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RDS)时急性肺水肿的机制,我们应用静脉注射油酸引起RDS模型研究的肺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变化。我们的实验发现肺损伤后系数明显升高,证实油酸引起肺损伤早期确实存在急性肺水肿;肺微血管面积密度增大定量反映肺组织中血管扩张,充血;血浆6-酮-PGF1α和TxB2含量变化以及P/T比值呈增加趋势提示该变化与血扩张有密切关系;血清ACE活性升高表明血管内皮细胞膜受到损伤;此外形态学观察也发现血内皮细胞有形态及功能改变,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是 引起急性肺水肿更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诺卡氏菌对油酸的羟基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卡氏菌(Nocardia sp.N13)休止细胞对油酸(顾-9-十八碳烯酸)进行羟基化作用。用休止细胞转化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5,当菌体(干菌)与底物的最适比例为20 :1对,对油酸的转化率为83.4%,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影响转化的效果。N13休止细胞在磷酸缓冲液中重复转化3次仍可保持50%左右的转化率。红外光谱、质谱、棱磁共振鉴定产物为10-羟基硬脂酸。  相似文献   
3.
油酸(C18∶1)是双低菜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之一,合理的高油酸菜籽油脂肪酸组分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提高油酸含量是双低油菜品质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我国高油酸油菜品种选育相关研究进展缓慢,高油酸菜籽油产业化进程急需提速。围绕高油酸油菜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论述:国内外利用理化方法成功创建的油菜高油酸种质资源及其高油酸性状遗传模式;油菜高油酸性状的控制基因及其突变位点;世界上高油酸品种的培育以及我国高油酸品种的发展趋势;当前高油酸品种的不足及今后高油酸油菜品种的改良途径。为油菜育种工作者较全面地展示了国际上高油酸油菜在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今后我国高油酸油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2个龙生型花生高油酸种质与低油酸珍珠豆型品种杂交组合F2的油酸、亚油酸含量及其比值(O/L值)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油酸、亚油酸含量的遗传均表现为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控制油酸含量主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值和遗传率在组合I中分别为8.6281、-2.0164和65.26%,在组合II中则分别为10.6638、1.0652和71.39%;控制亚油酸含量主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值和遗传率在组合I中分别为8.0327、1.2858和73.64%,在组合II中则分别为9.0885、-1.0826和71.59%。O/L值的遗传表现为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6855、0.6814(组合I)和1.6842、0.8835(组合II),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6838、0.024(组合I)和-1.6559、-0.5127(组合II);加性×加性效应(i)、加性×显性效应(jab)、显性×加性效应(jba)、显性×显性效应(l)分别为0.6812、0.024、-0.6803、-0.0244(组合I)和0.8822、-0.5124、-0.8594、0.496(组合II);组合I、II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2.57%和88.64%。  相似文献   
5.
高油酸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子仁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达到80%左右,其中油酸是影响花生油理化稳定性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品质指标。十五以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花生国际竞争力和满足国内人们对高品质花生油的消费需求,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种成为我国重要的花生品质育种目标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高油酸花生突变体、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理、育成发放的高油酸花生品种的研究进展,对高油酸花生品种系谱、育成方式进行分析。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高油酸花生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假丝酵母Candidasp.99—125发酵生产脂肪酶的过程中油脂代谢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甘油酯、油酸、棕榈酸等物质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与菌体生长和产酶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结果发现油酸的消耗能够显著地促进脂肪酶的合成(油酸质量浓度从30g/L降低到10g/L),并且细胞对油酸和棕榈酸的利用没有选择性,最终发酵脂肪酶活力可达8000U/mL。  相似文献   
7.
德国近年来油菜高油酸育种的一些情况,其中包括高油酸育种的意义,育种方法,高油酸突变体的遗传特点,高油酸-低亚麻酸育种的可能性和高油酸油菜的应用前景等,对于我国育种新技术的改进、改良和创新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固定化假丝酵母(Candida sp.)-1619脂肪酶合成聚乙二醇400油酸单酯与双酯的影响因素。不同摩尔比的底物反应6h都有单酯和双酯生成。酸与醇的摩尔比为O.25:1到2:1时,生成单酯与双酯的比例在3.5:1到4:1的范围内;当酸与醇的摩尔比达到3:1至8:1时,单、双酯的生成量相仿。反应达平衡时(24h),不同摩尔比底物的反应产物都是双酯。在含己烷的反应体系中,反应平衡时有单酯存在,摩尔比为2:1时,反应物中单、双酯比达到l:3.2。  相似文献   
9.
羚牛肉、脂、蹄腺分泌物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对于大型偶蹄类动物的利用已有较多先例,北美麝牛(Ovibous muschtus)近年在加拿大、美国等已经驯养,并以其毛绒作为一种特殊的毛丝工业原料。美洲野牛(Bison Americasus)已与家牛杂交生产肉用牛。我国青藏高原的牦牛(Bos grinus)与黄牛杂交而成的犏牛,已成为藏民的主要肉乳兼用牛。羚牛(Budorcas taxicolor)系稀有动物,为亚洲特产,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及不丹。中国的羚牛分布于川、陕、甘、滇、藏5省区,为分布区最广、数量最多、资源量丰富的国家(Wu,1985)。  相似文献   
10.
油菜(Brassica napus)油酸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油酸油菜品系04-863(油酸含量80.5%)与低油酸油菜品系湘油15号自交系04-1020(油酸含量62.7%)为材料,通过杂交获f1、F2代和回交一代,研究了油菜油酸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1)油菜油酸性状属数量性状.呈连续变异.很难明确分组;2)杂种一代表现为两亲本的中间类型,但受母本的影响较大,当以高油酸品系04-863为母本时,F1代的油酸含量(X=73.41)分布倾向高油酸亲本,相反,若以低油酸湘油15号自交系04-1020为母本,F1代油酸含量(X=67.75)分布则倾向低油酸亲本;3)对环境条件变化比较敏感,亲代(P1、P2)或F1代都存在着由于环境条件差异而引起的表型差异.F2代广泛分离既有基因型分离的差异,又有环境引起的表型差异.度量这种差异分别以方差和标准差来表示离开平均数的变异程度,在各世代中以F2的方差和标准差最大,分别为V=52.81,S=7.28;4)各代变异的次数分布大体上符合正态分布,即极端类型个体少,中间类型多;5)支配油菜油酸性状的基因数为一对主基因符合孟德尔的3:1分离规律,其回交比例为1:1,油酸性状的遗传力为69%~71%,是由于遗传差异引起的,另31%~29%则是由于环境差异引起的.说明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分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