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8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质联用内标法 测定植物材料内源IA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因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很低,对于它的定量分析研究还没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目前,植物激素的测定方法可归纳为:生物试法,物理化学法和免疫法。气-质联用(GC-MS)内标法为物理化学法的一种,它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内源激素提取所需植物材料量小(鲜重1g 即可)等优点,在国外1978年就开始使用了,但国内尚无文章专门介绍。本文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验,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原理、计算及操作程序,以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产自国内外4个地区的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并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从4个产地13批次丁香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2种(匹配度均高于75),其中,主要成分含量排名前两位的均为丁香酚、(-)-α-芹子烯,排名第三位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顺式-α-没药烯(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平均为3.75%)、罗勒烯(中国广东,平均为4.21%)、亚麻三烯(中国广西,平均为3.74%)、丁香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平均为3.60%)。表明同一产地的丁香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对丁香产地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既可以将4个产地的丁香很好地区分开来,又能反映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HS-SPME-GC-MS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法,能有效区分4个产地的丁香,该方法可作为丁香产地的鉴别方法,也为进一步比较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铁观音加工工序中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分别萃取了铁观音堆青、炒青、烘焙三个工序中产生的香气,用气质连用仪(GC/MS)对这些香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 SPME 所收集的铁观音堆青、炒青、烘焙工序所产生的香气成分中分别鉴定出22、32和19种主要香气成分。其中,2-乙烯基-1,1-二甲基-3-亚甲基环己烷、苯乙腈、吲哚、2-乙基己醇、癸醛均出现在三道工序的香气中。  相似文献   
4.
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和古尼拟青霉P. gunnii菌丝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两种菌丝体中的挥发性成分,经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别分析出25种和32种挥发性成分。在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挥发性成分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1,5-二氢-1-甲基-2H-吡咯-2-酮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65.78%和12.77%;在古尼拟青霉菌丝体中挥发性成分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E,E)-2,4-癸二烯醛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62.11%和12.32%。两种菌丝粉共有8种共有成分,分别占蝙蝠蛾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71.58%,古尼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69.67%;由此可见蝙蝠蛾拟青霉和古尼拟青霉菌丝体主要挥发性物质的成分是相同的。通过对蝙蝠蛾拟青霉和古尼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两种真菌菌丝体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植物的挥发性气味对传粉者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究红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Hongyang’雌花的挥发性气味对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行为反应的差异。【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鉴定红阳猕猴桃雌花挥发性物质成分及相对含量,并通过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测量系统(GC-EAD)和Y型嗅觉仪测定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对红阳猕猴桃雌花气味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GC-MS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雌花挥发性气味含有33种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酮类、烃类、萜烯类、醛类、胺类和盐类。GC-EAD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雌花挥发性物质中7种化合物芳樟醇、壬醛、苯乙醇、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苯甲酸乙酯、水杨酸甲酯和顺式-3-己烯醇2-甲基丁酸酯能够引起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触角反应,而3种化合物乙酸叶醇酯、水杨酸乙酯和β-紫罗酮只引起东方蜜蜂的触角反应。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雌花的气味对东方蜜蜂具有引诱作用(P> 0.05),引诱率为60%;对西方蜜蜂具有驱避作用(P <0.01),驱避率是67.5%。【结论】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对红阳猕猴桃雌花挥发性气味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东方蜜蜂对红阳猕猴桃雌花的气味无明显趋性,而西方蜜蜂对红阳猕猴桃雌花的气味具有明显驱避。因此,为红阳猕猴桃授粉时,东方蜜蜂相对于西方蜜蜂更理想。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SO2漂白伤害程度的红提果实进行香气成分的提取与鉴定,以探讨SO2漂白伤害对贮藏葡萄果实中香气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经漂白伤害后其具有芳香气味的气体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主要成分醇类化合物下降最多,而具有刺激难闻气味的酸类化合物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此外,4-萜烯醇、正己醇、月桂醇、松油醇、芳樟醇、橙花醇、乙酸萜烯酯及青叶醛等具有葡萄特征性香味的化合物在香气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或消失,而异辛醇、1-辛烯-3-醇、壬酸、辛酸、正癸酸、乙酸、己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2-丁基-5-(2-甲基丙基)-噻吩等具有臭味或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出现或所占比重上升.说明,SO2伤害对红提果实香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香味化合物所占比重的减少或消失及异味化合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该植物挥发性成分,然后通过气质联用技术(GC-MS)结合保留指数以及标样对照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试验确定了PDMS/DVB固相微萃取对糖蜜草挥发物的萃取效果最好,并从中鉴定出33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0.94%,主要为烷烃和萜烯类化合物。该研究为开发糖蜜草作为水稻螟虫的驱避植物进行害虫安全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驱避性挥发物的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辉  孙家英  彭林彩  赖川  朱朝菊 《广西植物》2017,37(8):1074-1082
通过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山苍子核仁油提取条件,以期建立更高产率的提取方法。该研究在单因素设计基础上,选取液料比、微波功率、萃取时间、萃取温度4个主要因素,分析这4个因素对山苍子核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拟合分析,得出山苍子核仁油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6,萃取温度为69℃,微波功率为337 W,萃取时间为63 min,在此条件下山苍子核仁油提取率为37.42%,与环己烷溶剂回流法相比较提取率提高了30.11%。气质联用仪分析结果显示,山苍子核仁油主要成分有16种占总成分的88.21%,鉴定出10种脂肪酸占总成分的78.24%,饱和脂肪酸有4种占总成分的43.23%,不饱和脂肪酸有6种占总成分的35.01%,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为月桂酸(31.36%)。该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严谨、可靠,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山苍子核仁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中糖与糖醇乙酰化及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用1-甲基咪唑为溶剂和催化剂、盐酸羟胺和乙酸酐为肟化和乙酰化试剂,对植物样品中糖与糖醇进行乙酰化衍生化后的气相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的分析方法.并对糖与糖醇乙酰化影响较大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组成和反应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糖与糖醇乙酰化各步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析了各组分间相互作用及其用量对衍生化效率的影响.对多种糖与糖醇乙酰化产物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FID检测及GC-MS结构鉴定.研究证明,在合适条件下应用此方法对糖与糖醇进行乙酰化,反应完全,产物单一,能得到理想的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效果.适用于微量植物组织中多种单糖、双糖及其糖醇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贴梗海棠挥发性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提取并分析了贴梗海棠花蕾和花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发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花蕾开放的过程中,含量从24.67%下降到1.77%,而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含量则从0%增加到47.23%,表明在贴梗海棠花蕾开放的过程中,在植物体内多种酶的共同作用下,二者存在着生物转化,依据此结果,我们提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与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贴梗海棠开放过程中生物转化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