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文献资料和标本馆及化石记录,讨论了壳斗科属植物的现代分布和地史分布。现代属植物有110~134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及东南亚,其中印度支那地区有82种属植物,是世界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马来西亚地区是属特有种最丰富的事实是支持马来西亚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区系交流十分有限的论据。中国属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是滇黔桂地区(29种)。属植物现代多样化中心在马来西亚和中南半岛。排除Chrysolepis后,属的分布类型应属热带亚洲分布。属在地质历史上有着比现在广泛的分布,最早、最可靠的属化石记录发现于北美始新世地层,欧洲和日本始新世也有属的化石记录,化石记录表明属起源的时间不晚于古新世,所有的壳斗科及属的化石都发现于北半球,现代分布也主要在北半球,壳斗科及属起源于北半球可以确认,由于化石证据与现代植物学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以及关键地区化石证据的不足,具体的起源地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2.
浙江庆元槠栲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样方法对浙江省庆元县槠林的群落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槠林主要分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 (Champ. ex Benth.) Tutch.]林[含甜槠-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林]、(C. fargesii Franch.)林、米槠[C. carlesii (Hemsl.) Hayata]林、罗浮(C. fabrii Hance)林、南岭(C. fordii Hance)林5个类型,并对各个群落类型的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甜槠林和米槠林为金字塔形结构; 南岭林为纺锤形结构; 罗浮林和甜槠-木荷林部分年龄结构缺失; 林既有金字塔形,也有年龄结构缺失的类型.从幼苗和幼树数量分析,大多类型更新情况良好,罗浮林和南岭林更新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3.
四川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西部的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典型代表,具有四川现存的较为完好的扁刺(Castanopsis platyacantha)-华木荷(Schima sinensis)群系,该研究利用土钻法探讨了该群系内主要建群种扁刺标准木的细根分布及其碳氮特征。结果表明:(1)扁刺细根总生物量为173.62 g·m~(-2),其中活根生物量为135.29 g·m~(-2)。(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扁刺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和比根长呈下降趋势,0~30 cm土层所占比例分别为67.23%、69.53%、69.48%和57.20%;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和比根长均随细根直径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直径小于1 mm的根系所占比例分别为58.84%、52.59%和51.36%。(3)扁刺细根生物量、根长和表面积消弱系数β均随根系直径的增加而增加。(4)根系C含量在第Ⅰ土层中随细根直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其他土层则无显著差异;直径小于2 mm的根系C含量在第Ⅰ土层中显著低于其他土层,大于2 mm的根系C含量在各土层间的差异不大。(5)根系N含量随根系直径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N值则与之相反。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次生林地下细根的垂直分布及养分特征,为揭示该生态系统地下生态过程及今后在该生态系统研究环境变化对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栗亚科植物花粉形态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作者对国产的Castanea、Castanopsis Lithocarpus三个属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下的观察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属的花粉形状、大小、萌发孔、外 壁纹饰及其结构都非常相似,与植物外部形态的特征相吻合。故作者支持将这三个属归为一个亚科即栗亚科Castaneoideae。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和格局动态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赖江山  张谧  谢宗强 《生态学报》2006,26(4):1073-1079
重庆丰都世坪森林公园的常绿阔叶林是长江三峡库区低海拔区残存的较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在此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群落设立1hm2固定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通过乔木层优势种群结构和格局研究,探讨群落的特点和动态.结果表明(1)此群落的优势树种是小红(Castanopsis carlesii)、丝栗(Castanopsis fargesii)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2)小红和丝栗种群立木级结构呈不规则金字塔型,幼苗储备丰富,为增长种群,种群从Ⅰ、Ⅱ级幼苗发育到幼树过程中的死亡率较高,中等径级的株数偏少.枫香种群幼苗缺乏,为衰退种群.(3)应用偏离指数、Lloyd的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及Morisita指数,在10×10m2尺度下对优势种群进行格局分析,发现3种优势种群成树总体上均为集群分布;小红和丝栗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分布格局是由集群分布过渡到随机分布,而枫香是由随机分布过渡到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6.
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a荧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和PAM-2100便携式植物荧光分析仪分别在初夏和秋季测定了广州龙眼洞林场刺(Castanopsishystrix)幼树叶片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a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刺冠层阳生叶的光饱和点为400μmolphotonsm-2s-1,最大光合速率在4-6μmolm-2s-1之间,说明刺幼树保持阳生植物的特征。阴生叶与阳生叶的叶绿素a/b值相似,均约为2.4,而阴生叶叶绿素b含量高于阳生叶,表明阴生叶具有潜在利用弱光的能力;2)刺幼树冠层叶片的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的日动态变化在中午略有下降,说明其在强光下能发生可逆性的光抑制。刺冠层阳生叶的最大光合能力比较低,整个冠层叶能高效而稳定地利用散射和透射光,这些特征使得常绿的刺幼树能在林边或林下良好生长,较好地适应不同的光环境并成功渡过幼苗期,最终成为群落中的上层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瓦屋山地区扁刺(Castanopsis platyacantha)-华木荷(Schima sinense)群系不同演替阶段(灌木、10年和40年生扁刺-华木荷群落)的林内小气候进行了连续2年的定位观测研究。主要结果是:40年生的扁刺-华木荷群落内的地温、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降雨等气候指标的数量大小及其变幅最低,10年生的次之,灌丛的最大。这些结果暗示了扁刺-华木荷群落在恢复演替过程中,随着植被的发育和各层次结构的完善,林内小气候环境朝着更为阴、凉、冷、湿的环境演进,且其波动性减弱,  相似文献   
8.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了中亚热带地区罗浮天然林和相邻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点.结果表明: 两种植被类型的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真菌特征脂肪酸、放线菌特征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均为0~10 cm高于10~20 cm土层,罗浮天然林高于杉木人工林.在两种植被类型的两个土层中,细菌PLFAs含量均显著高于真菌PLFAs含量.两种植被类型中,细菌PLFAs含量约占PLFAs总量的44%~52%,而真菌仅占6%~8%,表明细菌在该地区两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处于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主要由植被类型差异引起,土层深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关分析显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细菌的PLFAs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PLFAs含量与总氮、有机碳、C/N和铵态氮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川西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扁刺1~5级细根形态和化学特征,及其对氮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 随根序等级的增加,扁刺根直径、根组织密度、K含量增加,而比根长、比表面积及N、P、Mg含量降低.氮添加显著增加了扁刺细根N含量,降低了Mg含量和C/N,使细根Ca含量呈下降趋势,对根序C、P、K、Na、Al、Mn、Fe含量无显著影响.氮添加未显著影响扁刺细根直径、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组织密度.在所有处理中,细根P含量均与各形态特征呈显著线性回归关系.氮添加处理下,细根Mg含量与形态特征之间的线性关系由不显著变为显著,而细根N含量与形态特征之间的线性关系由显著变为不显著.氮添加会影响根系营养元素含量,并增强植物对P和Mg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芘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芘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沈抚灌区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芘降解菌ZQ5.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ZQ5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研究该菌株降解芘的特性及培养条件对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ZQ5在30 ℃振荡培养10 d后,对100 mg·L-1的芘降解率为91.2%,加入水杨酸(100 mg·L-1)作为共代谢底物可以提高菌株ZQ5对芘的降解率.当培养基pH为7~8、盐浓度不高于2%时,有利于菌株ZQ5降解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