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武汉东湖磷含量的变动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武汉东湖水体中磷含量(均以PO4计算)的周年逐月季节和年际变动及其分布上的差异(1973-1985年)。按面积加权法计算总磷的平均含量为0.244毫克/升(1983-1985年),总溶解磷和溶解活性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1毫克/升和0.051毫克/升(1981-1984年),总磷和总溶解磷周年中出现两次高峰含量,即春季(3-5月)和夏末秋初(8-9月)。低含量出现在水温最低的冬季(12-2月),周年中溶解活性磷高峰含量出现在冬末春初(1-3月),低含量多数出现在春天夏初(5-7月)。东湖水体中磷含量平面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而垂直分布表层和底层差异小,各种形态磷的组成中颗粒磷所占比较最大(1983-1984年平均值),平均占总磷63.4%,溶解非活性磷所占比较最小,平均占总磷12.0%。  相似文献   
3.
中国太湖1950年以来主要环境的变化和迅速富营养化的开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Cha.  WYB 《古生物学报》1996,35(2):155-174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350km^2,位于长江三角洲(面积35000km^2)的中部,自6000年前太湖形成以来,湖泊经历了几个主要变化,1950年以前太湖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海侵和湖盆大小,海侵是太湖形成的主要原因。太湖形成后,在不同的干燥和湿润时期,湖盆经历了由一系列的小湖或统一湖盆之间的波动,但一般来说,近2000年以来,湖盆的大小在增大,然而1950年以后,为适应人口的增长,许多浅水  相似文献   
4.
对广州市白云山6个检测点的水体检测表明,白云山森林有明显的净化功能,森林内3个检测点的水体保持良好的水平,其检测项目符合评价标准;但其余3个测试点因靠近郊区或在人群活动的地方,受城市污染影响,环境污染已超出自然净化能力并出现有2~3个项目超标,因此在白云山的治理中,必须及时注意森林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对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摇蚊幼虫对底泥中氮、磷释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天乙  刘孜 《昆虫学报》1995,38(4):48-451
本文研究了摇蚊幼虫对底泥中氮、磷释放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摇蚊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摇蚊幼虫能明显促进底泥中氮、磷的释放,而释放到水层中的氮、磷又容易被藻类吸收利用,从而促进藻类生长。这种生态效应与水体营养循环和富营养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武汉东湖颗粒有机碎屑现存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武汉东湖三个采样点的颗粒有机碎屑现存量进行了测定,三个站的平均量(以dmm^3/1表示)分别为72,505、18,125和52,398。其现存量与湖水的pH值无关;与水温有一定的正相关,但这种关系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7.
自然水体中微生物种类丰富,采集了上海周边的湖水、河水、海(岸)水、井水四类水体各两处样品,设计了含0.1μm终端截留孔径的半自动分级过滤装置分离富集不同粒径的水体微生物,使用原核微生物通用引物对16S rRNA基因V3+V4区扩增,高通量测序获得序列,对四类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比较分析,关注了能穿透0.22μm常规除菌过滤孔径的超微小微生物。结果显示水体环境主导了微生物的群落差异,河水与湖水中的群落总体接近,不同于海(岸)水和井水;海(岸)水和井水的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0.1μm上截留的优势超微小微生物在河水与湖水样品中均为Proteobacteria门SAR11 clade目的Clade Ⅲ和Actinobacteria门Sporichthyaceae科HgcI clade,海(岸)水中为Proteobacteria门SAR11 clade目的Clade Ia和Nanoarchaeota门Woesearchaeia古菌,井水中为Nanoarchaeota门Woesearchaeia属古菌以及未定域或未分类的微生物。其中未定域的微生物16S rRNA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上单独成簇,可能是古菌的一个新类型。本研究所使用的分级过滤装置显示了在发掘超微小微生物上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于2012年9月通过浮游动物添加实验,研究了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隆腺溞(Daphnia carinata)对上海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氨氮和可溶性活性磷浓度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增加,大型溞组浮游植物密度较空白组降低了70.3%,隆腺溞组浮游植物密度较空白组降低了80.0%,叶绿素a浓度分别下降了80.4%和75.2%,叶绿素a与氨氮、可溶性活性磷呈显著相关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较空白组也发生较大变化,硅藻、蓝藻和绿藻密度比例明显降低,隐藻、裸藻和甲藻在实验结束时没有检出,说明大型溞和隆线溞能有效控制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并能够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同时,附着藻类密度较空白组也有明显减少,说明大型溞和隆线溞对附着藻类也有一定的牧食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典型河蟹养殖池塘水体在不同养殖阶段的微塑料丰度和赋存特征进行了研究。河蟹养殖池塘中微塑料丰度处于200—1640个/m3的水平,在全国与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养殖前中期微塑料丰度较低,而养殖末期微塑料丰度较高。河蟹养殖周期中的引水和排水过程、养殖过程中塑料制品的使用和老化及养殖过程中水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对河蟹养殖池塘的微塑料丰度变化产生影响。而养殖过程不仅影响了微塑料丰度,还影响了河蟹养殖池塘的微塑料特征,微塑料的形状、粒径、颜色及聚合物类型都在不同养殖期发生变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水样养殖过程中微塑料生成和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养殖末期较高的微塑料丰度表明可能需要关注养殖尾水排放对天然水体微塑料赋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姜玉峰  李晶  信瑞瑞  李艺 《植物生态学报》2022,46(10):1268-1279
随着沿海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其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实现红树林周边典型人类活动时空动态变化监测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意义重大。该研究基于Landsat多时相遥感数据和GoogleEarth Engine平台,通过面向对象的机器学习方法,融入水体季节波动信息作为分类特征,获取了1990、2000、2010和2020年4个不同时期中国沿海红树林分布省区(包括广东、福建、浙江、台湾、广西及海南) 30 m分辨率的养殖池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解析养殖池塘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4个时间节点的沿海养殖池塘面积总量分别为2 963、5 200、5 377及4 805 km2,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于2010–2020年间达到峰值。沿海养殖池塘面积变化趋势和达峰时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性,其主要原因是红树林保护政策、养殖池塘规范管理和阶段性经济目标的区域差异化。(2)我国沿海养殖池塘集中分布在21°–24°N区域(广东和广西),与红树林沿纬度的分布格局呈错峰分布。其中,红树林与沿海养殖池塘集中分布区(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