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主要探究了LPS通过上调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促进猪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valve interstitial cells,VICs)成骨样分化的作用及机制,为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的干...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心脏瓣膜病中线粒体凋亡调控因子与microRNA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检测了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组织病变部位和周围健康组织中的线粒体凋亡调控因子PUMA、Drp1和ARC的表达,并分析了病变部位的ROS水平和SOD活性,同时考察了miR-214和miR-15a对凋亡因子PUMA和ARC的影响。研究显示,PUMA和Drp1在病变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ARC表达显著降低(p0.05)。病变组织中ROS水平显著升高,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瓣膜组织病变部位的miR-21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miR-15a显著降低(p0.05)。应用miRNA抑制剂下调miR-214和miR-15a后,PUMA和ARC的表达水平被显著上调(p0.05)。本研究表明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miR-214和miR-15a分别靶向ARC和PUMA。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共50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6 h、24 h、48 h和术后7 d测量患者血浆BNP水平,并观测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67,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浆BNP水平越高;心脏功能IV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Ⅲ级,Ⅲ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II级(P0.05)。术后LVEF50%和LVEF≥50%患者,术前1 d血浆BNP水平分别为(724.21±132.16)pg/m L和(428.64±149.31)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8,P0.001)。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03,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术后48 h和术后7 d时血浆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48h时BNP浓度最高,随后开始下降。术后呼吸机辅助使用时间24 h和≥24 h的患者,术前1 d血浆BN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P=0.021)。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BNP水平的变化能够准确的反映患者心功能情况,对患者术前病情评估和术后临床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进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运动病理生理学特征的相关研究.方法:自2016年以来签署知情同意后,严格质控下完成规范化CPET极限运动的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6例,取同期正常人11例为对照组.将CPET核心指标按照标准方法分析计算,并与正常人比较,进行组间统计学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将患者是否...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SDHVD患者24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1级组61例、2级组84例以及3级组95例。另取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非SDHV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合并情况,对比不同组别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情况,分析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08%、50.42%、93.75%、81.67%,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4.00%、29.00%、68.00%、52.00%(P0.05)。对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的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随着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逐渐提高,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随着心瓣膜钙化程度分级的逐渐升高,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在50%-70%以及71%-99%中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DHVD严重程度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评估SDH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且SDHVD患者多并发基础疾病,临床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
老年原发退行性瓣膜病超声观察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心动图检查610例老年患者,结果显示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相同年龄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总检出率为48.52%,瓣膜病变部位以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未检出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的退行性病变;不同病因中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检出率以高血压和冠心病联合病变时最高,单纯冠心病者瓣膜退行性变检出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病者,无心脏病者未检出退行性瓣膜病病者;本文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老年退行性病变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病可能仅是其中一个促发因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减少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瓣膜病在瓣膜置换术后的死亡原因,为降低术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以瓣膜置换术治疗的329例老年瓣膜病变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之间的差异,总结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率8.5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心功能分级、置换瓣膜数、LAD、LVEF、LVEDD、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置换瓣膜数目与术后死亡有关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心功能差、LVEED、CPB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心功能差、LVEED过度增大、CPB过长均是瓣膜置换术后的老年瓣膜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在诊治中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8.
421例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中的体外循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93-1996年12月施行421例重症心脏瓣膜术替换术的体外循环经验。病人年龄26-66岁,体重39-88kg。其中作二尖瓣替换术208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148例;主动脉瓣替换术59例;其余6例行双瓣伴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90-35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170min,心脏停跳时间54-175min。术中灌注压8-12kPa,中心静脉压0-0.98kPa。自动复跳245例,占60%。全组421例中,手术死亡数16例,病死率为3.8%。为了提高重症心脏手术的体外 循环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作者强调:①选用优质模式肺,以保证长时间转流,②长时间转流必须采用高流量灌注,维持良好动脉压;③选用顺灌伴逆灌的心肌保护方法;④适当延长辅助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比较常温和亚低温下连续血液透析治疗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心衰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温下连续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亚低温下连续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血液净化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死亡、心律失常、感染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功能指标,BNP(B型利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Cr)心衰实验室指标,炎症因子表法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感染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入住时间、血液净化时间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V、LVEF、LVEDV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LVESV、LVEDV水平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NP、hs-CRP、Cr相关心衰实验室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hs-CRP、Cr相关心衰实验室指标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亚低温下血液净化治疗与常温下血液透析治疗相比能欧进一步减少患者术后引流量、血液净化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采取亚低温下血液透析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衰情况,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研究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对猪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valve interstitial cells,VI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为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的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组和CAVD组中Runx2、OP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GRN、纤维化指标α-SMA、钙化指标(Runx2、OPN)的表达以及AKT磷酸化水平。采用胶原酶连续消化法分离VICs,并用免疫荧光染色行表型鉴定。体外实验加入人PGRN重组蛋白,采用ALP染色、茜素红S染色、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早期及晚期成骨分化能力以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并加入AKT的激活剂SC-79进行反向验证。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CAVD瓣膜组织中PGRN明显降低,α-SMA、Runx2、OPN和p-AKT在CAVD组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成功分离出原代VICs,α-SMA和vimentin阳性,vWF阴性。PGRN可使VICs的ALP活性降低、钙盐沉积明显减少;PGRN可下调纤维化/钙化指标,且AKT的磷酸化水平降低;SC-79可减弱PGRN对纤维化/钙化指标的下调作用。提示PGRN能够抑制静止的VIC向肌纤维母细胞样的活化VIC乃至成骨样VIC进行转化,AKT信号通路可能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