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70篇
  4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Giemsa C带技术处理串叶松香草根尖细胞染色体(2n=14),全部着丝点及第5和第7对染色体短臂端部显稳定的C带,第6对染色体长臂有两条明显的居间带,其他居间带小而不稳定(重复率不高)。间期细胞核染色体呈Rable构型,其着丝点一极最多出现20个染色中心。统计分析表明,靠近着丝点的短臂端带区和居间带区异染色质有易与着丝点区异染色质融合的倾向。分裂中期Giemsa C带数目与间期染色中心数目存在数量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松嫩草原不同演替阶段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土壤动物处于整个土壤食物网的最顶端,其各功能类群控制着其他动物所需资源的有效性,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查明松嫩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特征,在2006年5—10月期间,逐月对松嫩草原羊草、羊草+虎尾草、虎尾草、碱茅、碱蓬和光碱斑6个演替阶段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组成、结构、多样性等特征进行研究。依据其食性将该区土壤动物划分为杂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腐食性4个功能类群其中,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所占比例最多为39.16%,植食性土壤动物的类群数所占比例最多为50.00%,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所占比例均最小,分别为8.09%和12.82%。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从水平结构来看,总体上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在羊草群落和羊草+虎尾草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数较多,在无植被的光碱斑生境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较少,植食性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1)。植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相关性显著(P0.05)。垂直结构上,0—10 cm土层和20—30 cm土层除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以外,其它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或P0.01);10—20 cm土层,除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以外,其它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个体密度随着群落演替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或P0.01)。0—10cm土层,植食性和杂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P0.05)相关性显著;10—20 cm土层,植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P0.05)相关性显著。不同演替阶段对各功能类群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影响程度有所不同。4种功能类群土壤动物在羊草群落和光碱斑之间相似性指数较低,个体数量组成在演替初期的羊草群落和演替后期的光碱斑差异比较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松嫩草原不同退化演替阶段能够降低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组成和结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对该病害的生物防治因具有环境友好和人畜安全的特性而倍受关注。【目的】筛选棉花黄萎病高效拮抗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扩充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并进行拮抗细菌的初筛和复筛,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到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初筛分离到535株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选取了108株拮抗细菌进行复筛,最终筛选到了4株优势拮抗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BHZ-29、SHT-15、SHZ-24和SMT-24分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枯草芽孢杆菌斯皮兹仁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pizizenii)、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和香草芽孢杆菌(Bacillus vanillea)。【结论】获得了4株高效拮抗细菌,并且首次报道了香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自动在线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γ-氨基丁酸(GABA)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以邻苯二甲醛-9-芴基甲基氯甲酸酯(OPA-FMOC)为衍生试剂进行衍生,Agilent Hypersil AA-ODS-C18色谱柱分离,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在19min内分离测定了马尾松苗木针叶中GABA 和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该方法测定氨基酸的回收率高于90.1%,精密度和重现性均较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21%~2.81%),经测定,发现马尾松被马尾松毛虫取食后,所测18种氨基酸总量明显降低,从418.3μg · g-1降低到310.4μg · g-1鲜重.  相似文献   
5.
