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皂素蜕膜心肌肌钙蛋白Ca^2+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500μg/ml皂素溶液浸浴大鼠右室乳头肌30min制备蜕膜心肌纤维标本。经撤除MgATP法检验,肌膜通透性明显增高。用含不同浓度Ca ̄(2+)(以Ca ̄(2+)浓度负对数pCa表示)的激活液进行顺序激活,记录Ca ̄(2+)激活张力,其张力-pCa关系曲线描述了肌钙蛋白(TN)对Ca ̄(2+)的亲和特性;曲线中位值pCa_(50)(即产生50%最大张力所对应的pCa)是反映TNCa ̄(2+)敏感性的定量指标。本实验观察到大鼠右室乳头肌张力-pCa关系曲线呈S形,测得pCa_(50)为5.727±0.086(n=16);撤除激活液中磷酸肌酸和磷酸肌酸激酶,张力-pCa曲线左移位,pCa_(50)增高至6.194±0.121(P<0.01)。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箱养殖方式,通过新型茶皂素毒鱼剂与传统茶皂素毒鱼剂对罗非鱼的药效-剂量关系和毒鱼持续能力的对比。结果显示,新型茶皂素毒鱼剂对罗非鱼的6h有效致死剂量为5-6mg/L左右。6h半致死剂量LD50约为5.0mg/L,12h绝对致死剂量LD100为6.0mg/L。6h的最小致死剂量MLD为5.0mg/L,6h最大耐受剂量MTD为2.5mg/L左右。且其在毒鱼持续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茶皂素毒鱼剂。  相似文献   
3.
无患子皂素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发泡、湿润等功效。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低水比无患子皂素提取优化工艺为:超声频率20 kHz,超声时间20 min,料液比1∶6,超声功率800 W,提取温度60℃,皂素提取得率为37.27%。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无患子皂素可以减少过程用水量,降低能耗,提高皂素得率。  相似文献   
4.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之一,富含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和茶皂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肠道是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茶成分发挥生理调节作用和健康效应的主要作用靶点,本文对近年来几种重要茶成分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茶成分主要通过靶向肠道菌群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减轻炎症和肠道损伤,缓解情绪和记忆障碍以及调节昼夜节律,发挥其健康效应。阐明茶成分调控肠道菌群的内在作用机制将为更好地利用茶产品来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无患子水提皂素液,经纤维二糖酶水解,以无患子水提水解液为底物,接种丘陵假丝酵母,将水提液中糖组分发酵转化为槐糖脂,得到天然皂素及生物表面活性剂复合产物。在发酵过程中,2%的丘陵假丝酵母菌种接种量,溶液中葡萄糖消耗速率最快;在水提水解液中额外添加大豆油作为补充碳源能较大幅度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经过发酵转化,溶液中表面活性物质浓度达到52.48 g/L,比发酵前提高了23.4%,溶液表面张力值明显降低。无患子精制发酵液中不含糖类成分,是理想的液体洗涤剂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6.
葫芦巴籽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采用物理方法将胚乳层中的多糖剥离纯化,残渣分别用溶剂提取葫芦巴油、用含有活性物水溶液提取薯芋皂甙,最后得到蛋白粉。同时对提取物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我们提出的深加工工艺具有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7.
油茶皂素化学和物理特性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皂素学名茶皂角甙,结构糖是由葡萄糖醛酸,阿拉伯糖,木糖及半乳糖组成,结构酸是由反(顺)白芷酸及醋酸组成。茶皂角甙是由结构相似5─7种三萜类皂甙元构成。油茶皂素的表面活性主要是结构一端为疏水的脂肪酸基团,另一端为结构糖,结构酸亲水基团,吸附和胶团化,使皂素可用来做乳化剂,洗涤剂,发泡剂,分散剂,润湿剂,洗发剂,清洗剂,柔软剂等。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根中分离得皂甙A和皂甙C.根据熔点、比旋光度及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证明皂甙A与 S. Shibata等从同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中分离得到Ginsenoside-Rg1 (6, 20-di-O-β-D-glucosyl-20S-Protopanxatriol)是同一化合物;皂甙C与 Ginsenoside- Rb2(20S- Proto-panaxadiol-3-[0-β-D-glucopyranosy1 (l→2 )-β-D-glucopyranoside]-20-[O-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是同一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刘夺  张莹  周晓  元英进 《生命科学》2013,(10):958-965
甾体类药物是销售额仅次于抗生素的世界第二大类药物,不同的甾体药物分子结构均由甾体激素中间体衍生而来。甾体激素中间体的传统生产方法包括植物提取皂素法和化学全合成法,其对环境有害,反应产物结构不唯一且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主要的生产工艺是利用微生物对特殊原料进行转化的半合成法,但会遇到微生物酶转化率低、发酵周期长等问题。合成生物学的出现为构建利用糖为唯一碳源生产甾体激素中间体的人工细胞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可靠的技术支持。重点综述了合成生物技术在甾体激素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以有利于工业发酵的酿酒酵母、分枝杆菌等为底盘细胞,通过引入外源合成功能模块,实现胆甾醇、雄烯二酮等甾体激素中间体的生物合成,并对合成生物技术在医药生产方式转变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甾体类药物生物制造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黄姜皂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姜为原料,研究皂素提取的生产工艺。通过对几种工艺的比较,确定一种先分离黄姜中纤维素及淀粉,再经过酸水解、中和提取皂素的方法。该法黄姜皂素的平均得率为传统方法的86.56%,用酸量仅为传统方法的9.62%,同时分离得到46.44%的纤维素和32.75%的淀粉。该法资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并大幅度减少废水的生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料、能源,生产周期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