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信息熵的我国日降水量随机性和时空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日降水过程呈现明显的随机性与时空差异性,如何准确认识其时空变化规律对洪涝灾害防治等实际工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61—2013年全国520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数据,选用信息熵指标研究我国日降水量的随机性.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我国东南地区日降水量的随机性大于西北地区,且不同等级日降水量随机性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小雨(降雨量0.1~10 mm,P_0)等级日降水量随机性较大,差异不明显,中雨(10~25 mm,P10)、大雨(25~50 mm,P25)等级日降水量随机性最大,差异明显,暴雨及以上(≥50 mm,P50)等级日降水量随机性最小,差异最明显.整体上,日降水的信息熵值呈上升趋势,表明全球气候变化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日降水量的随机性增大,尤其表现为极端暴雨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大.日降水信息熵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可以很好地综合反映我国日降水量随机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可为洪涝灾害防治、农业规划布局、生态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浑太流域洪涝灾害及其治理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顺、鞍山、辽阳等在内的中部城市群提供年用水量7.0×109m3的70%[5],对辽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剖析浑河、太子河洪涝灾害问题,找出其成因与特点,从生态与工程结合角度提出治理方略,为防洪减灾,振兴经济服务.2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2.1 洪涝灾害的一般分析  洪涝灾害是天降暴雨和下垫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它通常依赖气象、水文地理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因素.气象因素主要指暴雨,包括雨量、雨强和降雨落区.暴雨主要受大气环境制约,目前人类难以左右.然而,通过人工控制增减局地降雨…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论述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泥沙淤积与围湖垦殖、外洪内涝交织、区域协调机构缺乏与管理体制不统一等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了调整丘岗地利用结构与重建山区植被、构建避洪耐涝复合高效生态系统、建设分蓄洪区及协调人地、人湖关系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渊智  盛剑秋  张宏  陈彪  李世荣 《生物磁学》2009,(15):2854-2857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方法:通过随访14个HNPCC家系中222例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与非携带者,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分析种系突变携带者在不同年龄点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及两种基因种系突变累积患癌风险的差异。结果: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63.8%(60/94),非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0.8%(1/128),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为非突变携带者的317.6倍;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在60岁时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的平均累积风险度分别为92.4%、81.3%、29.6%,40岁以前发生胃癌的平均风险度较低(6.1%);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累积风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为HNPCC家系中患癌高危人群,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最常发生恶性肿瘤的部位为胃和结直肠;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晚稻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洪涝灾害风险度评估模型对华南地区晚稻生产和生育期的洪涝灾害风险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晚稻洪涝风险度分布大致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东南沿海地区风险度最高,中部地区居中,而桂北地区则最低,其中东南沿海地区风险度是桂北地区的1.4~2倍;从生育期来看,播种至拔节期的降水致灾效应在增加,这主要是受华南后汛期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的影响,而拔节至成熟期则在减少,但总体上近30年来华南地区晚稻洪涝风险度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风险度的变化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有明显的突变现象,此后风险度下降最为显著,下降速度达0.277 10 a-1;华南地区晚稻洪涝风险度的变化速度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过渡性,沿海地区在增加,尤其以珠江三角洲平原和潮汕平原增加最为显著,增加速度达0.10 10 a-1以上,内陆山区在减少,华南西部地区减少速度在0.05 10 a-1以上,这主要是地形过渡带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华南晚稻洪涝灾害风险的关键时期是播种至拔节期,重点关注区域是东南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6.
