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婪步甲属四新种记述:鞘翅目:步甲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记述了四川和贵州地区婪步甲属4新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西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1.无齿婪步甲Harpalus(Pseudoophonus)adenticulatus,新种(图1) 身体背面黑色,具光泽。唇基前缘和侧缘、上唇、上颚基部、足和身体腹面黑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甘南亚高山区步甲科昆虫群落特征和多样性的时序变化,分析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甘南亚高山区生态动态监测及步甲科昆虫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巴氏诱罐法在6月上半月、6月下半月、7月上半月、7月下半月、8月上半月、8月下半月和9月上半月,共7个时间采集步甲,室内进行分类鉴定,分析甘南亚高山区步甲科昆虫群落的时序分布和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共采集步甲科成虫2 418头,经鉴定隶属16属33个种。青步甲属、通缘步甲属、斯步甲属、蜗步甲属和步甲属共同构成了该地区的优势类群;步甲科昆虫属水平物种数和多样性时序动态呈单峰型变化,均在7月下半月达到最高值。时序波动对步甲个体数、物种数、Shannon多样性(H’)和Pielou均匀度(J)均具有显著影响(Q6,28=30.994;P<0.000;F6,28=111.250,P<0.05;Q6,28=30.994,P<0.000;Q6,28=30.994,P<0.001)。步甲...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的角菌甲属Ischnodactylus Chevrolat,1877进行了分类整理,给出了已知种的识别检索表并描述了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尖角角菌甲,新种Ischnodactylus storthus sp.nov.(图1 ~10)正模♂,海南乐东尖峰岭, 2007-05-17 ,巴义彬和朗俊通采。副模: 2 ♂♂,2♀♀,记录同正模。新种在外形上与台湾角菌甲I.formosanus Gebien,1925近似,两者的主要区别为: 1)前者身体较宽短,而后者则较长; 2)前者额角基部粗大,端部具毛;而后者的额角弱S形弯曲,端部无毛; 3)前者鞘翅斑纹小,呈蝶结状,位于第2 ~5行间;而后者翅斑大,非蝶结状,位于第2 ~8行间。词源:种名取自额中央有1对并列的钉状齿。  相似文献   
5.
台湾和日本处在不同的地理纬度上,同属岛屿海洋性气候,前者地域面积远小于后者,拟步甲的物种多样性却大于后者。为弄清楚这些科学问题,作者采用G-F指数对从台湾到日本不同纬度梯度上的拟步甲多样性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如下初步结论:(1) G-F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台湾(21°N-25°N)(0.826)>日本(24°N-45°N)(0.824)>日本Ⅱ纬度区(30°N-35°N)(0.792)>日本Ⅰ纬度区(24°N-30°N)(0.765)>日本Ⅲ纬度区(35°N-40°N)(0.761)>日本Ⅳ纬度区(40°N-45°N)(0.603);(2)台湾拟步甲属的多样性(DG)、族的多样性(DF)和G-F指数(DG-F)均最高,分别是4.263、24.464和0.826;(3)各纬度上拟步甲的物种分布情况:台湾(21°N-25°N)(541种)>日本(24°N-45°N)(489种)>日本Ⅰ纬度区(24°N-30°N)(257种)>日本Ⅱ纬度区(30° N-35° N)(231种)>日本Ⅲ纬度区(35° N-40° N)(172种)>日本Ⅳ纬度区(40° N-45° N)(60种)。研究数据显示, G-F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台湾和日本各地拟步甲族、属的多样性。其物种多样性在纬度上的分布表现为从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并对其基本原因进行分析。作者首次基于台湾和日本两个岛屿拟步甲物种多样性的比较分析,对现有岛屿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理论提出个人看法,认为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物种-面积关系理论”中的“岛屿面积越大,物种数量就越多”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种类众多的现生岛屿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记述掘甲族Lachnogyini中国l新纪录属掘甲属Lachnogya Ménétriés,1849,及中国1新纪录种鳞掘甲Lachnogya squamosa Ménétriés,1849.提供了掘甲属Lachnogya种检索表,以及鳞掘甲Lachnogya squamosa Ménétriés,1849形态描述、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直扁足甲属Blindus Mulsantet Rey,1853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给出世界已知8种及亚种的♂和♀成虫检索表,描述1新种:弯胫直扁足甲B.curvotibi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弯胫直扁足甲,新种Blindu curvotibius sp.nov.(图2~9,52)新种近似于Blindus reichardti Medvedev,1968,两者的显著区别是:1)前者的额有1人字凹;而后者无;2)前者前胸背板的刻点行深,行间十分隆起;而后者的刻点行浅,行间隆起不明显;3)前者的前胸背板基部仅两端有饰边;而后者整个基部有完整饰边;4)前者的后足胫节明显弯曲;而后者后足胫节均匀弯曲,整体弯曲不强烈。正模♂,河南鸡公山,2004-08-05,海拔250~700m,王凤艳采。副模2♀♀,记录数据同正模。词源:种名根据后足胫节弯曲而提订。  相似文献   
8.
记述掘甲族Lachnogyini中国1新纪录属掘甲属Lachnogya Ménétriés,1849,及中国1新纪录种鳞掘甲Lachnogya squamosa Ménétriés,1849。提供了掘甲属Lachnogya种检索表,以及鳞掘甲Lachnogya squamosa Ménétriés,1849形态描述、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土壤动物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作用关系, 是揭示土壤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基础。作者于2015年生长季节(8月)、寒冷季节(10月)在丰林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内, 采用陷阱法调查地表鞘翅目成虫群落, 基于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 揭示步甲科和隐翅虫科群落个体数和物种数及优势种的空间格局, 并分析这些空间格局与土壤含水量和地形因子的空间关联性。两次采样共捕获步甲科成虫26种617只, 隐翅虫科19种222只。8月群落个体数和物种数表现为中等变异, 10月为强变异, 群落组成在两个月间具有显著差异。生长季节(8月)和寒冷季节(10月)步甲科和隐翅虫科群落多表现为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 空间分异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决定。单个物种的个体数多具有中等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且其空间分异主要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调控。生长季节群落的个体数、物种数和优势种个体数多形成斑块和孔隙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物种之间及物种与环境因子之间多为复杂的空间关联性, 这些关联性主要受到结构性因素或随机性因素的单一调控。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结果表明, 8月土壤含水量对步甲科和隐翅虫科物种分布影响显著, 10月凹凸度对步甲科分布影响显著, 海拔对隐翅虫科分布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地表步甲科和隐翅虫科在生长季节形成明显的空间格局而在寒冷季节空间格局不明显, 为不同尺度地表土壤动物空间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记述中国西藏莱甲属LaenaDejean1新种Laenazhengisp nov.,提供了整体和阳茎的照片以及足、触角和肛节的线条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郑氏莱甲,新种Laena zhengisp.nov.(图1~9)新种与Laena hingstoniSchuster,1926(模式产地:西藏与锡金接壤的Jelap La)在外型上相似,两者的共同点是前胸背板基缘都有饰边,前胸背板盘区和鞘翅行间都有直立长毛,但前胸背板的形状不同;前者的中后足胫节端部内侧有细钩,后足胫节中部内侧有小刺,而后者没有这样的特征。正模♂,西藏墨脱县汗密,海拔2200m,2005-08-19,唐亮采。(原采集标签记录是:Hanmi Moto Coun.XizangA.R.alt.2200m,19-08-2005,TANG Liang leg.)。副模1♀,纪录同正模。词源学:新种种名以昆虫学家郑哲民教授的姓氏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