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对入侵害虫木瓜秀粉蚧毒力较好的农药及复配增效配比,为该虫的化学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叶面喷雾法测定了11种农药对木瓜秀粉蚧2龄若虫的室内毒力,挑选毒力较好的两种药剂进行复配,筛选增效配比,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1种农药对木瓜秀粉蚧的毒力大小依次为:螺螨酯>哒螨灵>噻虫胺>联苯菊酯>矿物油>高效氯氰菊酯>炔螨特>啶虫脒>吡虫啉>噻螨酮>四螨嗪。哒螨灵与螺螨酯(60∶40)复配共毒系数最大,为182.47。田间药效试验发现,混配药剂防效均高于单剂且达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磷脂含量为指标对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 Thouin) Koehne〕籽毛油水化脱胶过程中脱胶剂种类、脱胶剂添加量、脱胶时间、加水量和脱胶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脱胶时间、加水量和脱胶温度进行L9(33)正交实验;以酸价为指标对碱炼脱酸过程中的碱液(NaOH溶液)浓度、碱炼温度和超碱用量进行单因素实验和L9(33)正交实验;并比较了毛油、脱胶油、脱酸油和精炼油的主要理化指标变化。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木瓜籽毛油水化脱胶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脱胶剂种类(包括柠檬酸、草酸和蒸馏水)、脱胶剂添加量(质量分数0.1%~0.5%)、脱胶时间(10~70 min)、加水量(质量分数1%~6%)和脱胶温度(65℃~85℃),毛油中的磷脂含量均有明显差异;而碱炼脱酸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碱液浓度(质量分数6%~14%)、碱炼温度(40℃~80℃)和超碱用量(质量分数0.15%~0.40%),毛油酸价也有明显变化。总体上看,木瓜籽毛油水化脱胶的适宜条件为添加质量分数0.2%柠檬酸为脱胶剂、脱胶温度75℃、加水量为质量分数4%、脱胶时间50 min;碱炼脱酸的适宜条件为碱液浓度为质量分数12%、碱炼温度80℃、超碱用量为质量分数0.30%。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毛油相比,脱胶油、脱酸油和精炼油的碘值略升高但差异不明显、过氧化值明显升高、磷脂含量和皂化值均明显下降,而脱酸油和精炼油的酸价也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脱胶、脱酸、水洗干燥一系列过程后获得的木瓜籽精炼油的理化指标基本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3.
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冠状病毒已多达5种.冠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决定了其致病性和免疫特性.冠状病毒感染后宿主会立即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而人类冠状病毒往往会编码特定蛋白逃逸或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NL63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人类冠状病毒,其非结构蛋白nsp3编码2个木瓜样蛋白酶(PLP)核心结构域PLP1和PLP2.前期研究发现,人类冠状病毒PLP2是一种病毒编码的去泛素化酶(DUB),但是对其DUB特性和功能还不清楚.研究发现,NL63冠状病毒PLP1和PLP2两个核心结构域中只有PLP2具有DUB活性,而且,PLP2的DUB活性对K48和K63连接的多聚泛素化修饰不表现明显特异性.同时,蛋白酶活性催化位点C1678和H1836突变后对其DUB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蛋白酶活性催化位点D1849突变后对DUB活性无影响.其次,PLP2而非PLP1核心结构域能够明显抑制仙台病毒和重要信号蛋白(RIG-I、ERIS/STING/MITA)激活的干扰素表达,表明PLP2是一种冠状病毒编码的干扰素拮抗剂,而且PLP2的干扰素拮抗作用不完全依赖其蛋白酶活性.机制研究表明,PLP2能够与干扰素表达通路中的重要调节蛋白RIG-I和ERIS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对RIG-I和ERIS的去泛素化负调控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此外,PLP2除利用DUB活性抑制干扰素表达外,很可能存在不依赖自身催化活性的其他组分共同抑制干扰素的产生.以上研究对阐明人类新发冠状病毒免疫和致病机理以及抗病毒药物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旱区小杂粮作物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RAC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其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FeRD21)进行了分离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FeRD21基因cDNA全长1 750bp,包含1个1 407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68个氨基酸。(2)蛋白序列比对发现,甜荞FeRD21全酶包括信号肽、N末端自主抑制前体区域、蛋白酶、脯氨酸富含结构域和C末端颗粒体蛋白结构域,同时,其蛋白酶结构域包含1个木瓜类蛋白酶家族保守的催化三连体活性位点:Cys168-His304-Asn324。(3)分子系统发生分析证实,其与拟南芥的RD21一致性最高,属类RD21半胱氨酸蛋白酶类。(4)基因表达分析表明,FeRD21能被干旱、高盐、ABA和衰老胁迫诱导。  相似文献   
5.
