制、微生物种类、生态多样性等方面对微生物互营产甲烷过程中的两种IET类型进行比较,最后对未来待探索的方向进行展望。本综述有助于加深对微生物互营产甲烷过程中IET的理解,为解决由甲烷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清磷、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VAP患者。采集所有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此外,将其按照预后的不同分为死亡组21例以及存活组39例,比较两组NLR、血清磷及PCT水平。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清磷及PCT预测死亡的效能。结果:60例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共82株,以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共检出革兰阴性菌75.61%、革兰阳性菌21.95%、真菌2.44%。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20.73%,铜绿假单胞菌18.29%,肺炎克雷伯菌17.07%,金黄色葡萄球菌13.41%,大肠埃希菌12.20%,其他革兰阴性菌7.32%,表皮葡萄球菌4.88%,肠球菌属3.66%,真菌2.44%。死亡组NLR及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血清磷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均和VAP患者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较高、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NLR、PCT水平较高均是VAP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血清磷水平较高是VAP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血清磷及PCT联合预测VAP患者死亡的效能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VAP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NLR、血清磷及PCT均和患者死亡有关,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n=48)和后外侧入路组(n=48)。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直接前方入路组下床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后外侧入路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而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术后锻炼时间<3 h/d、合并骨质疏松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短期内优势明显,表现为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有利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体质量指数≥24 kg/m2、术后锻炼时间<3 h/d、合并骨质疏松是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二套系统及其应用。1.高灵敏荧光显微镜系统,该系统探测灵敏度达到10-6lx量级,比普通CCD系统提高了104倍,系统用宽量程照度计对微弱光成象性能进行了标定,在给出细胞荧光图象的同时,可以给出每一象元的发光强度,并可给出视觉更易分辨的光强的三维显示和伪彩色图象。在该系统上得到了分红菌甲素在Hela细胞中的分布图象,Hela细胞加入竹红菌甲素后的光照损伤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等对细胞的保护图象。2.光子计数成象系统,该系统灵敏度达10-8lx量级,可探测到单个光子及其分布,在其上得到了绿豆芽,树叶,昆明鼠,人手及手指的超微弱发光的光子图象,并用统计理论进行了信号检验。  相似文献   
9.
ph1b基因在Aegilops有益基因直接遗传转移中利用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一次用中国春和中国春ph1b突变体对(中国春phlb突变体×Ae.uariabilis)F_1和(中国春ph1b突变体×Ae.turcomenica)F_1回交获得了成功,并通过连续回交,把Ae.turcomenica的抗白粉基因转移到了普通小麦中。证实了利用ph1b基因从山羊草属的一些种“直接遗传转移”有益基因到普通小麦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一种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测定基因组DNA中单考贝基因片段序列的方法,以及利用这种方法测定两例β-地贫纯合子的β珠蛋白基因序到结果。测定出基因点突变,一例为编码子17(A→T)突变纯合子,另一例为编码子69(G→A)突变纯合子。针对上述两个点突变合成寡核苷酸片段,末端标记~(82)P后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的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