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对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119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59,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和观察组(n=60,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部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程度以及组织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amar握力、TAM和DASH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危象率和血管吻合时间。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发现,观察组患者优的人数为21例、良为35例,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优的人数为16例,良为30例,优良率为77.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创面面积、组织愈合时间和DASH评分显著减少,创面愈合程度以及TAM与Jamar握力显著增加(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危象率、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成活率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均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但是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减少愈合时间,提升患者手部运动情况,提升术后皮瓣成活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环磷酰胺(CTX)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GC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CT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和肢体无力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7 d内治疗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2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CTX可有效提高MGC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结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2年5月-2020年5月共31例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住院病人。纳入患者均使用负压引流技术结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技术。创面给予彻底清创后行封闭负压吸引引流术,待创面新鲜后以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创面。对术后皮瓣成活情况;Maryland功能评分以及BMRC感觉功能评分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术后2周时,28例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与受区伤口愈合良好,干燥、无渗出。3例术后出现皮瓣肿胀,皮瓣颜色发暗,伤口渗出较多,皮瓣边缘坏死,窦道形成等,给予切开引流、加强换药、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等治疗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无创面再坏死,裂开,感染等情况出现。其中2例再次入院行皮瓣整形术。术后6个月时,Maryland功能评分:优:17例;良:11例;优良率为:90.3%。BMRC感觉功能评分:S3-S4:20例;S2:8例;S1:3例。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在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到2021年12月在本院创伤造成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与传统带蒂皮瓣组各30例。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给予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修复治疗,传统带蒂皮瓣组给予常规直接覆盖创面修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围手术指标时间均较传统带蒂皮瓣组少(P<0.05)。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6.7 %,高于传统带蒂皮瓣组的76.7 %(P<0.05)。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带蒂皮瓣组低(P<0.05)。吻合皮下静脉带蒂皮瓣组术后6个月的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好于传统带蒂皮瓣组(P<0.05)。结论: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能促进患者的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加快恢复患者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急诊肢体复合组织缺损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到2021年9月选择在本院急诊的下肢复合组织缺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给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下肢外侧皮瓣修复治疗,观察与随访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急诊修复治疗,所有皮瓣都创面都Ⅰ期愈合,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换药次数、术后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皮瓣血供优良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84.8 %(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血肿、伤口感染、血管危象、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 %,低于对照组的27.3 %(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皮瓣保护性感觉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78.8 %(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在急诊肢体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皮瓣血供优良率,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远期的皮瓣保护性感觉状况。  相似文献   
6.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术后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进展的任何环节进行干预,均能有效减少损伤,提高皮瓣成活率。目前发现增加血管生成、减少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均能促进皮瓣成活。本文主要从自噬抑制剂3-MA逆转药物有益作用、TFEB的核转位诱导自噬、多区域穿支皮瓣自噬、自噬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皮瓣成活5个方面对近年来皮瓣缺血再灌注中皮瓣自噬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28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VSD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辩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予以特殊护理与康复治疗.结果:28例患者术后予以特殊护理与康复治疗,皮瓣顺利成活.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0个月.皮辩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臃肿,两点辨别觉6~8mm.术后能穿鞋正常行走,皮瓣受力处无破溃.结论:VSD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予以特殊护理与康复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静脉危象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10月共5例发生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皮瓣出现静脉危象。所有5例患者均在间断拆线的同时应用皮瓣皮下小剂量肝素注射使切缘持续缓慢渗血,并根据血运情况调整肝素使用剂量,观察皮瓣血运恢复情况及存活情况。结果:经小剂量肝素治疗后,5例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皮瓣颜色转红润,静脉危象均逐步缓解,全部皮瓣均成活,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患者对皮瓣外观和功能满意。结论: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是一种简易但有效的解决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静脉危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刁健  徐素娟  周春华 《蛇志》2010,22(3):302-303
舌癌在口腔癌中发病率占首位,舌癌根治术后舌的缺损致患者的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各种带蒂或游离组织瓣应用于舌的外形和功能重建,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术后皮瓣的存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Ⅰ期修复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谭宇顺  李景新  张跃  余佩琦 《蛇志》2001,13(1):44-46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8例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Ⅰ期修复创面。结果 8例皮瓣均全部成活,患肢外观及活动功能均满意。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一种Ⅰ期修复大面积深度眼镜蛇伤溃疡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