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4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猕猴单次或多次静脉注射(iv)和皮下注射(sc)rhIL-11后药代动力学及周边血小板计数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rhIL-11浓度,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iv和sc注射50~400μg  相似文献   
2.
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活动区域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江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江豚独立的淡水种群,近年来其种群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1。    相似文献   
3.
三叶草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是一种多食性的害虫,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动态及交配情况尚不清楚。本试验在库尔勒地区连续3年(2013-2015年4-9月)利用智能虫情测报灯监测了三叶草夜蛾的种群动态,并在实验室解剖雌蛾体内精包,评估野外雌蛾的交配情况。研究表明不同年际间相同月份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均会出现三叶草夜蛾的种群高峰期;而相同年际内不同月份三叶草夜蛾的种群数量存在变异。解剖数据表明了三叶草夜蛾交配频率平均达到2.7次/头以上,同一年份内和不同年际间均存在一定比例的未成功交配雌蛾,其成功交配比例在55.56%~97.37%,2013年和2015年的成功交配比率较低,低于60%,而2014年的成功交配率却高于80%。通过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野外三叶草夜蛾交配特征和种群动态,为绿洲农田三叶草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重庆市烟区不同烟苗剪叶次数对移栽前烟苗的影响,以及移栽后对烟株生长和抗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剪叶次数对烟叶后期生长和抗性的影响分析.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剪叶处理能够激活烟苗的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使抗性相关基因ERF, GST, Oxidea和Pr1上调表达,并且在苗期能够促进根长、干物质的积累和减少烟草赤星病、烟草野火病的发生,当剪叶次数为2次时,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在生产上剪叶2次,其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5.
涡虫无性繁殖次数,周期和温度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室温下涡虫的无性繁殖4月开始,9月趋于停止,生殖高峰期在6月。1年中涡虫可进行7-8次无性生殖,生殖周期为7-20天,4-5月生殖的幼涡虫当年可进行2-4次生殖,生殖周期18-27天,涡虫无性生殖的适宜温度为18-29℃,最适宜生殖温度24~26℃。  相似文献   
6.
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是十字花科上的重要害虫,一生能多次交配。本试验在25℃,光周期L∶D=12∶12条件下观察了大猿叶虫成虫连续7d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1)每日平均交配(5.67±0.26)次,最高可达11次,不同日龄间的交配次数存在显著差异。(2)平均每日用于交配的时间为(238±10)min,占总时间的33.5%,最长可达493min,占总时间的68.5%,不同日龄间的交配时间有极显著差异。(3)交配持续时间最短8min,最长达289min,平均为(48±2)min;同一日内,随着交配次数增加,交配持续时间逐渐缩短;不同日龄间的交配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4)相邻两次交配之间的间隔时间最短5min,最长300min,平均交配间隔(75±3)min;交配间隔时间随日龄的增加而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托吡酯(topiramate,TPM)与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对小儿癫痫(Epilepsy)患儿发作次数及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入院接受诊治的200例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TPM治疗,对照组采用PB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癫痫发作次数、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部分性发作减少次数、全身性发作减少次数及总发作减少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愈显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PB相比,TPM治疗小儿癫痫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影响小鼠体细胞脂质体法转染效率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liposome and plasmid, exposure time of cells to the liposome-plasmid complexes, number of cell passages and cell types on GFP gene transfection of mouse somatic cells. The maximal GFP transgene expression (30.7%) was achieved when mouse fetal fibroblast cells (MFFC) at 70%-90% confluence of passage 3 were exposed for 6 h to the complexes of 4 microg liposome (LipofectAMINE) and 0.3 microg plasmid (pEGFP-N1). Under these conditions, we compared 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from primary to 15) of passages on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MFFC.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MFFC was 10.0%, 28.9% and 7.2% at the primary, 3rd and 15th passage,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decreased with passaging. When MFFC, mouse oviductal epithelial cells (MOEC) and mouse granulosa cells (MGC) were transfected at passage 3,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as 27.8%, 13.7% and 14.2%, respectively, under the described transfection conditions. When the cell cycle stages of different cell types at transfection were examined, it was found that 17.2% of MFFC, 8.7% of MOEC and 9.9% of MGC were at M phases of the cell cycle. Examination of the cell cycle stages of MFFC at different passages showed that MFFC at the third passage ha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M cells and the percentage decreased afterwards.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percentages of cells at M phase, and provided essential data for improvement of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9.
玉米群体陕综5号果穗性状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玉米群体陕综5号果穗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陕综5号群体遗传基础丰富,丰产性突出,果穗各数量性状均趋正态分布。分析认为就该群体进行籽粒产量改良时,直接对行粒数、粒型、粒重选择的意义不大,而对穗行数进行选择基本不受其它性状选择的干扰。陕综5号群体的主要选择目标应是:穗行多,果穗长,结实性好。  相似文献   
10.
<正>p53在人类癌症中的突变频率遥遥领先其余任何蛋白(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在分子生物学诞生以来,p53被研究次数也遥遥领先其余任何蛋白[1]。p53在科学论文中被引用次数过去20年来每一年都遥遥领先其余任何蛋白[1]。p53在全球约一半癌症患者身上发生突变,这意味着p53靶向药物理论上可用于全球约50%的癌症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