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6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属七种植物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1 3个 1 0 mer的随机引物对中国泡桐属的 7个种进行了 RAPD分析 ,对扩增形成的谱带进行了对比 ,发现 7个种间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带纹。经用 UPGMA法聚类结果说明可把研究的 7个种分成 2个类群。其中白花泡桐与川泡桐亲缘关系最近 ,二者与揪叶泡桐、南方泡桐、山明泡桐归为 1个类群。毛泡桐与兰考泡桐亲缘关系也较近 ,二者在系统演化上比较原始 ,归为 1个类群。  相似文献   
2.
泡桐无性系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和指数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年的泡桐无性系为材料,对包括材积、胸径、树高以内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指数选择法,分别对材积、胸径、树高进行了选择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胸径、叶基宽中等,树高、叶干重等最小。遗传力以材积、胸径、叶柄长最高,叶干重、叶面积、叶基凹入、叶基宽中等,树高最低。多性状选择指数优于单一性状。根据材积、胸径、树高的选择指数,选出了2个材积,胸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技术是70年代初在重组DNA技术、细胞培养技术以及生物反应技术等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一般认为生物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四个方面。近十几年来,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这些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取得了一些令 人鼓舞的成果,并在林木遗传改良方面展示了 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广西植物》1981,(4):51-52
第1期(2951年3月)花坪—南岭山地上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一,.···……钟济新农业生产与生态平衡……,·······················……,’’···……,·······……,..··....……银杉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一李瑞高罗汉果叶组织培养的研究··········...···········……,’’························……林…  相似文献   
5.
泡桐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4个提取泡桐叶片蛋白质组合的试验结果表明,用UKC(9.5mol/L尿素,5mmol/LK2CO3,1.25%CTAB,0.5%二硫苏糖醇,2%两性载体电解质pH3.5~10,5%TritonX-100)提取由10%冷(-40℃)三氯醋酸(丙酮配制,内含0.07%的巯基乙醇)处理的泡桐叶片干粉提取出的蛋白质总量和种类最多。这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泡桐叶片蛋白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泡桐进入农田,使风沙区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干热风的抗御能力,促使小麦稳产高产,对此已有广泛的报道;然而泡桐对麦田土壤水分和盐分以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动态,尚未见系统报道,这正是泡桐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小麦高产稳产的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pH分别为4.0、5.0)和Cu(0~200mg·kg-1)复合污染对白花泡桐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解毒机制.结果表明:未加Cu处理时,不同酸雨处理间,白花泡桐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均差异不显著;100和200mg·kg-1Cu处理时,pH4.0处理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而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pH5.0处理.Cu处理的叶绿素a/b值明显高于未加Cu处理.随着酸雨酸度增加,叶片铜含量明显减少,而根部铜含量明显增加.pH5.0时,随Cu浓度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持续增强,植物络合素和谷胱甘肽(GSH)总量均明显增加;而在pH4.0时,SOD、POD、CAT和APX活性呈先升后降,而GSH总量在Cu浓度为200mg·kg-1时明显下降.模拟酸雨加剧了高浓度Cu对白花泡桐的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白花泡桐、兰考泡桐、楸叶泡桐、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天然杂种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不同种间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种泡桐花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12种萜类、8种醇类、7种酯类、3种酚类、6种醛类、2种木脂素、2种苯类、2种酮类、2种烷烃和1种醚类共10类物质;5个泡桐种共有挥发性组分7种,包括1种萜类、2种醇类、1种酯类、2种酚类、1种酮类,且其特有物质分别为9、1、4、3、0种;5个泡桐种均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且醇类化合物中均以1-辛烯-3-醇和3-辛醇的相对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楸叶泡桐和毛泡桐相似性较高,而白花泡桐与其他种泡桐相似性均较低;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之和为70.7%,PC1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酯类、烷烃、萜类、醚类、酮类、醇类和苯类,PC2的主要贡献物质为酚类、醇类、醛类、酮类、醚类、苯类和木脂素;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选出1-辛烯-3-醇、1,2,4-三甲氧基苯和顺式茴香烯等11种标志性差异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可为不同种泡桐花挥发性成分的精准评价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1 属的起源根据地质历史资料和形态、生态综合分析 ,我们认为在第三纪早期 ,泡桐属中还只有一种 ,到第三纪中新世时 ,才分化成华东泡桐 ( Paulownia kawakamii)和毛泡桐 ( P.tomentosa)两个种。在第三纪地层中 ,毛泡桐叶的化石在我国山东、法国、捷克和北美都有发现 ,特别是同一时期在日本歧阜县发现类似华东泡桐直径 1 55cm的矽化树干 ,这样的大树 ,在现存的华东泡桐中是从未见过的 ,这说明在当时的环境下 ,华东泡桐是适应生长的。另外 ,在形态上两种泡桐均为树形较小、叶宽有角、叶缘有锯齿、宽大圆锥花序、深裂的花萼、较小的果实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