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1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磁学》2009,(14):I0003-I0004
日本理化研究所近日发表新闻公报说。其研究人员与美国同行经动物实验发现,负责合成转录因子Mina的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这一特点与过敏症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损毁和刺激垂体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局限性损毁和刺激垂体的方法,以行为测痛为指标,观察大鼠垂体在痛觉调节中的作用以及地塞米松(Dex)对其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损毁垂体中间叶(IL)及邻近的前叶(AL),大鼠痛阈明显低于手术前的痛阈(P<0.01)。电刺激垂体的上述同样部位,大鼠痛阈明显高于手术基础值及自身假刺激值(P<0.001)。经Dex处理的动物,电刺激垂体不再引起痛阈升高。结果表明,大鼠垂体IL及靠近AL与痛调节有关,这种  相似文献   
3.
亚磁场引起小鼠昼夜节律改变和热痛觉敏感增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外空间的亚磁场环境是影响宇航员健康的一种潜在风险因素.动物和人体实验表明,亚磁场显著影响个体行为和神经系统功能.但是,目前尚缺乏亚磁场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等多方面影响的系统检测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动物饲养的亚磁场环境(< 500 nT),并系统检测了30天亚磁场处理对成年雄鼠(C57BL/6,4~6周龄,(20 ± 2) g)的昼夜周期、痛觉、情绪及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地磁场中饲喂对照组,亚磁场中小鼠的昼夜饮水节律改变、热敏痛觉耐受能力和整体活动水平降低,但是没有发生焦虑或抑郁情绪.亚磁场处理后,小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下降. 这些结果说明一个月连续亚磁场处理扰乱动物的昼夜活动节律和内分泌,随后可能导致其感知觉能力的变化和运动机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在疼痛的调控过程中处于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其不仅是痛觉信息上行传递的重要部位,还是疼痛抑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PAG,包括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谷氨酸(glutamate,Glu)在内的神经递质以及内源性阿片肽(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EOP)和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e CB)为代表的神经调质都参与了PAG对疼痛的信息传递以及调节.本文重点综述GABA、5-HT、Glu、EOP和eCB在PAG参与疼痛生理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Han M  Huang RY  Du YM  Zhao ZQ  Zhang YQ 《生理学报》2011,63(2):106-114
本文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痛模型,研究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ERK)在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疼痛发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单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后1天,大鼠损伤侧脊髓背角ERK的磷酸化(激活)水平显著上调,其下游转录因...  相似文献   
6.
邓上勤  罗美清 《蛇志》2013,25(1):66-67
西米替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消化道出血,也常用于应激性溃疡出血。其不良反应多见于腹泻、腹胀、乏力、头晕、头痛和皮疹等。我院2013年1月3日收治1例进食河虾后引起过敏的患者,在应用西米替丁治疗中出现过敏性休克,经及时抢救,无不良后果,现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药对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超敏的影响。方法:40只尾静脉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根据不同麻醉方式随机分为5组(n=8):七氟醚麻醉组(S组);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S+R组);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组(Pro组);小剂量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组(Pro+R组);大剂量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组(HPro+R组)。在不同麻醉方式下建立大鼠后足切割痛模型并维持麻醉一小时,于术前24小时以及停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测定双后足的机械痛阈(PWT)及观测以上不同时间点切割足的累积疼痛评分(CPS)。结果:S+R组与S组相比,停药后6小时切割足的CPS增加(P0.05)、24小时双后足的PWT均下降(P0.05)。HPro+R在停药后各时间点切割足的PWT均高于Pro组(P0.001)、Pro+R组(P0.01)。与Pro+R组相比,HPro+R组在停药后各时间点切割足的CPS均低于Pro+R组(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可加剧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过敏,而大剂量丙泊酚可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与IL-18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0例正常对照和67例过敏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PCR-SSP法检测IL-18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青霉素过敏组IL-18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皮试反应程度的增强,IL-18浓度也随之升高;青霉素过敏病人IL-18-607位点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A+CC基因型降低了青霉素过敏发生的风险性[2=5.868,P〈0.05,OR=3.910,95%Cl(1.225,12.478)]。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中IL-18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青霉素过敏反应与IL-18升高有关,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位点多态性与青霉素过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行两种大鼠机械性痛觉敏感性测量方法、两种冷刺激缩足反应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建立标准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检测机械和冷热温度刺激下大鼠行为学变化,并对不同行为学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相比50%缩足阈明显降低(P0.05)、出现痛觉过敏及痛觉超敏(P0.05)、冷刺激诱发的缩足次数增多(P0.05),两组大鼠对热痛刺激反应均无明显差异,与临床患者症状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Von Frey纤维丝刺激检测中4 g和15 g方法可更好的模拟临床患者的痛觉过敏、超敏反应;up-down法客观量化的反应出大鼠缩足阈值下降的程度。冷温度刺激中,丙酮喷洒法可较直观的观察大鼠受到冷刺激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PKC激动剂佛波醇酯诱导大鼠伤害性感受并促进脊髓NO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KC激动剂PMA诱导大鼠伤害性感受作用及对脊髓NOS表达和NO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行为学方法观察大鼠痛反应;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变化;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大鼠脊髓内NOS表达和NO含量.结果:鞘内注射PMA后,大鼠出现伤害性感受反应及痛阈降低,脊髓后角浅层和中央管周围灰质内NOS阳性细胞数目、阳性细胞胞体及突起的染色深度明显增加,脊髓NO含量亦明显增加.给予PKC选择性抑制剂CH预处理可阻断鞘内注射PMA诱导的上述改变.结论:脊髓神经元内PKC激活可诱导大鼠产生伤害性感受及热痛觉过敏,并可促进NO产生,其对NO产生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其诱导痛觉过敏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