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中非结构基因nsp3编码的木瓜样蛋白酶 (PLpro) 在病毒基因组复制及逃避宿主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研发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靶标.SARS冠状病毒PLpro是一种病毒编码的去泛素化酶 (DUB).为深入研究SARS冠状病毒 PLpro对泛素样分子 (ubiquitin-like protein,UBL) 的DUB特性,本研究构建缺失 PLpro N末端泛素样结构域 (Ubl) 和下游跨膜结构域 (TM) 的PLpro构建体(constructs),并构建3种缺失蛋白酶催化活性的突变体,检测PLpro对泛素样分子干扰素刺激基因15 (ISG15)及SUMO-1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Lpro和PLpro-TM 在细胞内具有很强的去ISG(DeISGylation) 活性;缺失PLpro N末端泛素样结构域(Ubl) 对PLpro 的去ISG15 活性没有影响;对PLpro蛋白酶活性位点C1651 和 H1812 突变后,PLpro-TM的去ISG15活性消失,而对D1826位点突变后不影响此活性.PLpro 不具有去SUMO (DeSUMOylation)活性,而PLpro-TM具有一定的去SUMO活性;PLpro催化活性相关的3个关键氨基酸残基 Cys-His-Asp突变后对去SUMO活性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SARS PLpro除了具有DUB的活性,还具有体内去ISG活性和去SUMO活性;PLpro蛋白酶活性与其去ISG活性之间有一定相关性;PLpro去SUMO-1 活性具有TM 依赖性.SARS冠状病毒PLpro 对泛素样分子作用特性的研究为阐明病毒逃避宿主天然免疫机制和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木瓜凝乳蛋白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酪蛋白为底物,木瓜凝乳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80℃(pH7.0),最适pH为3-5(37℃)。在pH为7.0、反应温度为37℃的条件下,木瓜凝乳蛋白酶的Km值为1.25g·L-1,Vmax为0.1 g·L-1min-1。低浓度的NaCl和Ca2+对木瓜凝乳蛋白酶有激活作用,盐酸胍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木瓜中齐墩果酸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研究了木瓜中齐墩果酸的比色测定方法,试验证明:用时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的最佳测定条件为:加入待测试样后,加热挥去溶剂,再加入0.2ml新制的5%香草醛冰醋酸液及0.8ml高氯酸试剂,在70℃恒温水浴加热15min,冷却加入4ml乙酸乙酯,摇匀,在λ=560nm处测定。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且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8.
木瓜榕上昆虫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木瓜榕上的昆虫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采集到木瓜榕树上昆虫48974号,隶属9个目,30个科,56属,70种。主要是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同翅目、双翅目、等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和缨翅目的科、属和种类。属和种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类群最丰富;个体数量是膜翅目最多, 高达68.79%, 其中56.58%是传粉类昆虫。从垂直分布规律看:种类和数量是老茎结果部位最高,占71.34%, 在青果期和熟果期表现最丰富;树冠与叶片部位次之,比率为15.68%;根部再次之(9.55%);枝杈和主干最低, 仅占3.42%。在不同季节中,雨季的种类和个体数量最高,为35.96%;干热季节次之(34.22%),干凉季节最低(29.82%)。  相似文献   
9.
该文报道了发现于云南盈江的2个中国植物新分布属——木瓜桐属(Siphonodon Griff.)和羽脉百部属(Stichoneuron Hook. f.),以及对应的2个新记录种木瓜桐(Siphonodon celastrineus Griff.)和羽脉百部(Stichoneuron membranaceum Hook.f.),并结合原始文献及野外调查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  相似文献   
10.
光皮木瓜果实发育期间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皮木瓜果实发育期间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光皮木瓜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花后151 d达到最大值14.8%;干物质、粗纤维和多酚含量的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别于花后95、67和95 d达到峰值(26.49%、14.96%、81.843 1 mg/gDW),并分别于花后165、179和179 d降至最低值(18.3%、6.47%、42.014 6 mg/gDW);黄酮、多糖、齐墩果酸含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在果实发育后期略有下降,其中多糖和齐墩果酸含量均于花后137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0.431 2 mg/gDW和10.312 1 mg/gDW,黄酮含量在花后151 d达到最大值3.201 1 mg/gDW.(2)多酚的单果产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多酚含量一致,于花后95 d多酚单果产量达到最高值(5.448 6 g);齐墩果酸、多糖及黄酮的单果产量在果实发育期间逐渐增加,花后165 d多糖的单果产量达到最高值(8.508 1 g),花后179 d黄酮和齐墩果酸的单果产量均达到最高值(0.261 2 g和0.747 4 g).研究表明,花后137 d(8月25日)至151 d(9月8日)木瓜果实青绿,齐墩果酸、多糖、黄酮含量最高,为加工木瓜饮片等的最佳采收期;花后165 d(9月22日)至179 d(10月6日)时,木瓜果实基本转黄,其中齐墩果酸、多糖、黄酮的单果产量最高,且多酚和粗纤维含量最低,是药用有效成分提取和加工果酒、果脯、果醋等木瓜食品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