松口蘑菌丝体的分离和RAPD-PCR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针对松口蘑 [Tricholomamatsutake(S .ItoetImai)Sing .]菌丝体分离培养困难和各种相关分离物目前难以用出菇试验鉴定的现实 ,采用 8种培养基配方 ,对 9个不同来源的松口蘑子实体的不同部位及菌根、菌土进行组织分离 ,计接种试管 81 0多支 ,结果从菌褶部位获得 94支慢生型的菌丝体分离菌株 ,从菌柄部位仅获得 1支快生型的菌丝体分离菌株。以马铃薯葡萄糖土壤滤液培养基 (PDAS)、马铃薯葡萄糖麦麸滤液培养基 (PDAW )、BM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对菌褶进行组织分离 ,获慢生型菌丝体的成功率依次为 74.4%、35.5%、156%和 8.9%。以各分离菌株的来源松口蘑子实体和中日两国松口蘑研究者提供的分离菌株作为DNA参照样品 ,对从供试子实体、菌根、菌土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的各种相关纯培养物进行亲菌鉴定。采用筛选的 1 7个随机引物介导 2 5个供试松口蘑子实体及其分离菌体的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PCR反应 ,全部获得了清晰而稳定的DNA指纹图谱 ,结果一致表明 :每个松口蘑子实体的菌盖 (含菌褶…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胸腺素α原体外活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原核表达并纯化人胸腺素α原后,观察其体外活性,了解到胸腺素α原对胸腺细胞氢化考的松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在它可明显提高氢化考的松损伤后细胞的数目和MTT反应能力,氢化考的松引起胸腺细胞凋亡的发生,并显著降低CD4+、CD8+单阳性细胞和CD4-CD8-双阴性细胞的比例,胸腺素α原不能抑制胸腺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可能对胸腺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它也可明显降低CD4+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胸腺素α原对胸腺细胞氢化考的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非通过抑制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海南五针松人工林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海拔930m的17年生海南五针松(Pinus fanzeliana)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据调查数,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林木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精度都较高,具有参考价值.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平均为161.152t/ha,生产力为10630.69kg/(ha·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49.351t/ha,生产力为11095kg/(ha·a),叶面积为199248.734m2/ha,叶面积指数为19.9149m2/m2。  相似文献   
8.
对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深松中耕对作物产量影响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表明,深松打破了犁底层,减小了土壤容重及穿透阻力,增加了表层及亚表层土壤的孔隙度.深松土壤水分人渗可达80cm,大豆根系深度增加3.6~4.0cm,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27.7~34.5%和16.1%,在干旱年份玉米增产7.9%.  相似文献   
9.
松树蜂与其共生真菌的互利共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大鹏  石娟  骆有庆 《昆虫学报》2015,58(9):1019-1029
松树蜂Sirex noctilio Fabricius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林业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针叶树,原产欧亚大陆和北非。近100多年来,先后入侵大洋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南美洲(乌拉圭、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北美洲(加拿大和美国),以及南非。2013年8月,在中国黑龙江省内首次发现松树蜂,目前发现其主要危害樟子松。松树蜂能与一种淀粉韧革菌属Amylostereum的真菌Amylostereum areolatum(Fr.)Boidin形成严格的互利共生关系,该虫除直接钻蛀树木外,还能通过产卵行为将自身毒素腺体分泌的毒素和体内共生真菌随同虫卵一起注入寄主树木体内,形成"虫-毒-菌"3个致害因子相互协作的特殊危害方式,加速树势的衰弱并造成寄主树木死亡。本文就国内外松树蜂与其共生菌互利共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从结构与功能的层次上对其互利共生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重点阐释了松树蜂与共生菌的营养共生关系,松树蜂携带传播共生菌的机制,共生菌的种群遗传学以及松树蜂毒素和共生菌在危害寄主树木时的协同关系等。以期为开展关于松树蜂的专项研究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同时为积极有效地防控该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主要五针松群落学特征及其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吴刚  冯宗炜 《生态学报》1995,15(3):260-267
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五针松的分布.群落学特征,按不同分布区、不同群落类型探讨了中国五针松的群落生物量和年净生产量及在群落的不同层次上的分布.比较分析了不同分布区五针松的年干物质累积速度(NP/B).结果表明:115─135a生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生物量在97.09─120.51t/hm ̄2之间,年净生产量在8.698─10.34t/hm ̄2.a之间,年净生产量长白山山脉沙松、鹅耳枥红松林>小兴安岭南坡枫桦、水曲柳红松林>小兴安岭北坡云杉、冷杉红松林;30─36a生的华山松林群落生物量在78.75─94.73t/hm ̄2之间,年净生产量在4.993─5.537t/hm ̄2.a之间,年净生产量贵州山地常绿阔叶华山松林>秦岭中山地阔叶华山松林>甘肃小陇山针阔叶华山松林.NP/B值:长白山山脉的阔叶红松林>小兴安岭山脉的阔叶红松林;秦岭中山地阔叶华山松林>甘肃小陇山针阔华山松林>贵州中山地常绿阔叶华山松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