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ESCC)根治术后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8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食管鳞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L-8表达水平。所有患者都给予根治手术治疗,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到2021年7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5.69±2.58个月,死亡28例,死亡率为28.6 %(死亡组)。两组血清IL-8表达水平表达具有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这一平衡法则,表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均具有群体代表性。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较死亡组高,TT基因型较死亡组低,两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对比有差异(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与预后死亡率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为导致患者随访死亡的主要因素(OR=2.051,3.094,P<0.05)。结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依然存在一定的死亡率,患者死亡与血清IL-8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同时多伴随有IL-8的高表达。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赵怡  章骏  杨志刚  曹伟  周咸亮 《生物磁学》2011,(10):1917-1920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138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保乳组(Bcs)和根治组(MRS),保乳组采取保乳手术方案,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复发或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应首选保乳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歧三联活菌散剂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 :设对照组 (三联疗法 )和治疗组 (双歧三联活菌散剂 )进行胃镜检查并作尿素酶试验和 1 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两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散剂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根治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期肠切除吻合术处理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1月实施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的59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择期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42例患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除肿瘤大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肿瘤复发率等。结果:与根治切除术组比较,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肿瘤切除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优于根治切除术组,且手术切口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早于根治切除术组患者(P0.05);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复发转移率均明显低于根治切除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两年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用于急诊处理急性梗阻性结肠癌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治疗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纤溶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诱导后患者的MAP与HR值与诱导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MAP与HR值在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诱导后5 min与术毕的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值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诱导前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能改善胃癌根治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从而减轻患者高凝状态,安全性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探讨氢气吸入对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4例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吸入66.7%的氢气)和对照组(吸入33.3%的氧气),每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前5 min(T0)、单肺通气结束时(T1)的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谵妄发生率。结果显示,T0时间点,两组患者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IL-6和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观察组氧饱和度、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6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的谵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氢气吸入通过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能够降低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138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保乳组(BCS)和根治组(MRS),保乳组采取保乳手术方案,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复发或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应首选保乳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3期大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与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入组56例T3期大肠癌患者,以奥沙利铂为主的新辅助联合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辅助化疗前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14天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CD3+、CD3+CD4+、CD3+CD8+、CD4+/CD8+)的变化规律.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效.结果:T3期大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期大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及手术后7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未治疗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期大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及手术后14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稍低于未治疗前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3期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经新辅助化疗与手术后1周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但术后2周细胞免疫功能已恢复接近至治疗前水平.提示T3期大肠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呈U形的变化规律,能为临床根据细胞免疫功能更好地进行大肠癌的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坐在我们面前的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主管公路养护的处长晏大蓉,居然是位女同志,刚从一线回来的她立刻坐下来接受我们的访问。每年5—10月是灾害最集中的时期,所有塌方阻路的消息都火急火燎地集中到她的办公室来,没完没了地救急是他们的工作。接受访问的时候已经是10月中旬了,却还处在不得安宁的戒备期,她盼着川藏线有根治的那一天,但还是一再地说:这条路很难根治,只能年年抢修,维持通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肛管、直肠癌扩大根治切除的同时,利用股薄肌肛门成形,以取得肛门节制力,避免了腹壁人工肛门。方法:肛管、直肠癌扩大根治切除,将结肠拉至会阴部并将已从右大腿游离好的股薄肌环绕一周并固定于右坐骨结节。肌肉、肠管间断缝合后肠管断端与会阴部皮肤间断缝合。结果:12例术后三个月肛门功能Ⅰ级(排便如常人);3例功能为Ⅱ级;2例Ⅲ级;1例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肛管、直肠癌扩大根治切除(R3手术),手术彻底,不影响生存期。利用股薄肌移植,于原肛门处形成一有节制力的新肛门,尽管手术有相当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住拉出肠管血循良好、环绕的股薄肌又不致过紧造成远端肠管坏死,而导致手术失败,则不仅保证了患的生存期,又在原位形成一个有节制力的肛门,应是值得提倡、推广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