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NK(natural killer)细胞对人脐血来源的MSCs(mesenehymal stem cells)是否有杀伤作用.重组IL-2激活的NK细胞与脐血来源的MSCs按一定比例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收集靶细胞并测定被杀伤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NK细胞对脐血来源的MSCs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源供氮水平对大豆生物固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15N自然丰度(15N natural abundance)技术,以小麦为参照植物,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在外源供氮0、0.8、2.0、4.0 mmol·L-1水平下大豆的生物固氮百分率以及生物固氮数量对植物氮的贡献.结果显示:(1)0~2.0 mmol·L-1外源供氮可显著提高大豆的生物量和固氮百分率,且于2.0 mmol·L-1处理下地上生物量最高,达104 g·m-2,比CK增加了48%;(2)在0.8 mmol·L-1的供氮水平下大豆生物固氮量最高,为1.318 g·m-2,占大豆植株总吸氮量的70.4%,而在4.0 mmol·L-1供氮水平下生物固氮量仅占植株总吸氮量的44%;随供氮水平的升高,大豆生物固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重下降,说明在高水平外源氮下,大豆生物固氮能力受到抑制;(3)大豆生物固氮百分率、固氮数量及吸氮数量与地上生物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应用稳定性15N同位素技术可以定量大豆的生物固氮效率,根瘤菌接种配合低浓度外源氮有利于大豆生物固氮潜能的释放,对提高大豆产量、减少化肥投入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农田重金属Cd~(2+)和Ni~(2+)污染对植食性昆虫求偶行为潜在的影响。【方法】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重金属,设置成Cd~(2+)、Ni~(2+)、Cd~(2+)-Ni~(2+)和空白对照(CK)4个处理,重金属浓度均为5 mg/kg。实验室条件下饲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初孵幼虫,系统观察其各代存活雌蛾求偶行为。【结果】重金属Cd~(2+)和Ni~(2+)对亚洲玉米螟3代存活雌蛾求偶百分率、求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及求偶持续时间都产生了影响。其中第2代求偶百分率与对照组差距最大,第3代受到的影响最小,甚至表现出促进作用;各重金属处理的求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仅在第2代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外,第1代、第3代均发生改变;存活雌蛾求偶平均持续时间随着重金属饲养亚洲玉米螟代数的增加而逐代减少。与对照组各代各暗期最长求偶持续时间为4.89 h相比,重金属处理的雌蛾平均求偶持续时间最大值出现在Ni~(2+)处理第1代的第3个暗期,值为5.56 h;最小值为Cd~(2+)处理的第2代的第2、第3个暗期,值均为3.08 h。【结论】重金属Cd~(2+)和Ni~(2+)对亚洲玉米螟存活雌蛾的求偶行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4年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MIC值变迁,以利于临床对该抗生素在抗感染中更合理的应用。方法先用VITEK-32型配套的药敏检测卡GNS-120检测2000~2003年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对不耐药的菌株进一步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E-试条进行MIC检测,并统计其累积的MIC值变化情况。结果2000—2003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0.5%,42.9%,40.6%,41.2%。对分离到不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100株菌(2000~2003年分别为21株、21株、22株、36株)进行MIC值检测,其累积的MIC百分率,M1C值≤4分别为:47.6%,42.9%,45.5%,36.I%;MIC值≤8分别为:66.7%,52.4%,54.5%,47,2%;MIC值≤16分别为:76.2%,66.7%,63.6%,52.8%。结论4年中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虽然变化不大,但其不耐药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累积MIC百分率降低较为明显,表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存在有增加的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分析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口服感染后在小鼠体内定位的情况.将构建的红色荧光蛋白(RFP)原核质粒pYA33-DsRed,以电穿孔法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550,重组菌命名为X4550(33-DsRed).重组菌分别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红色荧光细胞荧光强度.此外,以不同剂量重组菌口服免疫BALB/c小鼠,并于免疫后1d、2d、3d、5d、7d取小鼠脾、肝、肠系膜淋巴结(MLN)、派伊尔氏结(PP)、腹股沟淋巴结(ILN)细胞,检测各组织器官中的红色荧光阳性细胞百分率.重组菌对RAW264.7细胞和BMDC均具有良好的侵袭力.口服小鼠后,第1d,仅在MLN及PP中检测到RFP阳性细胞,其中PP中阳性细胞达到1.4%;第2 d,在ILN中达到0.4%;第3 d,各个组织器官中RFP阳性细胞均有上升趋势,此时在脾、肝中也检测到RFP阳性细胞.第5 d,RFP阳性细胞均减少,第7 d则未检测到任何RFP阳性细胞.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具有良好的侵袭力,其黏膜移行方式以及对免疫组织器官靶向定位性,在优化黏膜疫苗以及提高疫苗免疫效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花杓兰云南中甸居群遗传结构及克隆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云南中甸的6个黄花杓兰( Cypripedium flavum )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及克隆多样性研究,其中两个居群用样方取样法分析其克隆空间结构.POPGEN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引物共产生104个位点,其中8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69%.黄花杓兰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物种水平上, He=0.2884, Ho=0.4312;居群水平上,P=64.59%, He=0.2449, Ho=0.3606),黄花杓兰居群的遗传分化不大( Gst=0.154),居群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 Nm=2.7460).居群的克隆多样性水平高( D=0.9638-0.9960,G/N=0.83-0.96),同一克隆的分株相邻,克隆生长延伸范围狭窄.黄花杓兰居群之所以保持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其既能通过实生幼苗增加基因的杂合度,又能通过无性分株把杂合体固定下来有关.  相似文献   
7.
