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3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63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研究了马桑内酯(CL)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内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神经元的影响.结果表明:CL作用后,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反应强度减弱;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变化不明显,但反应增强.推测:CL可能引起海马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使动物模型致痫的基础,其机理可能与阻断GABA的合成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学等方法对原代培养大鼠脊神经元的形态及其纽蛋白(vinculin)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实验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神经元,用细胞松驰素D(cytochalasinD)-丝状肌动蛋白解剖处理细胞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同时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显示细胞内纽蛋白的分布,结果: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元可见2-4个细长的突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纽蛋白姑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均有分布,细胞松驰素D处理细胞后,神经元胞体变大,轮廓不清,突起增多,变矩,变粗,多分支且分支末端膨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纽蛋白在核周的人布明显增加,而且在突起内的分布则变得不连续,呈散在点状。结论:丝状肌动蛋白(filemental-actin,F-actin)的完整性对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形态是必需的,神经元形态的变化与纽蛋白分布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将C.elegans n-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t-1的cDNA插入到腺病毒的穿梭载体pAd-CMV中,并与骨架载体同源重组,构建腺病毒重组体(Ad.GFP.fat1),通过包装细胞系(293)产生重组腺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增殖试剂盒(MTT)和凋亡染色试剂盒分析fat-1基因对大鼠皮层细胞凋亡的影响,核糖核酸酶保护性分析,检测fat-1基因在大鼠皮层细胞内的表达,酶联免疫分析花生四烯酸类(Eicosanoids)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E2)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得到预期的重组病毒;fat-1基因在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细胞中能有效异源表达,2d后,可检测到fat-1 mRNA的条带,与对照Ad.GFP细胞相比,fat-1基因明显抑制了大鼠皮层细胞因诱导产生的凋亡(35%),受保护细胞的前列腺素含量也明显地减少(30%).  相似文献   
4.
江连海  沈锷 《生理学报》1985,37(6):503-509
在麻醉的32只猫记录了电刺激颌下腺神经支引起的上涎核平均场电位和单位放电。逆行电刺激颌下腺神经支引起的上涎核平均场电位分布在同侧脑干背面闩部头端5.5—8mm处,与过去的组织学结果大致符合。用微电极在上涎核记录了68个对刺激颌下腺神经支有反应的单位,其中33个单位作了碰撞试验。有9个单位符合逆向反应标准,它们是真正的颌下腺节前神经元,逆行反应的潜伏期为14.4±2.5ms,其轴突传导速度为2.9±0.1m/s。其他不符合逆向反应标准的单位,对刺激颌下腺神经支仍能发生反应,估计多为中间神经元。在一部分单位观察了电刺激舌神经或味觉刺激舌引起的反应。根据这些观察对上涎核内存在复杂神经元回路的可能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庄瑞春  杨俊卿 《生命科学》2008,20(1):101-104
PPARβ是配体活化的核转录因子,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PPARβ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十分丰富,日前对PPARβ的研究比较少,但现有的研究表明PPARβ可能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将对PPARβ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NO对下丘脑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 (KCa)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膜片钳技术内面向外式及细胞贴附式。结果 :NO可直接或通过升高cGMP来提高KCa通道的开放概率 (Po) ,这种增强作用是因为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及开放频率增加。结论 :下丘脑神经元中NO可通过不同机制激活KCa。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介于此,本刊将就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设立专栏,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解干细胞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吗啡对培养海马神经元钙离子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吗啡对海马神经元[Ca^2 ]i影响的机制,为探索吗啡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与可能的治疗途径。方法:荧光探针Fluo-4标记细胞内游离钙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吗啡对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Ca^2 ]i的影响。结果:吗啡急性刺激引起海马神经元[Ca^2 ]i升高,CTOP不能阻断吗啡引起的细胞内[Ca^2 ]i增加,而naltrindole能阻断吗啡引起的细胞内[Ca^2 ]i反应;Thapsigargin预处理阻断吗啡诱导的细胞内[Ca^2 ]i增加,Verapamil预处理不能完全抑制吗啡引起的细胞内[Ca^2 ]i增加;吗啡长时程作用后,海马神经元[Ca^2 ]i升高,加入纳络酮急性戒断后,不能阻断吗啡引起的细胞内[Ca^2 ]i升高,反而引起[Ca^2 ]i异常升高。结论:吗啡急性刺激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增加主要来源于δ2阿片受体介导的IP3敏感的钙库释放。  相似文献   
9.
用正弦调制的移动光栅测量了120个猫纹状皮层神经元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空间整合特性。结果表明:(1)大多数细胞的传统感受野具有长宽相近的结构,然而它们的整合野多数是宽而短或者窄而长的长条形。(2)整合野大小为传统感受野的2—7倍,平均为3.7倍。简单细胞与复杂细胞整合野的大小没有显著差别。(3)随着感受野的视网膜偏心度的增加,整合野大小有逐渐增大的趋势。(4)感受野靠近视网膜垂直中线的细胞,其整合野可以跨越中线进入同侧视野;在两半视野中整合野的范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同侧视野整合野的作用强度明显弱于对侧视野。以上结果提示,初级视皮层神经元能够对大范围内的图形特征进行整合,这种整合作用来自两侧视野。  相似文献   
10.
NGF—Tf偶联物对PD模型中黑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眼镜蛇毒纯化的神经生长因子(NGF)与的转铁蛋白(Tf)通过生物素-亲和素偶联,观察其对于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引发的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黑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电镜下对小鼠脑组织切片的观察表明:MPTP组元的髓鞘脱落,并出现大量空泡和线粒体峭变形;光镜下对HE染色的切片则观察到MPTP组神经元中再现空泡,Nissl体溶解,胞核固缩,并有Lewy小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