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人类无限的发展欲望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仅仅任环境本身做文章还是治标不治本。中国文化给了我们一个治本之策,那就是调和内心的欲望,发现作为快乐来源的心能和作为健康来源的体能的意义,节制对于物质能源无节制的消耗。问题在于,这种天地人和的道德文化可能复兴吗?变化从何而来?首先,要找到能够动员人心的话语。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要找到一种既与传统相通,又与现代相连,既为政府认  相似文献   
2.
动物的文化行为(cultural behaviour)是指通过非遗传的方法把信息从一个世代传给另一世代的行为。文化行为与进化过程不同,进化过程必须借助于自然选择才能发生,而文化行为是不遗传的。可见,动物适应其生存环境可以通过体质的进化(遗传进化),也可以通过学习特定的技能(不遗传)。学会的技能不能借助于遗传传递给后代,但却可以通过印记  相似文献   
3.
海南“三亚人”遗址1992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记述的是海南三亚发现的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或全新世初期。哺乳动物组合为东洋界动物群,石制品在类型上或加工方式上与两广地区相同时代的文化类型比较接近。人类牙齿属晚期智人。  相似文献   
4.
化石文化     
刘晓峰 《化石》1996,(4):2-3
化石文化刘晓峰化石,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资源之一,历来为人类所关注。化石给人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并从中创造和累积了独特的文化──化石文化。-、化石文化的含义化石,是经自然作用保存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化石文化是人类在发现、认识、...  相似文献   
5.
绿色文化即人类与环境和谐共进,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包括了持续农业、持续林业和一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产业。人类的绿色文化传统是源远流长的。早期的图腾文化中就包含了绿色文化的萌芽,而且这些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这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十分突出。我国各民族的绿色文化传统,从人类幼年时期就开始创造,并且得到宏扬与光大,成为今天绿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绿图腾、树崇拜等自然崇拜观,正受到现代文明社会的挑战,特别是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也受到商品经济和金钱万能思想的冲击。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往往会造成优秀的绿色文化传统的丢失,而发展、特别在传统绿色文化基础上的持续发展,又会造成绿色文化传统的  相似文献   
6.
陈淳 《化石》1997,(1):6-8
莫斯特文化是欧洲、北非和近东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性文化。它大约开始于黑斯-玉木间冰期,繁盛于玉木冰期。制造和使用各种莫斯特石器工具的是尼安德特人。在法国,莫斯特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洞穴、岩棚中或广袤的黄土平原上。最后冰期的寒冷气候使欧洲大部分地区象是今天的亚极地苔原景观,生活着各种喜冷动物如驯鹿、北极狐、野牛、野马、猛犸、披毛犀等,其他还有洞熊,狮子、鬣狗、狼等猛兽。长期以来,莫斯特文化被认为是前后延续的单一文化,始于阿休利传统莫斯特文化(含手斧),经典型莫斯特文化(不含手斧),演化到发达莫斯特文…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实意义——以丽江古城水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和水系分布的特点,环山抱水的空间格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古城的建筑、街巷与水系密切结合,形成了变化丰富的临水模式;依据古城地势和水系的特点,古城人们开创了独特并且延续至今的洗街文化;发达的水系造就了众多的桥梁,同时也产生了独特的桥市文化;以三眼井为代表的用水、护水民俗,蕴含着丰富的水管理智慧。面对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所造成的水环境压力,古城管理部门借鉴传统的生态智慧,效仿古人的用水、护水方法,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和保护措施,古城水系的水质、水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例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由2008年的45.20%上升到2012年的86.82%,古城下游的水质也由2010年的劣Ⅴ类上升为2014年的Ⅲ类。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空间热点分析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四象限模型对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格局呈现空间自相关性,冷热点分布具有明显尺度效应。(2)示范区人类活动强度与ESV耦合程度基本协调一致,生态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人类活动强度与ESV耦合程度因研究尺度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3)各探测因子的解释力在县域和乡镇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在县域尺度上解释力大于乡镇尺度。各驱动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双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对ESV空间分异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使用,高校所设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教学,有利于让大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对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本文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从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整合学科教学等方面,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等方面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对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们比较了芦 (Emberizaschoeniclus)两个亚种组 ,即北部的薄喙亚种组和南部的厚喙亚种组的 10个种群中的文化、遗传和形态变异。使用了四个不同的变异标记物 ,其中两个用来测量文化分化 ,一个用来测量遗传分化 ,即微卫星等位基因的频次 ,一个用来测量种群的形态分化 ,即喙的高度。将遗传分化作为进化时间的尺度 ,我们计算了亚种组间和组内分化指标与所估计的进化率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只有文化定量指标和遗传分化与种群的形态分化相关 ,而两个文化分化指标之间没有关系 ,文化分化与遗传分化之间也没有关系。使用文化 -定量分化指标 ,发现亚种组间的文化进化率高于亚种内的文化进化率 ,提示鸣唱在防止杂交方面只有微弱的、也许是次要的作用。鸣唱定量特征的变异与微卫星频次相同 ,实际上在自然界中更可能是遗传决定的 ,这可以解释由于分析两个文化变异指标所得出的结果的不一致性。鸣唱的声学特性可能由于栖息地的差异或形态上的限制而发生了演变 ,而文化传播单位 (Meme)的特性可能由于学习鸣唱和文化传播而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