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7篇
  5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优化超临界CO2低压、低温杀菌技术,降低细菌群体感应对杀菌效果的影响。采用液质联用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胞外多糖的含量,采用微量扩散法测定所选群体感应抑制剂姜精油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优化联合超临界CO2杀菌工艺。随着菌落总数的增加,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胞外多糖在菌悬液中积累,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菌体感应导致超临界CO2杀菌效果下降。姜精油可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其最小抑制浓度为200μg/mL,且在亚抑菌浓度下可以显著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泳动性、生物膜形成(抑制率为64.20%)及菌悬液中的胞外多糖产生(抑制率为45.1%)。联合杀菌的最优工艺为群体感应抑制剂浓度75μg/mL,杀菌条件为15 MPa、40℃、20 min。姜精油可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应用于超临界CO2杀菌可以大幅度提升其杀菌效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4.
5.
非0l群霍乱弧菌,是霍乱病的潜在病因菌。国内外对此均有报告。非01群霍乱弧菌广泛存在于江、河入海口处、海湾、湖泊、淡成水网落处等,它能引起散发性霍乱病以及大面积的流行霍乱病,由非0l群霍乱弧菌引起感染性腹泻,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为弄清非0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重复序列-PCR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PCR(REP-PCR)和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ERIC-PCR)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分子分型研究和亲缘关系的探讨,并使用Hunter和Gaston方法计算分辨力指数.结果显示40株副溶血性弧茵分离株均可扩增产生可重复的DNA指纹图谱,并且不同菌株基因组DNA的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根据SPSS10.0软件得出的树状图结果,REP-PCR可以把40株茵分为21个型,分辨力指数可达到0.953,优势菌型为G1型;ERIC-PCR可将40株菌分成4个型,分辨力指数为0.5.研究显示重复序列-PCR方法可以用于该菌分型分析,REP-PCR具有较好的分型能力.在两种PCR的DNA指纹图谱中,血清型O1群与O3群主条带均非常相似,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新编码鉴定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种类不同,其生化特征不一。本文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等4个科、36个菌属、103个种及4个生物群的细菌进行7位数编码,建立了新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编码鉴定法。为此,编著《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新编码鉴定手册》,介绍此法的理论、有关技术及编码检索表。制备出发酵型与氧化型共用的一套鉴定系列培养基,并对部分培养基作了改良。使用新编鉴定法鉴定23个菌属709株标准菌株及临床参考菌株,与常规法鉴定结果的鉴定符合率为97.74%。本法的操作简单。判定容易,应用面广,是目前我国的最佳方法,适合基层实验室使用。与法国的  相似文献   
8.
强壮前沟藻化感物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藻化感作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现象。选取强壮前沟藻指数生长初期Ⅰ和平台生长初期Ⅱ两个阶段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海洋原甲藻、锥状斯氏藻及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萃取了阶段Ⅱ的粗提物,抑藻检测表明其具有"杀藻"效应,通过GC/MS分析该粗提物中具有潜在化感作用的物质种类。研究发现强壮前沟藻两个生长阶段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均产生强烈致死效应(phaseⅠ:F=15.18475,P=0.00298<0.05;phaseⅡ:F=6.24559,P=0.03149<0.05);锥状斯氏藻在强壮前沟藻滤液中生长,实验结束时两个阶段中的细胞密度分别是对照组的79.3%和68.9%;海洋原甲藻在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滤液实验的最后3d,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F=4.84438,P=0.04925<0.05);而等鞭金藻在强壮前沟藻两个生长阶段滤液中被抑制现象不明显(P>0.05)。强壮前沟藻滤液实验表明,强壮前沟藻能够向微环境中分泌代谢产物来抑制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的生长,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种类特殊对应性。上述实验结果还表明,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的滤液具有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为明显。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强壮前沟藻生长阶段Ⅱ滤液中的代谢产物,检测发现其代谢粗提物具有溶藻效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粗提物中存在4种可能产生化感抑制作用的物质,其中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被认为具有抗滤过性病原体和抗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一种能够对人类以及鱼、虾、贝类等水产品致病的弧菌,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也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物种基于全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和重要遗传元件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采集自全国4个省份的68株溶藻弧菌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113株公开发表的...  相似文献   
10.
黄鳍鲷弧菌病病原特性及其全菌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燏  徐刚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2):1-5
自湛江市发病养殖黄鳍鲷分离一株致病菌。对该菌的基本特征、药物筛选、灭活全菌苗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溶藻弧菌,且对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氟哌酸、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pH6.0比pH8.4时灭活效果好,加入福尔马林可以提高灭活效果;全菌苗能够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减少攻毒时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