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23例慢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结果,并与1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作对照(Ⅲ组),其中病毒唑与干扰素联合组(I组)12例,病毒唑组(Ⅱ组)11例。近期HBeAg、DNAP及HBV·DNA阴转率,I组分别为(41.6%、55.5%及28.s%,Ⅱ组45.4%、100%及33.3%,Ⅲ组8.3%、16.6%及8.3%。远期HBeAg及DNAP阴转率在I组分别为70%、83.7%。Ⅱ组60%、100%,Ⅲ组8.3%,50%。综合抗病毒效应,近期有效率在I、Ⅱ、Ⅲ组分别为50%、72.7%及16.6%。远期则分别为70%、55.5%及8.3%。无一例出现毒副反应。均完成疗程。上述结果提示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慢乙肝均有一定抗病毒效应,联合应用并不优于单一用药,但毒副反应也未见加重,而且病毒唑药源较方便,使用较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病毒唑对大花蕙兰CyMV及ORSV脱毒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花蕙兰茎尖培养中结合病毒唑处理,探讨对建兰花叶病毒(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病毒唑添加到培养基中,处理茎尖2周,脱毒效果低于经病毒唑处理3个月后的幼苗,经病毒唑处理幼苗再结合茎尖培养脱毒效果最好。病毒唑处理对大花蕙兰CyMV的脱除效果优于对ORSV的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胚肺二倍体细胞(EIAV-DELDC)为实验体系,以细胞中病毒逆转录酶活性及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为观察指标,检测了叠氮胸苷(AZT)、三氮唑核苷(Ribavirin,病毒唑)、磷羧基甲酸钠(PFA)和苏拉明等4种已知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药物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FA、AZTTP(三磷酸AZT)和苏拉明均能抑制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AZT虽无此作用,但能抑制细胞内逆转录酶活性。用~3H-TMP掺入法比较了PFA、AZTTP、苏拉明对体外无细胞系EIAV逆转录酶粗提物和HIV-1基因工程产物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明,两种逆转录酶对苏拉明的敏感性相近,而HIV-1逆转录酶对PFA和AZTTP的敏感性较EIAV者高约100倍。又以无细胞系中逆转录酶活性测定法,检测了12种中药提取物的抑制作用,其中小柴胡汤对EIAV和HIV-1逆转录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IC_(50)为717μg/ml和700μg/ml(生药浓度)。小柴胡汤对两种病毒感染细胞中抗原的表达和HIV引起细胞病变都有抑制作用,对HIV-1的抑制比EIAV强。这些结果表明,EIAV-DELDC体系可考虑作为抗HIV-1药物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以抗病毒药病毒唑生产中产生的副产物乙酰次黄嘌呤为原料,经水解、氯代及氨解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紫球藻胞外多糖抗柯萨奇B3病毒活性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T法研究了紫球藻胞外磺酸化多糖(ESPS)的细胞毒性,在高浓度(250μg/ml)下尚未发现对HEp-2细胞有明显毒性。CPE抑制法发现ESPS能明显抑制细胞的CPE,在综合、预防、治疗和直接作用四种给药方式下都具有抑制CVB3的作用。直接作用法的活性最高,TI值高达1920.6,是阳性对照药病毒唑的31倍。ES-PS组分中分子量越大,抗病毒活性越高,其中分子量大于300k的组分,IC50可低至0.754μg/ml,TI值高达331.6,是病毒唑的5倍多。结果表明ESPS有强烈的抗CVEb病毒活性,作用机制可能是干扰病毒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及侵染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以抗病毒药病毒唑生产中产生的副产物乙酰次黄嘌呤为原料,经水解、氯代及氨解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淑萍 《蛇志》2003,15(3):30-30
根据中国蛇协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所林可干医师等科技人员提出的“微循环血流不畅是引起疾病有碍健康促进衰老损寿的早期主要原因”,以及上海医科大学梁子钧教授提出的“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的异常和紊乱是造成组织和器官的缺血和缺氧 ,从而引起组织和器官出现坏死、坏疽、炎症、变性、硬化、水肿、溃疡、血栓形成和肿瘤转移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发生基础和原因”观点 ,我们采用降纤酶联合抗病毒等药物治疗带状疱疹 1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 ,76岁 ,因脐周右侧至背部与脐对称分布呈现带状红斑 ,宽约…  相似文献   
8.
在用病毒唑(Ribavirin)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以安慰剂作对照)的双盲法临床试验中,用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确诊的64例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特异性IgG及IgM抗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发现,病毒唑治疗组两种血清抗体水平均较安慰剂对照组低(IgG,P<0.001;IgM,P<0.05),而两组患者尿液中两种抗体水平与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表明病毒唑对HFRS患者抗体的生成具有抑制作作用,本文就该作用的原因与后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生长调节物质对组培暗紫贝母小鳞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病毒唑(ribavirin)、茉莉酸甲酯(jasmonicacidmethylester)、油菜素内酯(brasinolide)、腐殖酸钠(sodiumhumate)对组织培养暗紫贝母(FritilariaunibracteataHisaoetK.C.Hsia)小鳞茎生长的影响,发现病毒唑有显著活性。进一步对不同浓度病毒唑的效果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病毒唑10mg/L是提高小鳞茎生长率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