北运河流域雨洪“源-汇”景观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芳  程可欣 《生态学报》2019,39(16):5922-5931
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热潮涌现,这一强调雨洪弹性的领域却极度缺乏对于宏观水平过程的探究,未能系统理解雨洪过程的转变动态。由此,引入用以分析各类型生态过程及景观格局的重要理论——"源-汇"景观理论,以北运河流域洪涝过程的内在作用机制为例,着重强调与探求雨洪过程中"源"景观与"汇"景观的相对性与动态性。研究选取关键的景观因子指标,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测算雨洪径流动力值与地表景观阻力值,从而分析"源-汇"景观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中,作为初始径流"源"的区域集中于蟒山山地以及百望山及阳台山山地,易成为山体径流的源头;在北运河流域范围内,自然排水条件下,产生径流的"源"景观类型比例大小排序为:林地公建用地道路工业及设施用地居住用地荒地绿地农田;在5年一遇的重现期状态下,建设用地雨水消纳能力良好,10年以上重现期下其"源"作用偏强。非建设用地中的林用地在5年一遇重现期下"源"作用已很强,农用地一直有很强的"汇"作用。城市绿地在20年一遇的降雨下已有20%变成"源",其消纳雨水能力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实验;在北京城区内涝积水点体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征,径流过程随降雨强度的增大,以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扩散。北京城内洪涝灾害的成因多有缘于山体径流,需尽早探寻合理的手段与对策解决高山林地的径流问题。  相似文献   
7.
彭建  魏海  武文欢  刘焱序  王仰麟 《生态学报》2018,38(11):3741-3755
近年来频发的暴雨洪涝成为威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灾害类型,而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区域原有的景观结构和水文过程,是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加剧的重要诱因,定量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暴雨洪涝灾害及其风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茅洲河流域为例,基于CLUE-S模型、SCS模型及等体积淹没算法等,对12种暴雨洪涝致灾-土地利用承灾情景下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定量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相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下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随暴雨致灾危险性增加风险加剧显著;在同等致灾危险性水平下随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中等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中、高风险区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率表现出较高的协同变化特征;以50年遇危险性水平为例,随着建设用地面积由基期的15368.85hm~2增加至近期16076.07hm~2和远期16750.89hm~2,高风险区面积由254.07hm~2增加至276.48hm~2和286.2hm~2。由此可见,尽管暴雨强度的增加是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加剧的根本诱因,但是以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为表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14,自引:3,他引:111  
史培军  袁艺  陈晋 《生态学报》2001,21(7):1041-1049
土地利用所引起的流域下垫面变化严重影响着洪涝灾害的致灾过程,以深圳市为例,探讨下垫面条件对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应用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研制的小流域设计洪水模型-SCS模型对深圳市部分流域进行了径流过程的模拟,重点分析 了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前期土壤湿润程度等下垫面因素以及降雨因素对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径流量趋于增大;降雨强度越大、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而发生变化,CN值(Curve Number)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用地和水体;低值区主要出现在林地、灌草地、果园等植被覆盖较好,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第二大湖 ,它吞吐长江 ,接纳四水 ,总库容 1 .8× 1 0 10 m3,年平均迳流量 3.0 1 8× 1 0 11m3,是鄱阳湖的 3倍 ,黄河的 5倍 ,太湖的 1 0倍。洞庭湖区 ,以它不到湖南全省 1 /6的人口和耕地 ,每年生产出占全省总产量 2 0 %以上的粮食和80 %以上的棉花 ,30 %以上的油料和 40 %以上的水产品 ,每年为国家提供 2 .5× 1 0 9kg以上的商品粮 ,1 .5× 1 0 9kg商品棉 ,2 .5× 1 0 8kg商品油和 1 50 0万头商品猪 ,是全国的重点商品粮、棉和水产基地。在地理位置上 ,该区位于长江产业带主轴线和京广、浙赣、枝柳铁路重点开发的二级轴…  相似文献   
10.
汪辉  任懿璐  卢思琪  杜钦 《生态学报》2016,36(16):4958-4960
应跳出技术层面,从智慧层面看待洪涝灾害问题。阐述了生态智慧与城市韧性的含义,以生态智慧引导城市韧性建设的角度,从观念引导、权衡引导、功能引导、学习引导、协作引导、实施引导等6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韧性城市以及应对洪涝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