分析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和发生规律,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南方15个省(市、区)的气象台站1959-2008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中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指标,并进行修正,计算了1959-2008年南方地区干旱指数,分析了年、季、月尺度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干旱强度、干旱站次比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南方地区年尺度干旱风险总体较小.干旱空间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以秋旱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重,其多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等主要农作区;其次为冬旱,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西部和华南地区等冬作区;春旱和夏旱较轻,春旱多发区在西南地区西南部、华南南部以及淮北等地,夏旱多发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福建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东北部.研究区干旱多发区呈明显的月际波动变化和空间转换,11月到次年5月,干旱多发区范围随季节推移减小,5-11月,干旱多发区范围随季节推移增大,4-6月干旱发生范围最小,11-12月干旱多发区范围最广.1959-2008年,南方地区年尺度干旱范围略有减小、干旱强度略有增强,但不同季节表现不尽相同:春旱范围略有减小、强度减轻,夏旱范围明显减小、强度减轻,秋旱范围明显增大、强度增重,冬旱范围减小、强度减轻.  相似文献   
8.
珍稀植物十齿花群落乔木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2×2列联表,通过X2检验和W检验,分析了贵州六盘水市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十齿花群落20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20个乔木种群在抽样面积分别为50、100和250 m23种取样水平上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但取样面积为100 m2,比50 m2和250 m2更为合适.结合联结系数(AC)和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对其种间联结性的程度测度显示:各项指标对十齿花群落主要乔木种群之间联结性关系总体上反映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但不同的测定方法可以相互弥补由于单一方法分析的不足;十齿花种群与其它乔木种群之间的联结性较显著,而且多数为正联结.种间正联结性越强,其对环境要求越接近,生态位重叠值越大.  相似文献   
9.
将当年生构树幼苗置于含有不同浓度(04、1、2、3、4 g·kg-1)NaCl的土壤中,研究其生物量积累、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K+、Ca2+、Na+、Cl-等离子的吸收、分布及运输,并观察盐害症状.结果表明:构树幼苗的叶片质膜透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根冠比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大于3 g·kg-1的土壤盐胁迫对构树叶片的质膜透性及植株的生物量积累影响显著.构树幼苗各器官中Na+和Cl-含量随土壤NaCl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K+和Ca2+则随之降低,叶片各离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根和茎.说明盐胁迫影响根系对K+和Ca2+的吸收,并抑制了它们向地上部分的选择性运输,使叶和茎的K+和Ca2+含量下降.构树通过吸收积累Na+和Cl-抵御土壤盐分带来的渗透胁迫,但过量的Na+和Cl-积累会造成单盐毒害.作为抗盐性较高的非盐生植物,构树地上部分的拒盐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植物在CH4产生、氧化和排放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合评述了植物对CH4产生、内源CH4氧化和CH4排放的影响.不同植物释放根系分泌物能力的不同是造成CH4产生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植物不同生育期分泌分泌物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季节性变化的关键.植物泌O2能力的高低和季节性变化通过影响内源CH4的氧化来改变CH4的排放数量.植物问通气组织数量和密度的差异及其随生育期的变化,通过影响对CH4的传输能力来改变CH4的排放量.因此,植物排放CH4的通量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是由植物根系分泌分泌物能力、分泌O2能力和传输CH4能力综合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