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混合培养体系对染料的脱色和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混合培养体系对染料的脱色和降解的条件,为实际应用奠定一定基础.方法:利用4株细菌和4株丝状真菌组建了一真菌细菌混合物培养体系,考察了该混合培养体系对各单一依染料的脱色与降解情况,初步研究了其对混合染料脱色与降解的工艺条件,包括接种比例、处理时间、氧气供应、接种顺序等.结果:真菌与细菌同时接种,且接种比例为2:1,振荡培养到3h就达到很高的脱色率和降解率,12h时脱色率和降解率分别达到98.36%和89.89%;而且该混合培养体系对高浓度染料有较强的耐受性,在染料浓度高达320 mg/L时,脱色率和降解率仍高达97.03%和74.03%.结论:得到了该混合培养体系对染料脱色和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乙醇提取物的己烷萃取部分分得3个化合物和-甾体混合物,三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Sorghumol(1),木栓酮(2)和棕榈酸(3),甾体混合物经EI-MS、ESI-MS/MS技术确定含有24-异丙烯基胆甾醇、开唇兰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所有化合物均为该植物首次报道,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并首次对其光谱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化合物2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3.
低剂量混合污染生态毒理与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中的化学品往往以低剂量混合形式存在.对单一化学品高剂量暴露下的生态毒性研究成果,难以适用于环境中低剂量混合物的生态毒理效应诊断及风险评价.文中概述了低剂量化学品混合污染生态毒理及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低剂量化学品混合污染诊断的分子毒理研究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并介绍了简单和复杂混合物的风险评价方案.对低剂量混合污染生态毒理与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动向提出了见解,指出低剂量化学混合物的研究需要寻找敏感终点,引入多学科手段,积累更多的数据,建立完善、统一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研究了杀虫植物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中麻醉成分苦皮藤素Ⅳ和毒杀成分苦皮藤素Ⅴ混合物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3龄幼虫腹纵肌神经肌肉兴奋性接点电位(EJPs)的作用。结果表明,苦皮藤素Ⅳ比例较高(Ⅳ∶Ⅴ= 3∶1)时对EJPs的影响与单用苦皮藤素Ⅳ差不多,而苦皮藤素Ⅴ比例较高(Ⅳ∶Ⅴ= 1∶1和1∶3)时可使EJPs阻断时间明显延长。根据以上结果初步认为,虽然苦皮藤素Ⅳ和Ⅴ单独对EJPs的阻断作用基本相似,但它们对突触谷氨酸受体通道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培养前脂肪细胞3T3-L1,MTT法检测CLA对3T3-L1增殖的影响;以油红O染色检测3T3-L1分化过程胞内脂肪的堆积;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LA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 t10,c12-CLA以及CLA混合物对前脂肪细胞3T3-L1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油红染色比色结果表明,t10,c12-CLA具有显著的抑制脂肪分化作用(P<0.05).RT-PCR结果显示,在前脂肪细胞3T3-L1分化过程中,经100 μmol/L t10,c12-CLA和50 μmol/L t10,c12-CLA处理后PPARγ2 mRNA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52.1%,83.0%.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     
852171 DNA片段链的分开及其从非变性聚丙烯酞胺凝胶中的分离〔英〕/James,R.…了Anal.Bioehem一1954,140(2)一456一458〔译自DBA,1984,3(21),84一09915〕 报道利用尿素和温和加热快速而定量地变性双链DNA(d sDNA)的一个技术。利用DNA聚合酶和适当的““PdNTP,通过填充反应将带有5产延长末端的DNA片段的3/末端加以标记,没结合的标记混合物通过SephadexG一50柱并用SDS一EDTA洗脱除去。标记的dSDNA加入固体尿素,65℃保温3分钟,接着在上聚丙烯酸胺凝胶前快速冷却变性。变性的互补DNA链在丙烯酞胺与双丙烯酸胺比率为60,1的非变…  相似文献   
7.
三七环二肽成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从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根中分离得到14个环二肽成分,通过波谱解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环-(亮氨酸-苏氨酸)(1)、环-(亮氨酸-异亮氨酸)(2)、环-(亮氨酸-缬氨酸)(3)、环-(异亮氨酸-缬氨酸)(4)、环-(亮氨酸-丝氨酸)(5)、环-(亮氨酸-酪氨酸)(6)、环-(缬氨酸-脯氨酸)(7)、环-(丙氨酸-脯氨酸)(8)、环-(苯丙氨酸-酪氨酸)(9)、环-(苯丙氨酸-丙氨酸)(10)、环-(苯丙氨酸-缬氨酸)(11)、环-(亮氨酸-丙氨酸)(12)、环-(异亮氨酸-丙氨酸)(13)、环-(缬氨酸-丙氨酸)(1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10为新天然化合物,化合物2~3、11~14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和11、3和4、12和13分别为一对混合物,比例分别为2:1、1:1和2:1。  相似文献   
8.
王琛柱 《昆虫知识》2006,43(6):891-891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斑蝥胁kfranciscanus的幼虫通过模拟产生一种雌蜂的性信息素,可以吸引雄蜂的来访。这条诡计使得斑蝥幼虫能够免费搭上雄蜂的便车,并最终到达一个由蜂卵围绕着的布满花粉和花蜜的“地下宝藏”。saul—Gershenz和Millar研究发现,模拟1只雌蜂的外观并不足以诱惑1只雄蜂,由着色的铝箔制成的雌蜂模型并不能引起雄蜂的注意,但是斑蝥幼虫或雌蜂头部的提取物能吸引雄蜂.通过对提取物进行分析,发现斑蝥幼虫产生的烷烃混合物有效地模拟了这种蜂的性信息素。提取物的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高效率的遗传转化已经在一个玉米遗传材Zea mays Linnaeuo诱导成功,该转化是通过供体DNA和受体的白花授粉结合而进行的。每一穗的胚乳最高转化率为9.29%。DNA是在花粉与DNA的糊状混合物中提供给花丝的。被转移入胚乳中的外源DNA在胚乳形成过程中表达。目前还不知道胚乳中的外源DNA片段是否已经结合到细胞核中,或是以片段或其它状态存在于核中。已经阐明全部四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外源DNA被转移入(ⅰ)同一籽粒的胚和胚乳中,(ⅱ)仅仅转入胚中,(ⅲ)仅仅转入胚乳中,(ⅳ)既不在胚中也不在胚乳中。另外还阐明,进入胚中的外源DNA在胚的形成、发芽、营养生长和分化,以及生殖生长整个过程中都一直保持着,最后在以后世代的胚和(或)胚乳中显露出来,并在胚乳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在新一代中被转化胚乳的频率相当低,这可能是转移到胚中的外源DNA不稳定所致。  相似文献   
10.
<正>印度杧果象是杧果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在一次杧果象的自然夭敌的调查中,发现受害杧果果实中有染病的幼虫。将染病幼虫浸解并用纱布过滤,滤物在10009下离心,上清液混人6%的聚二乙醇6000,振荡30分钟。混合物在30,0009下离心1小时,将沉淀颗粒溶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